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55-1656
目的评价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应对于优化癌痛患者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肿瘤科癌痛患者中挑选8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2w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与对照组入院2w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癌痛患者中应用推广,具有显著的降低疼痛强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BPI评分、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PI评分为(21.6±3.5)分,低于对照组的(30.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9.5±3.8)分,高于对照组的(61.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有助于缓解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凤平 《全科护理》2013,(32):3054-3055
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50%~80%癌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病人高达60%~90%,约有30%病人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缓解[1].疼痛不但限制病人的活动,减少食欲,影响睡眠,在心理上也会压倒病人,当疼痛加剧时病人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2-4].我科应用自制癌痛护理流程对癌痛病人进行评估、给药、评价、护理和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深入了解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疼痛体验,为制定适合于难治性癌痛患者疼痛的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3-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诊断为难治性癌痛的14例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难治性癌痛患者疼痛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躯体困扰(难以控制的疼痛、合并多种症状),精神/心理困扰(担心疾病进展、感觉不幸、生命意义感降低、对疼痛预期妥协),家庭/社会困扰(对家庭心存愧疚、经济压力大、医疗支持不足),自我管理障碍(癌痛早期干预认知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自我应对无效)。结论 医务人员应对癌痛患者早期筛查,减少难治性癌痛的发生;并利用安宁疗护及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对患者进行“身、心、社、灵”全方位的专业照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合作的疼痛管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疼痛[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评估]、服药依从性、心理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NRS、SAS、SDS评分显著降低,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癌痛患者中采用疼痛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服药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同伴教育对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和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房尾号单双数为依据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传统疼痛评估,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癌痛患者总体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1,P<0.01)。结论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同伴教育应用于癌痛患者疼痛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和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策略团队模式管理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癌痛常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建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CT QLQ-C3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控制指标评分和各领域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领域各维度评分和总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疼痛结局,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护理方案对控制外科住院癌症末期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普外科病房收治的癌症末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加强护理组。加强护理组患者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2008年成人癌痛临床管理指南,制定了以规范的疼痛评估及周期循环再评估为基础的整体化癌痛护理管理方案。常规护理组根据现有诊疗护理常规结合本院以往经验对癌痛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在28天观察期内疼痛的缓解程度,通过比较疼痛评分的变异系数,以反映两组患者疼痛的波动情况。结果 自患者入院至住院28天,加强护理组患者疼痛评分(1.53?0.25分)及其变异系数((35.74?5.48)%)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4.02?2.04分,(60.23?8.78)%),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癌痛患者实施规范的周期循环再评估可有效且持久的降低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神经病理性癌痛(NCP)的发病率和诊疗现状的调查,以寻求更好地控制NCP。方法: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658例癌痛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横断面调查,对治疗进行前瞻性随访。NCP诊断标准依照NeuPSIG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新定义和ID-Pain量表。治疗方案依据NCCN成人癌痛治疗指南,包括镇痛辅助药物、姑息性放化疗和手术,研究周期为3周。结果:符合NP诊断者147例,纳入ITT统计118例。侵犯神经常见于腰骶丛、颈丛、臂丛。临床症状以麻木感、针刺痛和烧灼痛多见。疼痛NRS基础评分5.0±1.4,第3天降至3.7±1.5(P<0.001)。感觉超敏第3天改善(P=0.020)。烧灼痛、电击痛第7天改善(P=0.003,0.018)。生活质量第3天改善(P=0.002)。结论:NCP发病率为22.3%。采用阿片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多数神经病理性癌痛明显减轻。针刺样痛和麻木感较烧灼痛、电击痛和感觉过敏更加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施贝生(SPES)减轻癌痛的前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中、晚期癌症病人均有较长时间的剧烈疼痛症状,并已用过各类镇痛药。观察期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服用SPES 24h内的镇痛作用、用药24h后的疼痛情况及其毒副作用。结果口服SPES0.9g的病人在24h内止痛作用优于其他镇痛药,VAS计分平均降至4分以下,无显著毒副作用。SPES为纯中草药制剂,使用简便,安全,可和为减轻癌痛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癌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对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自1995年1月至1997年4月,将100例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美施康定,每次30mg,每日2次,B组:肌注度冷丁,每次100mg,每日2次。结果:镇痛显著有效率,A组为86%,高于B组(66%),P<0.01;镇痛平均维持时间(X±S),A组(4.3±1.1小时)长于B组(3.0±1.4小时),P<0.01。A组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等,无精神依赖。结果显示:美施康定控制重度癌痛,具有镇痛效果好,镇痛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应用方便等优点,为重度癌痛首选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智能药柜的使用是否可改善手术室内毒麻药管理。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两个院区中心手术室内的毒麻药管理情况进行分析。A院区采用基于智能药柜的毒麻药管理模式,B院区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分别记录毒麻药管理情况,并对比阿片类药物使用率、登记漏记率、处方修改率及人工、时间成本。结果:两院区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无统计学差异(69.6%vs.73.0%),B院区的登记漏记率和处方修改率明显高于A院区(P<0.001)。B院的毒麻药管理环节中需要花费更高的人工及时间成本。结论:基于智能药柜的毒麻药管理模式在精准管理和节约人力、时间成本上,较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疼痛教育项目对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疼痛缓解程度及对疼痛治疗的满意程度的有效性。方法:对112例癌症疼痛患者开展疼痛教育,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和遵医行为的变化,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及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与疼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总体顾虑水平明显减低(P〈0.01);能够完全遵医嘱用止痛药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1);疼痛中度及明显缓解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开展疼痛教育项目,可明显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临床癌症疼痛控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分析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方法:对2013.3.22-2015.3.26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的357例病人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及癌痛治疗过程等情况。结果:入院时根据其NRS评分,轻度疼痛病人135例(37.8%),中度疼痛155例(43.4%),重度疼痛67例(18.8%)。172例(48.2%)有爆发痛,其中21例(5.9%)爆发痛≥3次/日。死亡病人共68例(19.0%)。其余病人出院时轻度疼痛病人273例(76.5%),中度疼痛病人15例(4.2%),重度疼痛病人1例(0.3%)。39例(10.9%)病人有爆发痛,其中4例(1.1%)爆发痛≥3次/日。结论: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经治疗其癌痛程度及爆发痛都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7.
18.
桂参止痛合剂治疗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桂参止痛合剂(康赛德)对晚期癌症伴中重度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应用桂参止痛合剂50~150ml,每8小时1次,对照组(33例)路盖克片1~2片,每6小时1次。两组均连用7天。评价指标为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桂参止痛合剂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0.6%,对中、重度疼痛的缓解率分别为92.6%、55.6%。与对照组相比,止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为优,不良反应低,患者接受程度好。结论:桂参止痛合剂是治疗中度癌痛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难治性癌痛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难治性癌痛病人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1):吗啡对照组(M组)和氢吗啡酮观察组(HM组),M组鞘内使用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HM组鞘内使用氢吗啡酮PCA。记录统计两组测试前1天、鞘内PCA后1天、出院时、术后1月、2月、3月病人的数字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日消耗量、爆发痛频次和测试前与出院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鞘内PCA后,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各观察点组间和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鞘内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呈逐步上升趋势,组内术后3月与出院时相比显著增加(P<0.05),组间各观察点无差异。HM组出院时较M组,恶心呕吐显著降低(P<0.05)。M组4例病人因增量吗啡疼痛控制不佳行氢吗啡酮轮换,轮换后疼痛缓解达20%~50%。结论:氢吗啡酮鞘内镇痛效力与吗啡相当,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难治性癌痛镇痛,并可能成为吗啡耐受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良好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20.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在癌性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癌患者4例(男3,女1)因腰2、腰3椎体及骼骨转移伴严重腰腿痛,在CT引导下行腰交感神经酒精阻滞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评分(VAS)从治疗前的9 ̄10(平均9.75)降至治疗后的1 ̄3(平均2),而且完全撤掉了治疗前所必需的较大剂量的麻醉性止痛药。2例同时伴有下肢Ⅲ ̄Ⅳ度水肿的患者,经治疗后降至0 ̄1度。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及之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