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槲皮素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爽  姚平  李珂  林杰  郝丽萍  刘烈刚 《营养学报》2007,29(3):288-291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经二步胶原酶技术分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用100mmol/L无水乙醇染毒细胞8h,作为酒精损伤模型。乙醇染毒前经不同剂量槲皮素(25~200μmol/L)预作用不同时间(0~8h),观察槲皮素干预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大鼠原代肝细胞经100mmol/L酒精暴露8h后,LDH、AST活性,MDA、GSH含量和SOD、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酒精暴露前1~4h经50~75μmol/L槲皮素干预效果最明显,LDH、AST、MDA和GSH、SOD、CAT水平分别较酒精组非常显著性降低和升高。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减少GSH耗竭,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来保护大鼠原代肝细胞抗酒精性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呈剂量与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氟化钠 (NaF)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观察氟化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和肝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 (AST)和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的影响。结果 氟化钠可使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下降 ,且呈现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其IC50 为 3 5 8mmol/L ;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2和 4mmol/L染氟组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氟化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作用以及对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hotochem抗氧化测定仪对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同时评价其对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Fe2+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40,80,120ng剂量下,抗氧化作用大于芹菜素(P<0.05)。培养的原代肝细胞中加入100 μmol/L Fe2+后肝细胞活性减弱,培养液中ALT活力升高(P<0.05),脱落明显。加入提取物后,可有效抑制上述损伤作用。论:赤豆荚果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对Fe2+导致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1、1、10μg/m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结论 微囊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对乙醇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乙醇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二步胶原酶技术分离的SD大鼠原代肝细胞经不同剂量(0~200mmol/L)和不同时间(0~24 h)暴露于乙醇,确定乙醇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的暴露时间与剂量.乙醇暴露前用姜黄素进行不同暴露剂量(0~50 μmol/L)和暴露时间(0~5 h)的预暴露.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肝细胞的氧化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来观察姜黄素对肝细胞免受乙醇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乙醇暴露组随着乙醇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LDH、AST活力和MDA水平升高,GSH含量和SOD活力下降.以100mmol/L暴露8 h最为明显.与乙醇100mmol/L暴露8 h组相比,姜黄素预暴露组(0~50μmol/L)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加,LDH、AST活力下降(P<0.05),姜黄素预暴露剂量为15和30 μmol/L时接近对照组水平;MDA生成明显减少(P<0.05);但SOD、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姜黄素预暴露剂量为15和30 μmol/L时,SOD基本回复到对照组水平.15 μmol/L姜黄素预暴露1和5 h,各个指标与乙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b干预效果优于5 h.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降低GSH消耗,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来保护大鼠原代肝细胞的酒精性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与姜黄素剂量及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氟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酶活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酶活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原位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赖氏法检测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氟化钠染毒24小时后肝细胞存活率下降,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mmolL和4mmolL染氟组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下染氟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排列紊乱或断裂。结论过量氟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方式是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器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蓝藻提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蓝藻提取物处理大鼠肝细胞,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渗出率、显微镜直接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及吖啶橙/溴乙啶联合染色后观察细胞核的改变来评价其毒性作用及方式。结果:乳酸脱氢酶渗出率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式增加;细胞形态改变包括收缩、变圆、变小、出现胞膜包;细胞核的改变有碎裂、浓缩、染色质收缩等,发生这类改变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随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蓝藻提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方式是引起凋亡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6):867-871
目的通过对人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冻存,研究冻存前后肝细胞的形态功能,以期为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移植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多点穿刺两步灌流法分离原代肝细胞,体外预培养24 h,经程序降温盒冷冻法短期冻存。复苏后对细胞的活力、形态、微生物污染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复苏后,肝细胞存活率达到(71.6±2.2)%,相较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存活率达到90%以上,体外培养时间长达12天,无微生物污染,复苏前后白蛋白(ALB)、谷氨酰胺合成酶(GS)、氨甲酰磷酸合酶1(CPS1)以及细胞色素酶P450 3A4(CYP3A4)功能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人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冻存方法,为生物人工肝及相关肝细胞治疗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性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引起肝细胞毒性效应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特点. [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建立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并通过抗大鼠细胞角蛋白 (CK18)的特异性抗体来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纯度.对分离培养得到的原代肝细胞分别给予10-5~10-12mol/l的MC-LR,在给药后的24、48、72和96h后分别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存货率的改变情况. [结果]分离培养所得细胞均为肝实质细胞,细胞纯度为100%;高剂量MC-LR(μM水平)能引起细胞死亡或凋亡,而低剂量MC-LR(nM~pM水平)则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双效性作用的分界浓度10-7mol/L左右. [结论]MC-LR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毒性效应上表现为双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大鼠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方法]以大鼠作为肝细胞供体,用直接分离法制备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藻毒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用台盼蓝排斥法计算贴壁的活细胞数及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的藻毒索对大鼠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呈现出剂量一反应关系。②直接分离法可得到大量单个分散的肝细胞,细胞数量能够满足毒理学的实验要求,在41h内细胞生长较好,适于进行细胞毒理学的实验;65h后肝细胞功能和活力欠佳,不适于实验。[结论]微囊藻毒素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直接分离法获取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方法可用于短期细胞毒理学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叶青提取物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受试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用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受试物处理24 h后6.25、12.50、25.00、50.00、100.00μg/m l组,受试物处理48、72 h后所有浓度组HL60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叶青提取物能有效抑制体外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三叶青提取物抗肿瘤机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三叶青提取物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评价,初步确定其抗肿瘤作用的基本机制。方法: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作用4个方面观察三叶青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三叶青提取物5.0、15.0、25.0 g/kg.BW剂量组均能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小鼠左后足跖部厚度差24 h测量值;2.5、5.0 g/kg.BW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2.5、5.0、15.0和25.0 g/kg.BW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碳廓清的能力;15.0 g/kg.BW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指数。结论:三叶青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作用,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Quercetin, an antioxidant flavonoid, has been known that it can induce the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ells by the stabilization or induction of p53. Here, we found that quercetin re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G2 cells significantly, but not Huh7 cells. Interestingly, quercetin down-regulated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in HepG2 cells, but not Huh7 cells. Functional study using siRNA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G2 cells was still regulated by quercetin in the absence of p53. Furthermore, we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quercetin on HepG2 cells by H2O2 supplement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quercetin on HCC cells can be mediated by reducing intracellular ROS,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p53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7,(5):718-721
目的探讨ELMO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LMO1蛋白在肝癌组织和不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ELMO1的质粒及合成靶向抑制ELMO1表达的siRNA,分别转染至人肝癌细胞株SK-Hep-1中,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LMO1蛋白的表达及细胞Rac1的活性,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ELMO1在正常肝细胞株LO_2和转移潜能最弱的HepG2中表达最低,在转移潜能最强的SK-HEP-1中表达最高。ELM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与转染空载体的SK-Hep-1细胞相比,转染ELMO1表达质粒的SK-Hep-1细胞中ELMO1的表达明显上调,细胞Rac1活性明显增强,Transwell穿过膜的细胞明显增多(P<0.05)。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SK-Hep-1细胞相比,转染ELMO1 siRNA的细胞中ELMO1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Rac1活性明显减弱,Transwell穿过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ELMO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表达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择肝癌细胞HepG2进行体外培养,经含有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低、中和高浓度组剂量分别为50μg/L、100和500μg/L、1 000和3 000μg/L,对照组0μg/L)的培养基干预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yclin A水平。结果①中浓度(500μg/L)和高浓度(1 000和3 000μg/L)的他克莫司对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低浓度的他克莫司则无抑制作用。②他克莫司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中浓度(500μg/L)和高浓度(1 000和3 000μg/L)的他克莫司作用时,HepG2细胞停止在G0/G1期,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低浓度的他克莫司则无抑制作用。③他克莫司可以降低HepG2细胞中cyclin A的表达,且与浓度相关,他克莫司浓度越高,cyclin A表达越少。结论他克莫司在体外对HepG2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cyclin A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游离脂肪酸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及缺陷位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诱导人肝细胞(HepG2)引起胰岛素抵抗及信号转导缺陷位点。方法用含0.25mmol/L的软脂酸(PA)或100nmol/L胰岛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h后,用100nmol/L胰岛素刺激不同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糖原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以及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鄄Ser473PKB)的蛋白水平。磷酯酰肌醇3激酶(PI鄄3K)的抑制剂Wortmannin加入培养基,终浓度10-6mol/L。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A处理组和高胰岛素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P<0.05);PA处理组胰岛素刺激的PEPCK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鄄Ser473PKB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Wortmannin处理后,正常对照组中PEPCK活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A处理组中的PEPCK活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PA处理组中P鄄Ser473PKB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25mmol/L的AP培养24h后,细胞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并且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存在障碍,可能蛋白激酶B(PKB)及下游分子缺陷参与了肝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赛莱西布(celecoxib)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赛来西布处理HepG2细胞,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试验、DNA梯度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赛亚西布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其COX-2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和比色法检测赛莱西布对HepG2细胞胱氨酸蛋白酶3(clasepase-3)蛋白质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12.5,25,50μmol/L的赛莱西布作用于HepG2细胞后,HepG2细胞增殖受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赛莱西布干预组HepG2细胞DNA明显降解,可见细胞凋亡特征性梯状DNA条带;干预组HepG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赛莱西布明显抑制HepG2细胞cox-2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赛莱西布可通过cox-2通路和easpase3通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Some types of cancers show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diabetes and play a central role in mortality in the patient population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mellitus. In this study, HepG2 cell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hyperglycemia and/or quercetin (Q) on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an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 expression as central molecules involved in cancer. HepG2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5.5, 30, and 50 mM) and/or Q (25 µM) for 48 and 72 h. Effects of glucose and/or Q on m-TOR and Nrf-2 expression were assay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qRT-PCR results revealed that 30 and 50 mM of glucose increased m-TOR expression at 48 h, although after 72 h, only 30 mM had an increasing effect. At 50 mM, glucose-induced Nrf-2 gene expression after both 48 and 72 h.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25 µM of Q reduced m-TOR and Nrf-2 expression at both 30 and 50 mM after 48 and 72 h incubation. Q has potential effects on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caused by hyperglycemia and during diabetes may be able to modulate some carcin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污染辛基酚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调控基因bcl-2mRNA表达的影响及与对雌二醇作用的异同。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和辛基酚刺激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12~120h,用RT-PCR方法测定细胞bcl-2mRNA的表达量。结果 17β-雌二醇和辛基酚作用MCF-7细胞24h后bcl-2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持续至120h,较宽浓度范围的辛基酚均可引起bcl-2表达增高向,以10^-6mol/L作用最强。结论 辛基酚具有类似雌二醇的刺激PCF-7细胞bcl-2表达的作用,但作用强度不如雌二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铁(Fe2O3)纳米颗粒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形态学和游离钙([Ca^2+]i)的影响,为研究Fe2O3纳米颗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0.173、0.347、0.694g/L)的Fe2O3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染毒1、12、24h,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epG2细胞[Ca^2+]i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不同时间各染毒组细胞内[Ca^2+]i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不同浓度时,Fe2O3纳米颗粒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HepG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内[Ca^2+]i的升高。0.347、0.694g/L组染毒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27.33±20.13、108.88±19.15、144.00±13.86和119.67±1.15、122.35±11.47、186.40±17.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3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Fe2O3纳米颗粒引起的细胞[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