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治未病”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及其发病率的快速攀升以及庞大的治疗费用,已引起全球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糖尿病应该实现从治疗向预防的战略前移。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阻止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转化;“既病防变”控制代谢指标,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不谋而合。针对糖尿病肾病高发人群,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本文旨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以期在控制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不谋而合。针对糖尿病肾病高发人群,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本文旨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以期在控制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的思维及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也符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管理的要求。在糖尿病治疗中,"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变。具体表现在:糖尿病前期的预防;防止糖尿病病情加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病情进展、临床诊治等方面,概述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四诊"和辨证体系结合现代检查对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在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风先兆证辨证施治验案的讨论,认为运用中医药治疗阻止中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中风先兆证的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大力发扬祖国医学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学术特色,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笔者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中医典籍,在临床跟师实践中学习老师的临证医案及与老师的交流中获益颇多。周师秉承中医"治未病"思想,遵循叶天士治病于萌、既病防变之"三消之萌"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得出从脾胃论治糖尿病前期的论述,笔者在基层临床工作和慢性病防治中运用周师经验,对糖尿病前期、早期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在阻止向糖尿病转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耐量异常是糖代谢介于正常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目前,中医以"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为指导,对此类人群进行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使已病人群向未病人群转化,对节约医疗成本,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根据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进行综合干预,探讨其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云竹 《陕西中医》2010,31(9):1189-1191
目的:为说明"治未病"的意义体现在糖尿病病程的各个阶段,并且中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应贯彻糖尿病病程的始终。方法:解读古代文献,总结现代研究。结论:在糖尿病治疗中,"治未病"具体表现在:糖尿病的预防;防止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复发及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以其高发病率,并发症严重,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糖尿病的预防有其重要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诚如<金匮要略>中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含义,提出“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的三级预防理论,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防治思路,以助于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剖析2型糖尿病"郁热"阶段形成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病理转归特点,参考历代医家关于消渴病的临床辨治经验和现代临床糖尿病诊治特点,对2型糖尿病"郁热"阶段进行分型论治。2型糖尿病从"郁热"论治,旨在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以预防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预防和延缓早中期糖尿病发展为晚期和并发症期。  相似文献   

14.
郑岳花 《江苏中医药》2014,46(10):13-14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从中医"治未病"内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论述中医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提出糖尿病防治的分层护理措施。认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干预作用,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现代慢性疾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要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其中"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的疾病预防思想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缺少客观的辨识方法和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上的实际应用,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普及教育和严谨的中医临床试验是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黄帝内经>,其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治未病"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还原论"向"系统论"的转变,对那些"亚疾病"状态进行调节,在当前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的治疗手段,对"亚疾病"态进行干预,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痛"的学术思想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预防复发转移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即:癌症未发病前预防其发病;癌症已发早期诊治,综合治疗预防其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8.
安雪梅  汪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02-103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存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通过糖尿病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规范管理,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在临床中,大部分2型糖尿病或血糖异常者并无症状,往往都是在并发症已经出现时才被诊断。因此,未病先防需普及糖尿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历史起源和现代临床医学,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传防变"和"愈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其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终生性的慢性疾病,本文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依据,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运用到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达到不发或延缓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调节情绪,合理使用中西药物,学会自我管理,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