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因而调治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中医治疗中的一个独特大法。笔者在临床上以脾胃学说为指导,治疗一些病例,效果较为满意。现举五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脾胃学说的基本特点脾胃学说是研究脾象系统(以脾为中心,其内涵包括脾与胃为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舍意,是太阴脾经属脾络胃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脾胃的生理功能以运化、受纳腐熟为中心,以升降相因,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为其主要生理特点。脾气主升,一是指将水谷精微转输散精于心、肺、血脉以布散充养周身;二是指外举和固摄脏腑之气,从而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胃气主降,一是胃气推动使食糜下传于小肠的降浊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妇人冲脉又隶于阳明,妇女谷气盛则血海满,月经如期,胎孕正常,产后尤赖以饮食的调养,以化生气血。因此脾胃虚弱,常导致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产后血晕、乳汁缺乏、阴挺等疾病的产生.笔者运用脾胃学说,采取调理脾胃,资其化源的治疗法则,多年来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取得点滴经验,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脏腑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脾胃学说是脏腑学说的中心环节,因此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体系之一。中西医结合研究脾胃学说,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阐明脾胃的理论和实践,这对加速新医药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祖国医学理论的脾胃结构和解剖学的概念,一般认为是指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事实上,祖国医学所指的脾胃病变,涉及范围很广泛,与现代医学的很多系统病变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脏腑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在妇科疾病的诊治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带下病徐氏临床常用健脾轻举,以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健脾利湿法,以完带汤加减;清热利湿法,以钱氏黄带汤加减;疏肝健脾法,以钱氏青带方加减治疗,均获预期疗效。王氏用带下1号方(扁豆、黄芪、芡实、山药、薏仁、桑寄生、生龙牡、党参、苍术、白术、车前子、甘草、黑芥穗)治疗脾肾亏虚、湿浊下注带下38例,疗效满意。陈氏用理中汤加味治疗脾阳虚寒型带下有效。王氏用异功散和水陆二仙丹加味治愈  相似文献   

6.
“脾”在人体生理和病理上极为重要,临床各科有很多疾病均可通过调治脾胃而得愈,正如周慎斋指出:“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现谈谈脾胃学说在五官科临床的运用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7):485-488
脾与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脾为“中央土 ,以灌四傍”。《素问·五藏别论》又说 :“胃者 ,水谷之海 ,六府之大源也。”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 ,向为医家所重视 ,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等书中皆有论述。到了南宋时代 ,医学名家李东垣深研《内经》理论 ,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 ,写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医学论著———《脾胃论》 ,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 ,为中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今遵《内经》和李东垣关于脾胃的论述 ,结合后世诸家之说 ,谈谈笔者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9.
<正> 从现存的医学文献来看,《内经》是记载脾胃生理、病因、病机等资料最早的一部书。从“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一过程看来,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内而脏腑经络的温养,外而四肢百骸的濡润,无不仰给于胃的纳谷和脾的散精,也就是《内经》所说的“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四肢皆禀气于胃”,“脏真濡于脾”,“脾主身之肌肉”。正由于“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所以脾胃一旦发生病变,不仅中州损伤,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作者遵循经旨,阐述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内而脏腑经络的温养,外而四肢百骸的濡润,无不仰赖于胃的纳谷和脾的散精。脾胃一旦发生病变,不仅中州损伤,而且也会引起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各方面的疾患。文中并列举低热、口疾、尿血、癃闭、崩漏诸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笔者推崇脾胃学说 ,临床上不仅对脾胃病从脾胃论治 ,对于其他相关脏腑的慢性病、疑难病及老年病也以调理脾胃为主治疗 ,收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病后调摄森某 ,男 ,6 0岁 ,1 998年 7月 2 0日就诊。患者2月前患中风 ,经治疗肢体活动有明显好转 ,肌力为 级 ,但全身疲乏 ,步行  相似文献   

12.
李杲的脾胃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杲(1180年至1251年),字明之,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的东垣地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后人习称李东垣。师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张元素,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密藏》、论  相似文献   

13.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外而皮毛,内而脏腑,无不依赖脾胃化生之气血以煦之濡之。而妇女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任主胞胎而联系太阴。因此,妇科病从脾胃论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脾胃与妇女生理特点的关系妇女的生理特点为经、孕、产、乳。而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又以血为用。然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所以,气血是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而  相似文献   

14.
通阳学说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晓 《中医杂志》2004,45(2):85-87
认为通阳学说源起于华佗<中藏经>,后经历代沿革至清代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形成系统.通阳作为一种治法,具体被衍化为辛热通阳、柔剂通阳、逐阴通阳和淡渗通阳4种.具有较宽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在冠心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与温阳、通络、活血化瘀等治法优化组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国 《河南中医》2007,27(10):33-33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送,逆者死。”张仲景曰:“四季脾王(旺)不受邪。”金元医家李东垣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其在《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  相似文献   

16.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中医科张学能老师,业医四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疗脾胃疾病。今介绍张师验案数例,供同道参考。一、脾虚久泄予补中益气、健脾升阳脾虚泄泻,多系素体羸弱,饮食不节,或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地位极其重要。笔者遵循《内经》与李东垣学说,临证时从“内伤脾胃百病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着眼,治疗据“善治病者,惟在治脾”,“治脾以调五脏”,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脏腑学说中有关脾胃的论述内容丰富,是祖国医学的重要遗产之一。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首推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与《内外伤辩》二书,既继承了前代学说又提出新的见解,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直至今天,用这一学说指导临床,确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发掘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 脾胃升降学说是前贤根据《内经》有关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其内容就是专论脾胃气机升降出入。也是专指脾胃功能变化而言的。《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者同居中焦,乃是人身升降之枢纽,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脾为脏,主运化而升清,把水谷精微之气上归于肺,肺朝百脉而内充脏腑,外溉经络以滋养全身。胃为腑,主受纳、腐熟水谷而降浊,使糟粕秽浊之物下降肠道而排出体外。故胃气宜降不宜升,脾气宜升不宜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