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淑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95-95,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40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并作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IL-6、IL-8、TNF—α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20.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85±50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9±71)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2±115)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TNF—α水平(207.34±31.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48±32.17)mg/ml,(P〈0.01)],哮喘缓解期TNF-α水平(201.65±33.08)ng/ml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2、IL-8和TNF—α7水平变化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72例中、重度ACOP患者分为常压氧(NBO)治疗组32例及高压氧(HBO)治疗组4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于入院时即刻、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OP入院时即刻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IL—10水平减低(P〉0.05),24h后开始升高(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HBO组各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NBO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TNF-α、IL-6、IL-8、IL-10参与ACOP的病理过程,HBO可减轻ACOP后的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 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 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 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 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检验并分析TNF—α、IL-4、IL-10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hs—CRP、IL-4、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在急性期明显降低。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TNF-α、IL-4、IL-10和hs—CRP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疾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爱国 《中原医刊》2011,(19):43-44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量、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含量变化,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IL-8及TNF—α含量水平对脑出血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脑出血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大量、中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大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中量组(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越高,NDS越高。结论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血清IL、TNF-α、NO、CRP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慢支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6、IL-8、TNF-α、NO、CRP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血清中IL-6、IL-8、TNF-α、NO、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30例慢支患者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组)血清IL-6、IL-8、TNF-α、NO、CRP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而缓解期(临床缓解组)血清IL-6、IL-8、TNF-α、NO、CRP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有差异(P〈0.05)。慢支患者血清IL-6与IL-8、IL-6与TNF-α、IL-6与NO、IL-6与CRP、IL-8与TNF—α、IL-8与CRP、TNF—α与CRP水平均呈正相关,余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慢支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CRP增高能反映其炎性变化;②免疫细胞分泌IL-6、IL-8、TNF—α参与慢支的炎性反应;③IL-6与肺血管的损伤有关;④血清NO降低反映肺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3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用ELISA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稳定期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和诱导痰中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并分析IL-32水平与IL-8、TNF-α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32含量[(175±88)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59±21)ng/L]和稳定期患者[(89±34)ng/L],均P〈0.05,COPD稳定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诱导痰IL-32含量[(163±117)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75±38)ng/L]和稳定期患者[(108±63)ng/L],均P〈0.05,稳定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期诱导痰中IL-32水平与IL-8、TNF—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53,均P〈0.01),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用力肺活量(FVC)和PaO2呈负相关(r=-0.44-0.33,均P〈0.01);急性期血清中IL.32水平与IL-8、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和0.61,均P〈0.01),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r值为-0.46-0.29,均P〈0.01)。结论IL-32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IL-8、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水平可能作为COPD急性发作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茜  周志益  李华  甘丹 《重庆医学》2013,42(17):1938-1939,1942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高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外周静脉血,检测IL-8、IL-6、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FEV1%pred的变化。结果高龄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水平随综合评估分级递增而逐渐增加(P<0.01);急性加重期IL-8、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IL-8、IL-6、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COPD患者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高龄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炎症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6例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COPD患者、20名健康吸烟者和20名健康不吸烟者的血清,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8.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对照组中吸烟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8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并导致气流阻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龙仕居  陈忠仁 《重庆医学》2012,41(19):1970-197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痰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急性加重期组40例,缓解期组40例,将同期门诊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诱导痰及血清IL-6、IL-8、TNF-α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缓解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诱导痰液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代顺  夏澜  陈亚娟 《西部医学》2007,19(2):190-19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IL-8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IL-8水平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O.001)。同时,血清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IL-8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对判断COPD的急性加重、治疗效果及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以探讨IL-3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集12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60例,稳定期60例。另选同期30例非吸烟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测定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并分析IL-32水平与IL-8、TNF-α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32的含量[(174.56±88.1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9.41±20.98)ng/L]和COPD稳定期组[(89.40±33.84)ng/L](P均〈0.01),COPD稳定期组血清IL-32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血清IL-32水平与IL-8、TNF-α呈正相关(P均〈0.01),与FEV1%pred、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P均〈0.01);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血清IL-8、TNF-α和IL-32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IL-32水平升高,可能与IL-8、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和TNF—α水平,并以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结果KD急性期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4、IL-17和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IL-4、IL-17和TNF—α水平均高于同期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L-4与IL-17、TNF—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34,P均〈0.01),IL-17与TNF—α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1)。结论KD急性期IL-4、IL-17和FNF—α水平的升高支持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损伤在川崎病急性期病理机制上起了重要作用,对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18、IL-6和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活动期RA患者、40例稳定期RA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中的JL—17、IL-18、IL-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IL-18、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和IL-18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IL-17、IL-18、1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孙爱玲 《中原医刊》2011,(15):26-2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以及2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与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早期(P〈0.05)。紫癜性肾炎(HSPN)组TNF—a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与HSPN组血清IL-6、IL-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6、IL-8与TNF-a可能在HS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稳定期)和10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外周血IL-8浓度,并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外周血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稳定期组IL-8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与治疗后稳定期外周血IL-8与FEV。%呈负相关(r=-0.97,P〈0.01;r=-0.77,P〈0.01)。结论IL-8参与COPD气道炎症的形成,并与气道阻塞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C-反应蛋白(cRP)对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患绒毛膜羊膜炎的监测价值。方法对86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58例有绒毛膜羊膜炎)血中IL-6、IL-8、TNF—α和CRP进行检测,并以正常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58例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IL-6,IL-8和CRP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TNF—Q水平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IL-8,CRP,TNF—α水平与IL-6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孕妇血中IL-6,IL-8和CRP的联合测定,可作为监测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血TNF—α的测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比较IL-8、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收集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和诱导痰标本,于病情缓解后作自身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和痰液中IL-8、TNF-α、IL-1-β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痰液中IL-1-β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与TNF呈显著正相关(r=0.593,P〈0.01),痰液中IL-8与TNF-α也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8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IL-8、TNF-α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在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峰  鞠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59-156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健康体检者和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IL-6和TNF—α的浓度,同期检测其HBVDNA。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1),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IL-6和TNF—α的测定能反映机体免疫损伤状况,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