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乳喂养与婴幼儿辅食添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院保健婴儿的营养状况 ,对1 997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在我院进行保健的 6~ 1 2月龄母乳喂养儿血红蛋白检测情况及辅食添加时间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 997年 9~ 2 0 0 1年 9月选择本院管理的本市和外地 6~ 1 2月龄母乳喂养婴儿 ,均为单胎、出生正常的健康婴儿(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除外 )。1 .2 方法 采用日本产CA 30 0血细胞分析仪 ,每年 5~ 8月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 ,测定血红蛋白 (Hb)值。并将调查对象分成1 997年 8月、1 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前后 2年两组进行比较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婴儿母乳喂养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我们对我镇 1999~ 2 0 0 0年出生的 12 4名婴儿作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为我镇 1999~ 2 0 0 0年在本院或上级医院分娩的婴儿 ,共计 12 4名。2 方法 详细了解母亲的分娩方式和婴儿 4 2天、 4个月内的喂养情况。分娩方式有顺产和剖宫产 ;婴儿喂养分纯母乳喂养、主要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4种。结  果1  12 4名婴儿 4个月纯母乳喂养有 73名 ,占 5 8 87% ,主要母乳喂养 2 8名 ,占 2 2 5 8% ,混合喂养 9名 ,占7 2 6 % ,人工喂养 14名 ,占 11 2 9…  相似文献   

3.
我院儿保门诊通过对本镇 0~ 12月的婴儿身高、体重的增长及常见病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 )的发病情况的一年动态观察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长发育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一年来在本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长住户口儿童 ,年龄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出生的婴儿 ,共 131名。其中母乳喂养 96名 ,人工喂养 35名。2 方法 分别统计母乳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 6个月、 12个月的身长、体重及 0~ 12月的发病次数 ,结果以 (x±s)表示 ,采用t检验。结  果1 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4.
低出生体重儿57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2年在保健部儿保科开展 0~ 3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并对其中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本文就其中 1997~ 1999年度 5 7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访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 1999年度在我院儿保科门诊进行体弱儿专案管理的 5 7例低出生体重儿 ,均为城市居民 ,其中早产儿 41例 ,小于胎龄儿 10例 ,双胎 6例 ;平均出生体重 2 2 3 5克 ,其中 <170 0克 5例 ,170 0~ 2 5 0 0克 5 2例 ;男 2 2例 ,女 3 5例 ;母乳喂养 2 0例 ,混合喂养 18例 ,人工喂养 19例。1.2 测量工具和管理方法 测量方法由专人严格按照测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足月小于胎龄儿气质类型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3月天津市天津医院NICU收治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在他们出院1、2、3个月复诊时采用小婴儿气质问卷进行气质测量。选取母乳喂养的足月小于胎龄儿52例,记录他们的出生体重及1、2、3个月复诊时的体重。结果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的足月小于胎龄儿体重增长快于难养型及中间偏难养型,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表明足月小于胎龄儿的不同气质类型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月小于胎龄儿气质类型与体重增长有相关性,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更利于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6.
153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我市围产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 1996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 5年间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全部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数。1.2 测量方法 所有新生儿体重均在出生后 30 min内用婴儿磅秤测量。1.3 诊断标准 按孕满 2 8w正常体重标准差采用我国 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的数值 ,以小于孕龄(周 )正常体重的第 10百分位数为低体重儿的诊断标准。2 结果2 .1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1996~ 2 0 0 0年我院分娩围产儿总数 2 787例 ,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4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产单胎正常儿0~12月龄体格生长速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7月1日~2008年7月31日在该院出生的211名足月产单胎正常儿为研究对象,按喂养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母乳喂养组115名、混合喂养组96名。将所有婴儿分为13个月龄组进行体重和身长测量,比较各项体格指标的增长值变化,评价每名婴儿在3、6、9、12月龄的营养状况(Kaup指数法)。结果: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重增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喂养组3月龄与12月龄身长增长值较母乳喂养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月龄两组婴儿的身长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喂养方式婴儿各月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喂养可导致婴儿生长发育偏离健康母乳喂养婴儿,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对婴儿期达到最佳生长发育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母乳是婴儿营养的基础 ,为了解城市居民中 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 ,寻求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对策 ,于 1997年 4月入户调查了江岸区居民中 14 7名 4~ 5月龄儿童 ,其中资料完整者 13 9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江岸区内 1996年 11月 1日 0时~ 3 0日 2 4时出生并在当地预防保健系统登记接受管理的所有常住和暂住儿童。1.2 判断标准 按 UNICEF规定的标准 ,将调查对象分为全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3种。1.3 方法1.3 .1 地段医生在预防保健登记本上检索出所有应调查对…  相似文献   

9.
王强  葛敏  邵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55-4256
目的:了解吉林省2007~2010年农村和城镇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方法:选择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出生,居住农安、榆树、双阳(市)、宽城、南关(区)的部分产妇做调查对象,对1 600例0~8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0~2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5%;3~4个月婴儿混合喂养率为65%;8个月后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10%,混合喂养率为86%,纯人工喂养率为4%。结论:吉林省城乡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达到了《吉林省2007~2010年儿童发展规划》指标,也超过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别评价各组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AGA、LGA组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月龄的BMI值均明显大于母乳喂养儿,且超出正常参考值;SGA组人工喂养儿不同时间的BMI值虽然也大于母乳喂养儿,但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儿更趋于体格匀称,人工喂养儿发生肥胖者较多。  相似文献   

11.
影响婴儿纯母乳喂养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终期目标评估年 ,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是两个《纲要》的重点难点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区纯母乳喂养率尚未达标的原因 ,我们在辖区内开展了 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的情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居住在我区的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8月出生的婴儿的母亲作为调查对象。1.2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收集整理 2 5 8名调查对象的家床病史 ,使用统一问卷 ,逐一电话询问或入户调查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工作情况、分娩情况、不同时期母乳喂…  相似文献   

12.
儿童智力发育与喂养方式是否相关,1989年4月~2000年12月对我院社区系统管理的568名婴儿就喂养方式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作用和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对系统管理的3月龄婴儿568名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母乳喂养儿233名,混合喂养儿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母乳喂养率 ,达到 2 0 0 0年全国婴儿出生 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 80 %的目标。我们选择 2 0 0 0年 1~ 6月住院治疗的 80例非纯母乳喂养的 4月龄内婴儿之母亲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报道如下。1 对 象我科 2 0 0 0年 1~ 6月住院治疗的 4月龄内婴儿 2 0 8例 ,纯母乳喂养 12 8例 ,混合喂养 78例 ,人工喂养 2例。其中 78例混合喂养 5 0例为母乳与配方奶等量混合喂养 ,2 0例为以母乳喂养为主 ,奶间加少量代乳品 ,8例以鲜牛奶喂养为主 ,每日喂母乳 2~ 3次 ;2例人工喂养儿均为生后 5天未给予母乳喂养。针对以上 80例住院前非纯母乳喂养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低出生体重儿产后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状况,并测量其体重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9月分娩的无严重并发症的低出生体重儿80例(为观察组)和足月产正常体重儿80例(对照组)进行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了解母乳喂养状况及各阶段体重变化。结果:观察组婴儿母乳喂养率低下,出生时仅为73.75%,而对照组为92.50%;产后1周时观察组为76.25%,对照组为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1个月、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2组婴儿母乳喂养率无统计学差异。2组婴儿产后各阶段体重变化除产后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阶段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婴儿体重低于对照组婴儿体重,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低下,故需对低出生体重儿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重要性方面的知识宣教,使其确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初乳降低婴儿常见病的意义 ,支持母乳喂养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月对在县妇幼保健爱婴医院出生的 5 0名婴儿和同时期在尚未创建爱婴医院的其他卫生机构出生的婴儿 5 0名进行定期随访、检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月岳西县天堂镇孕妇在县妇幼保健爱婴医院出生的 5 0名婴儿(吸初乳组 ) ,同时在附近尚未创建爱婴医院的卫生院出生的 5 0名婴儿 (对照组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在30 0 0克以上 ,均属健康婴儿。两组婴儿在 4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1.2 方法1.2 .1 对在县妇幼保健爱婴医院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 437名孕妇及其婴儿资料,根据母亲身高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57.0、157.1~161.0以及 161.0 cm),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6%、6.3%、3.6%和16.5%。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母亲身高每增加1 cm,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4.7%(OR=0.953,95%CI=0.939~0.968)和6.8%(OR=0.932,95%CI=0.922~0.942),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11.6%(OR=1.116,95%CI=1.094~1.139)。相对于身高≤157.0 cm组,身高 161.0 cm组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18.5%(OR=0.815,95%CI=0.677~0.980)、40.2%(OR=0.598,95%CI=0.492~0.726)和51.6%(OR=0.484,95%CI=0.426~0.551),而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07.0%(OR=3.070,95%CI=2.348~4.013)。结论身高较矮的孕妇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身高较高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妇幼保健人员宜加强孕期监测,以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早期呕吐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 样本人群来自于安徽者马鞍山市出生队列,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并随访到分娩记录的5 084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不同呕吐程度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队列中4 653名单胎活产儿母亲在孕早期发生剧吐的有175人,占3.8%;轻微呕吐有2 937人,占63.1%,无呕吐有1 541人,占3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发生轻微呕吐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RR=0.66,95%CI=0.45~0.96);孕早期剧呕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RR =2.76,95%CI=1.51 ~5.05).结论 孕早期轻微呕吐和剧吐对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母乳的营养成分种类齐全、比例合理、含量适宜 ,被认为是婴儿最适宜最良好的天然食物。然而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丰富多样的婴儿食品的出现 ,许多乳母因工作及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使得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为了科学地对待母乳喂养 ,合理地应用婴儿代乳品和辅助食品。就此 ,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本市 1996年元月至 1997年 12月出生的 536名婴儿 (出生体重不小于 2 5kg ,无严重疾病 )。1·2 喂养方式划分标准[1]  ⑴母乳喂养 (A组 ) :以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 ,添加辅食但无代…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舟山市母乳喂养现状,进一步探索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对486名出生后4个月内婴儿,在儿保门诊健康检查时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参加我院保健门诊定期健康检查的1998年9月~1999年2月出生的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及其母亲。 2.方法:按调查内容,直接在儿保门诊详细询问母亲喂养情况。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完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由母乳和代乳品共同喂养,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20%以上)、人工喂养(母乳喂养量不到总喂养量的20%)。调查内…  相似文献   

20.
围产期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凡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均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小于胎龄儿.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100O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曾于1986~1987年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1843284名新生儿进行了调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63.9‰,其中早产儿占44.1%,足月及过期产小于胎龄儿占55.9%.极低出生体重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7.4%.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为100‰)我国的发生率偏低,尤其是早产儿相对更低,发达国家早产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2/3,且体重小于1000g者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