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诺西肽产生菌活跃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诺西肽产生菌活跃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适条件。方法使用溶菌酶脱去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并考察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一级培养采用种子培养基,培养30 h,转种量的体积分数为5%;二级培养采用R2YE培养基,培养时间为32 h,最适甘氨酸质量浓度为6.0 g.L-1,最佳溶菌酶质量浓度为1.5 g.L-1,酶解时间为60 min,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5.3%。结论上述条件为活跃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适条件,该条件的建立为活跃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卡特利链霉菌358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卡特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358为原始菌株,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各种因素,证实了再生培养基中含HEPES缓冲剂以及P缓冲液中加入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后能有效地促进再生,在SR再生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由0.1%提高到29.5%。  相似文献   

3.
许多链霉菌能够合成抗生素、酶及抗肿瘤剂等各种重要产物。最近,原生质体融合已经成为菌株改良的有效技术。对于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几乎专门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促融剂。然而,同新发展的电融合法比较,该法存在许多缺点。因此,电融合法正成为酵母、植物及动物细胞融合的常规方法。虽然电融合法正在不同范围内推广使用,但对于像链霉菌这么小的原生质体,至今尚未加以应用。本文论述由抗生素链霉菌a20和弗氏链霉菌f2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利用由显微镜载玻片和铝箔构成的微型融合室来监测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var.lincolnensis)在含有0.5%甘氨酸的 S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体对溶菌酶敏感,酶解后产生10~8/ml 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有20%的原生质体再生成细胞。原生质体在4℃贮存20h 后再生活力下降至原来的20%以下。原生质体在紫外光照射下比孢子更易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黑暗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其DNA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CP培养基培养黑暗链霉菌 (Streptomycestenebrarius) 990 4,采用二级培养即首先在37℃培养 48h ,然后按 10 %的转种量转种于新鲜的培养基中 ,同时补加 2 %甘氨酸 ,2 8℃培养 2 0h ,收获的菌丝体对溶菌酶敏感。在适宜的酶解条件下可形成 4 6 2× 10 9/mL原生质体 ,再生率为18%。利用经修饰的质粒DNA转化冻存的原生质体获得成功 ,转化率为 10 3~ 10 4 / μgDNA。  相似文献   

6.
生米卡链霉菌和北里链霉菌用42%PEG4000做助融剂进行多配对原生质体种间融合,融合率为10~(-2)。同时,进行了UV灭活亲株的种间融合,融合率也为10~(-2)。采用液体培养基再生,表观融合率达10~(-1)。随机挑选形态各异的一定数量的融合子作产物分析,发现它们产生柱晶白霉素,总效价比直接亲本高5.9倍,比间接亲本高2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表明A_5组份从9.1%提高到43.4%。  相似文献   

7.
8.
红霉素链霉菌的菌丝生长在含有0.8%甘氨酸的S培养基中,对溶菌酶的作用敏感,通过酶解,并利用一个包含10mM-MgCl_2和25mM-CaCl_2的高渗培养基能使其菌丝脱壁形成10~(10)/ml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能再生细胞壁,回复成为一个完整的细胞。最佳条件时再生频率达90%左右。 利用紫外光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孢子及原生质体分别照射3分钟,其致死率分别为97.95%和98.81%。  相似文献   

9.
采用蔗糖浓度为13%的YEME培养基培养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菌株,能获得生长量较高且分散状况良好的菌丝体。在探索链霉菌质粒DNA的分离方法时,以T.Kieser的方法为基础,提高国产溶菌酶的用量和延长酶解时间,首次从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中分离到一种质粒DNA分子,将它命名为pSH_(47)。同时,通过pock形成能力的检测。进一步证实这个质粒的存在。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菌株经吖啶橙处理后获得的部分或全部丧失5102抗生素生物合成能力的几个阻遏突变株的质粒检测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与10-22菌株相同的质粒带。  相似文献   

10.
棒状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和克拉维酸产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棒状链霉菌菌种选育过程中,采用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结合物理和化学诱变处理,得到产克拉维酸稳定性好、产量高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10 ̄6/ml数量级。原生质体再生后的菌株,对物理及化学诱变剂的敏感性增加,与再生前对照菌株相比,同剂量死亡率增加了1%~35%。对未经过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菌株用EMS、UV、NTG诱变处理所得到的1713只斜面和经再生后的菌株用同样诱变剂处理所得到的1230只斜面进行发酵试验。经效价测定表明,产量突变株的频率分布向正向移动,正变菌株出现频率较未再生突变株高24.06%,且出现了1.46%较对照高一倍以上的在未再生诱变株中没有出现过的高产株,菌株稳定性提高,小菌落突变率由31%降低到8%,而抗生素产量提高到原来的326%,斜面的保藏时间明显延长,传代后F_3效价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高通量选育盐霉素高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 S-610为出发菌株,利用溶菌酶水解菌丝体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进行紫外诱变,并通过高通量筛选再生突变株.结果显示,当UV照射原生质体20 s时,细胞正突变率最大为24.5%,此时致死率为86.4%.经高通量筛选和摇瓶验证,最终筛得3株遗传稳定的高产菌S-612、S-620和S-622,产盐霉素能力较出发菌株S-610分别提高了57.6%、45.5%和69.7%.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和氯化锂对核糖甙链霉菌原生质体诱变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糖霉素产生菌核糖甙链霉菌(Streptomyces ribosidificus)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处理得到2株新的菌株RF2-25和RF3-173,产生抗生素核糖霉素的能力分别比出发株RF-5提高了17%和15.3%,且已供工业化正常生产。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再生与诱变在硫霉素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霉素产生菌卡特利链霉菌358(Streptomycescatleya358)为原始菌株,用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结合物理、化学诱变的方法进行菌种选育。在最适条件下原生质体释放浓度和再生率分别为1.6×109/ml和29.5%。原生质体再生处理后,硫霉素产量变异向正方向移动,筛选到1株PR-117,相对效价提高60%。分别以菌株PR-117的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及亚硫酸氢钠诱变,原生质体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强于孢子,致死率增加,效价分布更分散。原生质体与孢子紫外线诱变正变率分别为16.5%和9%,亚硫酸氢钠诱变的正变率都为4%。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株中筛选到1株PRu-336,相对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90%。  相似文献   

14.
从农抗5102产生菌(吸水链霉菌应城亚种)的种内融合中筛选到1株融合重组子FR-005,它除了产生亲本所产生的3种抗生素外,尚能产生亲本没有的一种新活性物质。通过正丁醇萃取从发酵滤液中分离到这种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有抑制活性的物质,再经过硅胶柱、氧化铝柱和微晶纤维素柱依次连续分离,进一步又用硅胶G薄层层析分离,即得到纯度相当高的只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有活性的精制品。精制品经过稳定性、呈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纸层析谱、氨基酸组成等检测,表明该物质是一种多肽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链霉菌是抗生素研发的重要源泉,其种类繁多并且代谢产物活性广泛。目前发现的1000多种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中,由链霉菌属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得到的抑菌活性物质约占2/3。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 MDJK11和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avus MDJK44是从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潜在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两株链霉菌具有丰富新颖的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为深入研究两者的次生代谢产物,本文对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和Streptomyces albofavus链霉菌中已分离和基于基因组信息预测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两类微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