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58例(56.9%)行手术切除,其中27例(26.5%)行根治性切除,31例(30.4%)行姑息性切除;44例(43.1%)行胆管引流术,其中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20例,胆管外引流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1.85%,37.03%,22.22%;姑息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45%,3.22%,0%;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组和胆管外引流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9.41%和23.80%,无生存2年者。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不能切除的Ⅲ,Ⅳ型肝门胆管癌于肝周边部作肝组织新月形切除,缝合牵开胆管,行多肝段肝肠“裙边式”Roux-en-Y内引流术。结果 术后平均生存期l5.65个月;患者舒适指数81.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多肝段“裙边式”肝肠内引流术是治疗Ⅲ,Ⅳ型肝门胆管癌的有效可行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附64例 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 :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9例;29例行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16例,胆管外引流术13例。结果 : 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0.0% , 53.3%及26.7% ;姑息切除组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6.7%, 0%;胆肠内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5.5%和18.2% ;外引流组则为25.0%和0 。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老年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1995—2005年手术治疗64例65岁以上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4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0例,内引流术14例,外引流14例。手术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37.5%。结论:老年肝门胆管癌预后不良,手术切除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远端胆管癌外科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远端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2年间外科治疗的 2 3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患者其术前症状持续的时间 ( 0 .5 0± 0 .18)个月显著短于无手术并发症的患者 ( 1.2 9± 0 .2 3 )个月 (P <0 .0 5 )。总体术后中位时间生存 18( 1~ 70 )个月 ,17例 ( 73 .9% )生存 1年以上 ,5例 ( 2 1.7% )生存 3年以上 ,2例 ( 8.7% )生存 5年或 5年以上。是否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时是否出现远处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首发症状持续时间可能和外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远端胆管癌的有效手段。手术时出现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40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方法并确定该病的可治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18例,非根治性手术22例。结果肝门部胆管癌早期无特异症状,误诊率高。行根治性切除术者围术期死亡1例。两组各失访2例,根治性切除术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0(7~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54.5%和25.0%;非根治性切除术2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6(4~4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7.7%,0。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的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肝切除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问题。根治性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附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余收治的9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65例(R0 28例,R1 2例,R2 4例,胆道引流术31例),介入引流31例(PTCD 5例,胆道支架置放术26例),切除术后联合治疗33例(放射治疗18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15例)。结果:术后生存的95例中获得随访88例,随访率为92.6%,平均随访时间26(2~99)个月。(1)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手术引流组、介入引流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5,15.5,11.5,11个月,根治性切除组优于姑息性切除组(t=8.70,P<0.01),姑息性切除组优于手术引流组(t=4.31,P<0.01),介入引流组与手术引流组相似(t=1.31,P>0.05)。(2)R0 切除联合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5%,15%;R0未联合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为50%,12.5%,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t=2.37,P<0.05; χ=3.88,P=0.049)。(3)胆红素≥400 μmol/L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400 μmol/L者(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引流和介入引流治疗效果相似,但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当总胆红素≥400 μmol/L时,手术前应作减黄处理。手术切除联合放疗、介入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7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影像检查联合诊断正确率为95.1%;行手术切除32例,总手术切除率为78.1%,其中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17例;胆管内引流术9例。全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4.9%。手术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8个月和70.0%,40.0%,23.3%,内引流组为8个月和44.4%,11.1%,0,手术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优于引流组(P<0.05和P<0.05)。其中施行R0有14例,占46.7%,其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为52个月和85.7%,64.3%,35.7%,不同手术级别的术后疗效存在差别(P<0.05)。Bismuth分型以Ⅱ型生存率最高,有7例,占18.0%,其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为72个月和85.7%,71.4%,42.9%;不同病理类型切除率中以乳头腺癌和高分化腺癌为最高的切除率分别为77.8% 和78.3%,其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和73.9%,65.2%,17.4%;低分化癌为20%,0,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相关,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长期生存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准外科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精准外科技术行手术治疗的4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中行R0切除19例(43.2%),R1切除7例,R2切除5例,姑息性手术5例,活检加内/外引流8例;联合肝切除18例,联合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2例.手术平均用时为(5.8±1.6)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0±509)mL,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8例次,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1/44).39例患者获得随访4~62个月,总体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30.8%,10.6%.R0根治性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43.2%,13.9%.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5%,26.8%,0,获R0根治性切除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根治性手术患者(x 2=4.61,p<0.05);联合肝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52.7%,11.8%,未行联合肝叶切除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25.4%,0,前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x2=15.26,P<0.05).结论:精准外科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2例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男女之比1.4∶1。常规手术方法治疗16例(常规手术治疗组),包括手术切除5例(31.3%),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切除3例;内或外引流术11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6例(肝移植组)。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2.1%,0;肝移植组除1例术后11个月死于慢性排异反应外,余均健康存活,现已分别存活28,19,17,12个月和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4/5),50.0%(1/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结论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健;常规手术无法根治切除者是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34例中1例未予治疗,6例行PTCD, 27例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术后30d死亡率为22.2%(6/27), 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16例行肝切除术、胆管取癌栓及胆道引流术病人术后生存时间为1个月~2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结论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但对其早期诊断和扩大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为69.9%。根治性切除15例,近期效果良好;各种胆管内外引流术43例,37例获缓解,手术后死亡6例;剖腹探查或肝动脉插管化疗15例,术后短期内病情无变化。获根治性切除15例中,11例得到随访,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20.0%,无5年生存者。其他各种术式的生存时间无超过9个月者。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仍困难,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目前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肝方叶切除对最后选定手术方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20年经验回顾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总结2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1978年1月-1997年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20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以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201例中手术切除97例,非切除行胆道内、外引流者84例,单纯剖腹探查20例。切除组中根治切除51例,姑息切除46例。随访75例中,根治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5%,40.91%,13.64%;姑息切除者1,3年生存率为55%,10%,无5年生存者;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36%,无3年生存者;单纯剖腹探查者均于3个月内死亡。两个阶段对照显示:手术切除率由1990年12月以前的34.95%提高到以后的62.24%,其中根治切除率由15.53%提高到35.71%;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由39.8%和17.84%降低到18.37%和6.12%。结论 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工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胆管囊肿内引流术后胆管癌: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及其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对1970~1996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行内引流术的82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中术后25例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率为30.49%(25/82),其中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癌变率为35.29%(14/51),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癌变率为22.58%(1l/31)。25例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肿瘤切除胆道重建术,4例行局部病灶切除外引流术,14例肿瘤广泛转移无法切除仅行外引流术。结论 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率高,应该摒弃该术式。  相似文献   

15.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及预后情况。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为5%(17/340)。术前诊断为胆管癌者占17.6%(3/17)。肝内及肝门部胆管癌占88.2%(15/17),肝外胆管癌占11.8%(2/17)。其中高分化腺癌9例。根治性切除41.2%(7/17),平均生存26个月;姑息性内引流术47.1%(8/17),平均生存12.4个月;姑息性外引流术11.7%(2/17),平均生存3.6个月。结论 对病史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黄疸加深,腹痛难以控制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考虑胆管癌的可能。胆管癌切除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姑息性内引流术的预后优于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1%(13/92),其中术中使用胆道镜者9.3%(4/43),未使用胆道镜18.4%(9/49),急诊手术组36.0%(9/25),择期手术组6.0%(4/67)。(2)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22.9%(21/92),使用胆道镜者13.9%(6/43),末使用胆道镜组30.6%(15/49);急诊手术组9/25例(36.0%),择期手术组17.9%(12/67例)。(3)1例于术后2d死于ACST。全部病例随访4~10年,疗效优良为87%(80/91)。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配合胆道镜,适时的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联合肝叶和肝门血管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肝门胆管癌理想的肝叶切除术式 ,以期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对 16例侵犯肝门血管的肝门胆管癌 ,采用肝I ,IV段连同肝门胆管肿瘤与受侵血管整块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结果  15例获手术切除 ,切除率为 93 .8% ,12例获R0 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发生暂时性胆漏 1例 ,腹腔感染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3 .3 % ,均行非手术治愈。随访病例中位生存期为 2 2个月 ,7例尚存活。结论 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切除率和生存率 ;肝中叶和肝尾叶是肝门胆管癌手术联合切除的主要部位。肝门受侵血管的切除对提高该病切除率和根治率是有意义的 ,应酌情重建或不重建肝门血管。  相似文献   

18.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及处理:附8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的方法主要包括肝叶切除、肝肠Roux en Y盆式内引流、肝叶切除加肝胆管Roux en Y盆式内引流。结果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胆管狭窄和结石残留、胆管变异、合并胆管细胞癌等 ,再次手术后经胆道造影证实残留率为 6.2 % ,随访术后病人优良率为93 .8%。结论 清除结石、解除狭窄、矫正崎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系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管径 >1 5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2 2 4例 ,随机分为内引流术组 (治疗组 ) 12 2例和T管引流术组 (对照组 )10 2例 ,进行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出现近期并发症 15例 ,远期并发返流性胆管炎 6例 ,再发结石 3例 ,均在局麻下行胆道镜取石及对症治疗而痊愈。对照组近期并发症10例 ,远期并发胆管炎 2 4例 ,再发结石 2 3例 ,2 3例均行二次手术 ,改行内引流术 2 0例 ,3例因病重而再行T管引流 ,死亡 2例。结论 对管径 >1 5cm的胆总管结石宜首次即行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附1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9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2例,误诊14例,行肝叶切除,胆管内肿瘤摘除,T管引流2例,胆管内肿瘤摘除,胆管支架及T管引流11例,肿物活检及T管引流2例,1例未及手术死亡,15例病人随访1-14个月,14例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1例随访14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黄疸伴有HBsAg阳性,AFOP阳性,肝内有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且其内有占位病变的病人,可诊断为本病,B超,CT,PTC,ERCP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切除肝内原发性肿瘤,疏通胆道为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