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每天1次,每次150 mg,连服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4%,显效为72%,有效为16%,未达标者8例,收缩压(SBP)从治疗前的(152.4±11.5) mm Hg降至治疗后(130.2±8.2 mm) Hg(P<0.01),舒张压(DBP)从治疗前(96.4±4.8) mm Hg降至治疗后(82.1±4.6) mm Hg.动态血压监测SBP下降幅度为(18.9±0.9) mm Hg,DBP下降幅度为(12.8±3.1) mm Hg.降压谷/峰比率SBP为68%,DBP为63%,血压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口服安博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2.
段小*  严红  闭媛媛  陈燕 《临床荟萃》2001,16(9):403-403
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OEH)患者46例 ,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情况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 WHO诊断标准 ,选择住院的轻、中度 OEH患者 46例 ,其中男 38例 ,女 8例 ,年龄 6 0~ 89(6 9.5± 11.5 )岁。病程 1~ 30 (13.4± 9.5 )年 ,血压 (16 2± 10 .4) / (10 5± 6 .3) mm Hg(1mm Hg=0 .133k Pa)。全部患者均经系统检查 ,并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顽固性烟酒嗜好者…  相似文献   

3.
恬尔心和速尿治疗高血压急症28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  吴菲菲  姚峪岚  蔡志伟 《临床荟萃》2001,16(17):771-772
目的 :研究恬尔心与速尿联用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缩压≥ 16 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2 mm Hg患者 2 8例。取恬尔心 10 mg用 2 5 %葡萄糖 (DM者用 NS) 2 0 ml稀释静脉注射 ,8~ 10分钟 ,同时速尿 2 0 mg静脉注射 ,然后 ,恬尔心 2 0 mg用 5 %葡萄糖 (或 NS) 2 5 0 ml稀释静脉滴注 ,2小时滴完 ,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 10、30、6 0、90和12 0分钟时血压及心率。结果 :用药后 10分钟血压下降幅度最大 ,药物作用高峰在 6 0~ 90分钟 ,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从用药前 (192 .39± 18.93) mm Hg和 (111.6 5± 15 .95 ) mm Hg、(139.0 4± 13.42 ) mm Hg降到用药后 (148.6 1±2 3.78) mm Hg、(85 .17± 11.44 ) mm Hg和 (10 4.83± 14.98) mm Hg,总有效率 96 .42 % (2 7/ 2 8)。结论 :恬尔心与速尿联用治疗高血压急症 ,显效快 ,作用缓和 ,疗效可靠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 ,每天 1次 ,每次 15 0mg ,连服 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 84 % ,显效为 72 % ,有效为 16 % ,未达标者 8例 ,收缩压 (SBP)从治疗前的 (15 2 .4± 11.5 )mmHg降至治疗后 (130 .2± 8.2mm)Hg(P <0 .0 1) ,舒张压 (DBP)从治疗前 (96 .4± 4 .8)mmHg降至治疗后 (82 .1± 4 .6 )mmHg。动态血压监测SBP下降幅度为 (18.9± 0 .9)mmHg ,DBP下降幅度为(12 .8± 3.1)mmHg。降压谷 /峰比率 :SBP为 6 8% ,DBP为 6 3% ,血压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口服安博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力群 《临床荟萃》2000,15(7):301-301
现总结我院 1994~ 1998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 10 3例与非老年高血压 72例 (非老年组 )对比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1 临床资料老年组 10 3例中 ,男 6 3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6 0~ 84(6 8±7.1)岁。非老年组 72例中 ,男 32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37~ 5 9(5 1± 5 .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高血压判别标准 :1三次不同时安静状态下测血压 ,收缩压≥ 16 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5 mm Hg(1mm Hg=0 .133k Pa) ;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老年高血压组年龄≥ 6 0岁。统计学方法用卡方检验。2 结 果高血压临床分型中…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临界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阐明其心功能变化。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0~2004年住院患者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39.6±6.9)岁,符合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临界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52±26)mm Hg,舒张压(92±16)mm Hg,动脉压为(92±20)mm Hg,且经心电图及心动超声检查证实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41.2±8.9)岁。1.2心功能的检测方法采用西安深秦电子公司提供的SF-IV型心功能检测仪对两组患者分别同一时间、平静休息后30m in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维地罗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8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卡维地罗(12.5 -50mg/d),测定临床血压值。结果:服药8周后有效率达83.7%(72/86),收缩压治疗前164.3±21.1mmHg降到治疗后142.4± 16.4mm Hg,舒张压治疗前105.8±12.5 mmHg降到治疗后91.2±8.7 mmHg;心率由治疗前的71.5±6.1次/min到治疗后63.7± 5.6次/min。有3例患者因心动过缓和心悸不适不能耐受而停药,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罗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8例 ,均符合 1999年公开发表的 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分类标准 ,坐位舒张压 90~ 140 mm Hg(1mm Hg=0 .133k Pa) ,治疗前血压均≥140 / 90 mm Hg,经病史和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和急进型高血压。其中男 18列 ,女 2 0例 ,平均年龄(6 2 .42± 9.6 )岁 (33~ 81岁 ) ,1级 1例 ,2级 7例 ,3级 30例 ;病程 2~ 2 2 (平均 7.0 6± 4.75 )年 ;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冠心病 6例 ,高脂血症 10例 ,糖尿病 1例 ,均为不规则服药或服药效果不佳者。1.2 给药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变依那普利的服用时间来观察其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42例轻度高血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10 mg上午(8~12点)服用,4周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以观察白天、夜间和晨起血压情况;如果存在血压晨峰的患者则将依那普利改为晚上睡前服用,剂量不变,1周后再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白天、夜间和晨起血压情况。结果 4周后患者白天血压平均(129±10.5)/(80±6.7)mmHg,夜间血压平均(112±6.2)/(70±4.7)mmHg,晨起血压平均(142±9.5)/(89±5.5)mmHg,85.7%(36例)患者存在血压晨峰现象。改为睡前服用一周后白天血压平均(125±9.5)/(82±5.8)mmHg,与白天服用依那普利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平均(110±7.3)/(68±6.6)mmHg,与白天服用依那普利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血压平均(123±7.1)/(79±5.6)mmHg,与白天服用依那普利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血压晨峰现象,睡前服用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PV)影响的差异,明确高血压患者最佳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治疗方案。方法连续入选心内科门诊首诊二级高血压患者共2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30例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130例,均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共6个月。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及血压晨峰评估BPV。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高血压患者BPV差异。结果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相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血压晨峰[(33.2±2.0)mm Hg比(31.8±2.1)mm Hg,P0.001]、收缩压标准差[(8.35±1.30)mm Hg比(8.01±0.82)mm Hg]、收缩压变异系数[(0.083±0.011)比(0.079±0.012)]均明显升高(均P为0.012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BPV,尤其是收缩压BPV及血压晨峰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方法9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分别观测服药后4、8、12周的血压及用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服药12周后,厄贝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从(150.2±12.1)/(98.2±7.2)mm Hg下降为(127.0±11.2)/(80.3±13.4)mm H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SBP/DBP从(151.0±10.3)/(99.1±8.2)mm Hg下降为(124.1±10.2)/(78.1±12.2)mm Hg。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1.73%与91.09%(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但后者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前者,随访12周两组的临床耐受性均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辖区内2004-01~2005-04进行体检的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进行了观察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01~2005-04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 823例,其中男1 568例,女255例,平均(56.93±11.12)岁。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岁以上健康人1 869例,其中男1 603例,女266例,平均(56.57±11.14)岁。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 I)无差异。1.2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1]。1.3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A bbottA erosetTMLN…  相似文献   

13.
张惠英 《临床荟萃》2000,15(9):404-404
我们选择了 40例 型糖尿病合并轻 -中度高血压者随机分为两组 ,单一用依那普利或尼群地平进行 8周的治疗 ,观察其降压作用 ,尿清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0例 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 [94.74mm Hg≤舒张压≤ 114.2 9mm Hg(1mm Hg=0 .133k Pa) ],血 BUN、Cr、肝功能均正常。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 ,平均糖尿病病史 (6 .8±2 .4)年 ,用药前停用任何降压药 2周 ,血糖控制稳定 2周。1.2 药品剂量 依那普利 5 mg,每日 2次 ,尼群地平 10 mg,每日 3次。1.3 血压 休息 15分钟用统一水银血压计取坐位测右上…  相似文献   

14.
科素亚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红  谭世桥 《临床荟萃》2002,17(7):373-373
目的了解科素亚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及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 34例慢性肾功能损伤 ,非透析治疗患者 ,使用科素亚 5 0 mg,每天 1次 ,共 4周 ,观察用药前后血压、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及尿尿酸的改变。结果使用科素亚 4周后 ,患者的血压下降 ,MAP(平均动脉压 )由 (15 1± 31) mm Hg降为 (130± 19) mm Hg(P<0 .0 5 ) ,血尿酸由 (5 6 8.3± 84 .9) mmol/ L降为 (46 7.7± 6 4 .8) mmol/ L (P<0 .0 5 ) ,但未降至正常水平 ,尿尿酸有上升。结论科素亚可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水平 ,而对肾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可安全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49 463例食管鳞癌患者,依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 Hg且舒张压<80 mm Hg)、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1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食管癌发病地区、居住地、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血压分级情况。结果 (1)49 463例中,正常血压11 360例(22.97%),正常高值血压21 155例(42.77%),1级高血压6 693例(13.53%),2级高血压2 857例(5.78%),3级高血压1 015例(2.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 383例(12....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 (CHD)与绝经有关 ,绝经前期女性CHD患病率低。血脂异常是 CH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文探讨绝经前女性 CHD患者血脂特点。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2 0 0 1年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 (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 5 0 % )的女性 CHD4 8例 ,年龄 5 0岁以下 ,平均 (4 6 .4± 6 .3)岁 ,体重指数 (BMI) 2 4 .2± 3.8,合并高血压13例。选择同期 CAG正常的女性 4 8例为对照组 ,年龄 5 0岁以下 ,平均 (4 5 .8± 6 .1)岁 ,BMI2 3.6± 3.1,合并高血压 12例。所有入选者月经正常 ,并排除糖尿病、大量饮酒者及服避…  相似文献   

17.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每日1次,共8周。结果治疗8周后,血压由(171.0±11.1)/(102.0±11.3)mmHg下降至(139.5±9.3)/(84.0±6.4)mmHg,经自身对照t检验均为P<0.01。显效率为56.67%,总有效率85.00%。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变化与顽固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12例,透析前坐位血压均>140/90 mm Hg,至少服用≥3种降压药。根据患者血压变化逐渐降低干体质量,直至透析前坐位血压<140/90 mm Hg,服用1种降压药或患者1周内连续2次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或肌肉抽搐。患者均行常规血液检查、透析充分性评估、X线胸片、心脏超声及下腔静脉超声检查,并每3个月复查上述检查项目。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血压达到目标值,2例因在透析中反复出现肌肉抽搐症状而停止降低干体质量。10例患者中位干体质量下降1.1(0.3~1.5)kg;研究结束时干体质量、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下腔静脉直径及心胸比均较研究开始时下降(P<0.05);血压达到目标值时间为14~44(28.33±8.78)周。结论:降低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可改善患者高血压水平,干体质量过高增加1 kg即可导致老年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