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沛宏  李贴卓 《癌症》1998,17(5):368-37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材料与方法:放疗后纤维变组(RF组)50例,放疗后复发组(RNPC组)46例,先平扫,然后选择“兴趣区”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LSCINTCT-FLASH双螺旋CT扫描机,自动压力注射器注药。分别测量平扫与增强后不同时刻的C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描绘密度-时间曲线。结果:1.RF组于增强后210秒时达峰值,其动态增强曲线形态特征呈一“缓升-缓降”型。2.RNPC组于增强后150秒时达峰值,其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呈一“速升-缓升-缓降”型。3.注射造影剂后40秒至300秒期间,RF组与RNPC组间各对应时刻点CT值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RNPC组明显高于RF组。结论:RF与RNPC的螺旋CT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及病变区CT值的明显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和MRI在鼻咽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994年3月至1995年12月,放疗前均行CT和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71例,CT行横轴位增强扫描,MRI行横轴位T1、T2加权扫描及矢状位和冠状位和冠状位T1加权扫描。结果:1.CT的头长肌直接受侵假阳性率达59.3%。2.对Rouviere‘s结肿大,MRI比CT的检出率高,分别为:42.3%和23.9%,3.我们建议:随着现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鼻咽癌(NFC)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ORN)的CT特征以利本病的诊断。材料与方法:了例NPC放疗后长期鼻咽坏死恶臭,其中6例已随访6年以上,故局部复发已为临床所排除,作者对该7例的一系列CT片进行过细的复习。结果:在7例的冠状位CT上均具有下列诸项特征性表现的大部分,尤其其中第1项:1.颅底骨破坏异常广泛而对称,呈虫蚀样,或雕花门楣样;2.骨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失去软组织的覆盖;3.有腐骨片和/或病理骨折4.被覆在骨表面的软组织中含小气泡。而在NPC局部复发者则不会见到这些表现,特别是第1项。4例在两程放疗后发生ORN,3例在单程放疗后发生ONN,前者的潜伏期仅约半年,而后者长达9到10年。结论:对于颅底ORN是可以根据其典型CT表现在生前作出诊断的。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甲胎蛋白mRNA表达与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  王红  王强 《肿瘤》1999,19(6):323-325
目的 应用RT-PCR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AFP)m RNA 表达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肝癌48 例。慢性肝病患者21 例。正常对照20 例。采外周血,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及分离总RNA。逆转录酶合成cDNA。设计扩增AFP基因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正常人PBMC均无AFPm RNA 表达。原发性肝癌患者的PBMCAFPm RNA阳性率(28/48,58.33% )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3/21,14.28% ,P< 0.01)。伴远处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全部为阳性(8/8)。结论 RT-PCR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AFPm R-NA 有可能成为反映肝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免疫缺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且免疫功能正常的1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手术完全或部分切除,4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15例给予化疗和放疗,2例未行放化疗。化疗采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2.0g/m静滴,每周1次,连用3周;第4周开始放疗,6例脑脊液异常者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9例脑脊液正常者仅行全脑放疗。结果 6例HD-MTX加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中5例(83.3%)出现3级白细胞减少,未出现其他3级以上毒副反应。随访9~46个月,2例未行放化疗者术后1个月复发;15例行放化疗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1例失访,13例未复发存活,2年生存率69.2%。结论 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手术仅有诊断意义,采用HD-MTX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提高疗效及生存率,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原发小细胞膀胱癌5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5例小细胞膀胱癌治疗结果,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小细胞膀胱癌临床特点,手术、化疗和放疗在小细胞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从1979~1999年收治5例小细胞膀胱癌患者,其中T1N0M01例,接受双髂内动脉导管化疗;T2N0M01例,行膀胱切除术加术后放疗;T3N0M01例,仅行膀胱切除术;T4N0M02例,1例经放疗、动脉导管化疗后行探查术,另1例术前放疗后膀胱切除术加术后全身化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人源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尼妥珠(h-R3)对耐多西紫杉醇(DTX)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DTX)化疗敏感性的调变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和SPC-A1/DTX肺腺癌细胞株表面EGFR的表达强度,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检测其EGFR、K-Ras和PI3KCA基因的突变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h-R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h-R3联合DTX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h-R3与DTX的联合指数(CI),裸鼠SPC-A1/DTX移植瘤模型观察联合组及单药组对裸鼠抑制瘤模型肿瘤的增殖情况并计算瘤重抑制率(TWI)。结果 SPC-A1细胞株EGFR表达强度为(+,21.53%),SPC-A1/DTX细胞株为(+++,92.47%);SPC-A1/DTX细胞株的PI3KCA基因外显子20突变,SPC-A1细胞株无突变。h-R3作用24h后,SPC-A1/DTX细胞G1 期阻滞较SPC-A1细胞更显著(P=0.0002);h-R3及DTX联合用药后SPC-A1/DTX细胞株的凋亡率为(24.7±0.5)%,明显高于h R3单药组的(14.5±0.1)%,而单用DTX后的凋亡率无显著升高,SPC-A1细胞株单药组及联合组凋亡率均有升高(P<0.05);100μg/ml及200μg/mlh R3与DTX联合对SPC-A1或SPC-A1/DTX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组对SPC-A1/DTX肺腺癌荷瘤裸鼠的TWI为71.7%,高于DTX组的52.6%和h-R3组的36.9%。结论 h-R3能明显增加耐DTX的人肺腺癌细胞株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h-R3具有G1期阻滞和逆转耐药细胞凋亡抵抗的作用,并且其疗效与耐药细胞较亲本细胞的EGFR表达增强有关,而耐药细胞的PI3KCA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动态CT增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变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放疗后纤维变组(RF组)50例,复发组(RNPC组)46例。先平扫,然后选择兴趣区支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LSINTCT-FLASH双螺旋CT扫描要,自动压力注射器药。分别测量两组平扫与增强后不同时刻的C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描绘密度时间曲线。结果 RF组于增强后210秒时达峰值,基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叶缓升一级降型。RNPC组于增强  相似文献   

9.
分析30例诊断时有二侧咽旁茎突后间隙侵犯病人采用五野放射治疗结果,以探讨该组病人的放疗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5月~1995年4月,共30例初诊时鼻咽CT显示有双侧茎突后间隙侵犯NPC病人,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4岁(24~62岁)。病理学类型包括中度分化鳞癌22例,低分化鳞癌7例和泡状核细胞癌1例。按1992年福州会议分期标准,T3N1M021例,T3N2M09例。12 治疗方法 全部接受6或8MV高能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放射野先用包括颅底、鼻咽、鼻腔后份…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o T  Wang J  Jiang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7-37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习资料完整的直肠癌术后疑复发而行MRI检查的病例34例,应用标准SE序列,行轴位T1WI、T2WI及矢状位T1WI序列扫描盆腔。2例行静脉GdDTPA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复发27例,主要表现为骶前及会阴区肿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矢状位T1WI骶前脂肪间隙不连续或消失。复发肿瘤侵犯膀胱8例,侵犯前列腺6例,明确骶尾骨转移6例,盆腔淋巴结肿大3例。34例中,7例未见复发。结论MRI对发现直肠癌术后复发并确定病变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