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風湿性关節炎,古称为痺,論其病因則为“風寒湿三气雜至合而为病”。因此,分有“行痺”“痛痺”与“著痺”等类:(一)“行痺”——其症狀为疼痛,遊走不定,或紅或腫,伸屈不能,有时上半身疼痛,有时下半身疼痛,其脉多浮緩。該症相当于現在之所謂“遊走性关節風湿痛”。(二)“痛痺”——其症狀为遍身疼痛,或腰背腫痛,不能轉側,皮膚不仁,痛如虎咬,發作剧烈,汗出身重,脚膝不能屈伸,其脉多緊。該症相当于現在之所謂“急性風  相似文献   

2.
第一 風 內經所說的風病,范圍很广,汉唐以后,渐界划,宋元以后更为明确。素间風論說:“風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癘風,或为偏枯,或为風也,其病各巽,其名不同”。又說:“風气藏于皮膚之間,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腠理开则灑然寒,闭则热而悶。……風寒客于脉而不去,名(?)癘風”。又  相似文献   

3.
陈全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9-1790
1 病因病机血瘀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血瘀的形成与气血关系却非常密切。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故气滞则可导致血瘀 ,而血瘀也可引起气滞。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若内伤于忧愁则气上逆 ,上逆则六输不通 ,温气不行 ,凝血蕴里而不散 ,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由于不同的病因 ,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而治法也各异。综合而论 ,主要有六淫、七情过极及外伤、出血等。六淫致瘀 :风、寒、暑、湿、燥、火侵袭人体 ,可引起气血凝滞而…  相似文献   

4.
《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缩蜷,……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热气留于小肠……故痛而闭不通矣”。例举了十四种疼痛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風第二“人百病,首中風, 驟然得,八方通,”“原註”:①內經云,風为百病之長也,昔医云,中脉多滯九竅,有唇緩,失音,耳聾、目瞀、鼻塞,便难之症,中腑多著四肢,中經則口眼喎斜,中血脉則半身不遂。②中風病,驟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湧,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謂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淺說”,中風一名,首見內經,漢張仲景氏著伤寒論与金匱要略中亦曾对于“風”病詳加論列,隋巢氏病源也一開始就描述“風病諸候”,其“風病  相似文献   

6.
<正> 女子经水盛赢行止无不由乎气,气虚则亏,气郁则滞,气寒则凝,气热则壅。若气血失调,阴阳乖违,运行不畅,冲任失养,在妇人最易导致痛经。其辨治当从气调血,分别寒,热、虚、实,采用温,清、补、攻四法,以达到调理气血,制止疼痛的目的。1.温气散寒法气寒血凝致痛,最早记载于《素问·举痛论》,其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作痛”。《素问·调经论》亦谓:“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女子经血赖气之温煦推动畅行。若素禀不足,阳气虚弱,或起居不慎,外寒乘袭,折损真阳,则冲任气寒,血运迟滞而作痛。  相似文献   

7.
<正> 一、喘满《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王冰注:“冲脉不通,足少阴气因之上满。冲脉与少阴并行,故喘动应手也。”盖冲脉并足少阴(肾脉上连于肺)、夹脐上行,会于咽喉,寒气客之,则脉不通而气上逆,故病喘满。其症为气上冲胸,  相似文献   

8.
臨症瑣談     
洋口镇某鞋鋪有男孩四歲,病發热不能食,手足厥冷,上吐下瀉。所吐之痰涎甚清,以物挑之如綫面然;下瀉則水糞兼有。甲医断为不治之病,乙医治之三日而病愈甚,乃求診于余。视其面色皎白微黄,按其脉微小而緩,捫其鼻尖冶甚。謂病家曰,此小儿科所謂“慢脾風”症也。  相似文献   

9.
“热证忌灸”这是在针灸界比较盛行的信条。许多教科书、著作、论文均倡此说。然而,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人们,灸法不仅可以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及虚热证。本文就“热证可灸”作一探析,求教于前贤同道。1热证忌灸的起源最先明确把灸法用于寒证的是《内经》、《素问·举痛论》上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缩痛则脉绌急,绌急则外行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这两段条文,解释了寒气入袭人体而致疼痛的病…  相似文献   

10.
关于“痛”的病机,《内经》作了诸多精辟论述,笔者不揣浅陋。纳之如下,以见教于同道,并利于学者之清淅耳。一、脉络缩(足卷)致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主收引,可使脉络缩(足卷)绌急,血运受阳,肌肉拘挛,牵引络脉,而发生疼痛。这种痛往往来势急,性较强烈,得热则易缓解,重感于寒则痛增,即“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妇女在月经来潮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的病症。妇女月经来潮是正常生理现象 ,但“痛经”在临床上为常见疾病。究其原因 :由于人类在自然界难免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扰 ;在社会上生活 ,就可能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变化。在经前、经期或经后 ,感受上述致病因素的侵扰 ,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冲、任胞脉受阻 ,月经排泄困难 ,不通则痛。历代医家对“痛经”的论治颇多 ,如《素问 .举痛论》云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又云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血泣脉急…  相似文献   

12.
一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云:目青盲候“青盲者,謂眼本無異,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見物耳,但五臟六腑之精气皆上注於目,若藏虛有風邪、痰飲乘之,無熱但内生障,是臟腑血气不荣於睛,故外狀不異,不見物而已,是之謂青盲”,又:“目青盲有翳候,白黑二睛,無有損伤,瞳子分明,但不見物,名为青盲,更加以風熱乘之,气不外泄,蘊積於睛間,而生翳似蝇翅者,覆瞳子上,故謂青盲翳也”。从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对青光眼的定义、原因、病理等都有一定的闡述。王肯堂証治準繩云“目內並無障翳气色等病,只是不見  相似文献   

13.
针刺“养老”穴治疗痹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指出了风寒湿之邪为本病的病因;《灵枢·周痹篇》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其痛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指出了周痹的病因是风寒湿邪及其疼痛的特点。本组病例均为风寒偏胜之  相似文献   

14.
我科治疗痛经症是按痛经发作时期分为经前痛、经潮痛和经后痛三类,根据病因、脉症的不同,以寒、热、虚、实,分型施治。兹将一百八十六例的临床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经痛类型一、经痛前 (一)寒型: 病因:风冷客于胞门,寒湿入侵冲任。经事欲来,邪与血争。  相似文献   

15.
結核病在人類中間流行的歷史很久,流行的區域極为廣泛。祖國医学中論及虚劳病首推內經,如玉机眞脉論說:“脈細、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宣明五气篇說:“久視伤血、久臥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謂五劳所伤”。扁鹊难經提到虛損的脈象說:“損脈之为病,……一損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血脈,血脈虚少,不能荣于五脉六腑,三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为肌膚,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牀。”以上二部經典文献,是我國在公元  相似文献   

16.
肖相如  董正平 《中医杂志》2015,(1):83-84,86
外感病的病因理论有“六淫”和杂气(疫疠之气、疫气、疠气)学说。“六淫”之中,“风”多是泛指外邪,不是具体的病因;“火”不可能有外感;“暑”的本质是“热”。“杂气”学说不能指导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基于此,外感病的病因可简化成寒、热、燥、湿四种。  相似文献   

17.
一、經脈、脏腑的联系手太阴肺經的經脉从腋下中府穴起,沿臂内侧至大指指端,其分支从腕后出次指内廉,与手阳明經脉相接。本經經气是从中焦起,当胸剑骨下四寸的中脘穴,是穴卽胃中,胃下卽腸系,向下絡大腸。这样就构成了肺与大腸相表里的关系。为什么十二經脉中,独本經从中焦起?《灵枢經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謂血”,又《經脉篇》首段云:“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說明了谷入于胃經过中焦的气化作用,取精微制成为血,所以气血乃从中焦气化而生的。  相似文献   

18.
呃逆     
呃逆是喉间呃呃連声的症候,又为哕俗称。如景岳說:“哕者,呃逆也”。本症主要关乎胃,但肺气不降及腎气不納也能影响胃气上逆,前者如灵枢謂“肺主为哕”,后者如景岳說“脾肾元气大有虧竭而然”,盖肺主气,腎为生气之源。然气因何而逆?綜合古人对本症的认识,約有下列几点: (1)因寒:如灵枢说:“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而为哕”。 (2)因热:如巢源时气候说:“伏热在胃,令人胸滿,滿則气逆,气逆则哕”。  相似文献   

19.
喘是-种难以根除的慢性疾病,患者常有十年至二十年的病史,甚至纏綿終身。發病的原因,是由於气管枝狹窄痙攣,或粘膜腫脹,分泌过盛,障碍呼吸而成。也有因为分布於气管枝括約筋之迷走神經被刺激而起的,世俗叫做哮喘。其实哮与喘是有區別的,呼吸急促謂之喘;喉中有声謂之哮,又有分作气喘痰喘的,但是指一部份的病因而說,不够全面,据中医文献的記載,喘的原因,有因於風寒、火熱、停飲、停水,又有因於肺病,心臟病所引起的。由於  相似文献   

20.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循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王冰注:“寒气客于冲脉,冲脉不通,足少阴气因之上满。冲脉与少阴并行,故喘动应手矣。”张景岳说冲脉“并足少阴肾经,夹脐上行,会于咽喉,而肾脉上连于肺,若寒气客之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亦逆,故喘动应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