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把4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运用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22例,运用针灸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与BarthelAD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患肢运动功能及AD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结论针灸结合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20例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进行物理治疗仪及运动疗法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不断地修改运动处方,经过6周的运动治疗后,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r指数上均明显改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Meta分析来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善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Medline、EMBASE、Pubmed and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及Goolgle scholar,同时通过检索获得文献再次检索相关引用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从获得的文献中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7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88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运用运动想象疗法来提高上肢功能会比单独应用康复治疗具有更好效果。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可能更好地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1 次/d,45min/次,训练5次/周,连续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如早期(病情稳定后)辅以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疗法,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4周时,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L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研究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天.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的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2周共10个工作日.在治疗前的2周(基线)、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在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在UEFT和STEF上未显现出明显的改善(ES0.21;0.06).但患者在接受2周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在UEFT和STEF上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1.24;0.65),其中病程3-6个月的患者比病程>6个月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ES1.430.96;0.810.5).结论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恢复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 ,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 -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 ,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制运动康复组 110例和对照组 10 8例 ,并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康复治疗后偏瘫肢体功能用Fugi meyer和日常生活评价 (ADL)的Barttel指数记分评定。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的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康复方法 ,对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残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在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像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想像组增加运动想像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施运动想像疗法治疗后,运动想像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能够加快和促进脑卒中下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早期康复中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良肢位的摆放、体位变换、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以及自我训练等运动疗法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运动疗法的早期介入可以预防或减轻脑卒中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及发展,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论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有很大意义,但仍应结合应用其它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低频脉冲等综合治疗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以易化技术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出院前两天用Barthel指数法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的平衡功能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为基础,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强化使用和训练患侧肢体,克服习得性废用,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疗法。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文献综述,从该疗法的作用机制、介入时间、训练强度、有效维持时间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同道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提供新视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运动想象疗法和运动训练,研究脑卒中患者的工作记忆与其运动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工作记忆组21例和受损工作记忆组19例,2组进行为期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和运动训练,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问卷调查表评定和工作记忆评定及训练前、后进行下肢Fugl-Meyer评定、偏瘫侧下肢负重能力评定。 结果正常工作记忆组患者偏瘫侧下肢Fugl-Meyer评分及下肢的负重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受损工作记忆组(P<0.01),工作记忆评分与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的关系(P<0.01)。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和运动训练相结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并且下肢功能的改善程度与工作记忆对信息的保持和操作的能力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应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功能情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其利用脑卒中偏瘫特点,根据神经生理学和发育学原理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康复,一般包括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Brunnstrom技术等,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偏瘫康复基本手段之一犤1-2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