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测量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估。结果 BTX-A起效时间为注射后24~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个月,不良反应极少。治疗组1周后、3个月后下肢CSS评分及3个月后踝关节PROM、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尖足消失。结论 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纠正尖足畸形,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电刺激定位技术与经验定位引导肉毒毒素A(BTX-A)注射治疗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定位组23例,经验定位组22例。2组接受BTX-A注射后3d,开始进行10d物理治疗,之后改由家长在家治疗。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以下评定:①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②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③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④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D、E项评分;⑤步行速度。结果 2组患儿的PROM、MAS评分、CSS评分、GMFM评分和步行速度,在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OM、CSS评分在治疗后3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在治疗后3d、2个月、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在治疗后2个月、3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速度差值在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定位技术较经验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提高患儿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辅助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对合并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痉挛程度、肌张力及粗大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BTX-A。比较两组患儿的痉挛程度、肌张力及粗大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跟腱反射、踝痉挛和综合痉挛量表(C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痉挛状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跟腱反射、踝痉挛和C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修订Ashworth量表(MAS)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各时间点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患儿D区和E区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TX-A辅助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合并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性瘫痪(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3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印油毯足印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痉挛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至3个月,2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GMFM评分均有提高,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油毯足印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步行足长、步速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幅评分2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快速有效地缓解脑瘫患儿下肢痉挛及提高其步行功能,缩短住院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站立姿势平衡控制功能的影响。 方法67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35例,对照组32例。BTX-A组患儿采用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仅接受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每天1次,每次约9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2周,每隔3个月治疗2周,共治疗20次。指导家长于其它时间实施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患儿进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2组患儿睁眼、闭眼状态下的身体重心动摇大小的幅度(轨迹长和外周面积)和身体稳定性(摆幅指数),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身体重心动摇的幅度均有减小,身体稳定性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组间比较,BTX-A组患儿身体重心动摇的幅度减小更明显,身体稳定性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肌群给予BTX-A注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站立姿势平衡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在痉挛性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42例痉挛型偏瘫儿童(年龄39~86个月)随机分为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组(BTX-A组)22例及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所有患儿共接受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BTX-A注射前)、6周(注射后2周)和3个月时,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进行评定,并测量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 结果BTX-A注射前,2组CSS、GMFM(G、E两功能区)评分及步态参数(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步速)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BTX-A组治疗6周及治疗3个月的CSS评分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TX-A组治疗3个月与注射前及对照组相应时间比较,GMFM评分、健侧步长、步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可快速有效地缓解偏瘫儿童的患侧下肢痉挛,并改善步态,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智力发育和粗大运动功能 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观 察组25例,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儿 童发展量表(CDCC)评估患儿智力发育情况,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情况,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估患儿下肢痉挛程度。结果:2组治疗前、后CDCC量表测评的心理运动 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GMFM量表E区和D区 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CSS量表评分 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 切断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下肢痉挛程度,对智力发育无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2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量足背屈角和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 88)、三维步态分析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评分D、E区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步长较治疗前明显变长、步速更快(均P<0.05),支撑相明显缩短、摆动相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步速、支撑相和摆动相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足背屈角,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2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108例(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105例(单纯物理治疗)。2组患儿在医院接受2周康复治疗,之后在家接受10周家庭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对2组患儿进行以下评定:足底压力测试仪测试足底各区压力占全足的百分比,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的站立与步行功能项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定步态。结果:BTX-A组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在治疗后2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在治疗12周后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周,2组间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进行比较,BTX-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更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足底压力分布、缓解其肌肉痉挛、提高其步行能力、改善其步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疗效。 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TX-A肌肉注射与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训练,与其运动康复训练同步。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和6个月,使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的被动背屈角(APROM),改良Ashworth量表的评分(MA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APROM、MAS和GMFM(D、E)分别为(109.25±12.38)°、(3.12±0.56)分和(55.32±11.23)分,与对照组[(107.11±13.44)°、(3.05±0.66)分和(56.21±10.8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APROM、MAS和GMFM评分在治疗后1、3和6个月时与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ROM、MAS和GMFM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的评估指标比较,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FO联合BTX-A疗法能进一步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减轻尖足异常姿势,维持时间更持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康复训练和药浴相结合治疗脑瘫患儿痉挛的效果。方法80 例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进行康复训练和药浴。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和药浴能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BTX-A)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愿意接受BTX-A治疗的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Lokomat和Relink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II~III级痉挛型脑瘫(S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例SCP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疗法,包括运动疗法、石蜡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和推拿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Lokomat和Relink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的步态训练(RAGT),每日1次,每周5 d,持续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平衡量表(PBS)、改良Tardieu量表(MTS)、自选步行速度(SWS)、6 min步行测试(6MWT)、生理消耗指数(PCI)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D、E区和PBS评分,损伤侧踝关节MTS R1、R2角度,SWS、6MWT、PCI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2组患儿治疗后GMFM-D、E区和P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损伤侧踝关节MTS R1[(12.04±3.62)°]、R2[(18.84±2.00)°],SWS[(32.44±4.26)m/min]、6MWT[(182.36±35.96)m]、PCI(0.33±0.19)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疗法联合Lokomat或Relink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能有效改善GMFCS II~III级SCP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其中Relink下肢康复机器人在改善SCP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和步行能力方面的效果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 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徒手肌肉定位和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徒手定位组(31例)和超声引导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注射部位均为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徒手定位组采用徒手定位注射,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BTX-A注射,并在注射后第3天进行强化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对2组患儿的下肢痉挛进行评定。 结果注射前,2组患儿MAS、GMFM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2周,2组患儿MAS均较组内注射前降低(P<0.05),且超声引导组注射后12周MAS评分[(1.43±0.50)分]低于徒手定位组[(1.77±0.56)分](P<0.05)。注射后12周,2组患儿GMFM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且超声引导组注射后12周GMFM评分[(72.43±10.50)分]高于徒手定位组[(67.10±11.25)分](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联合强化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下肢痉挛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其关节活动度,提高运动功能,改善姿势步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学龄期脑瘫患儿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表面肌电仪对患儿进行测试,分析肌电积分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60例患儿治疗前后GMFM量表A、B、C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D、E区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60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功能位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RMS、AEMG、MF及MPF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等长收缩(MIVC)状态下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RMS及A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MF及MPF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MG能够定量反映肌肉功能的水平,可作为脑瘫患儿疗效评估的电生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对痉挛型脑瘫(CP)患儿坐、站、走功能及肌肉痉挛程度的影响,为痉挛型CP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120例痉挛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BTX-A注射治疗后行物理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管型石膏固定,在治疗前、治疗后1、3及6个月时分别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和改良Tardieu量表(MTS)参数(X)对患儿进行评定。结果:除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GMFM-88的D区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组在治疗1、3及6个月后,GMFM-88各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MFM-88各区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小腿三头肌和腘绳肌的MTS参数(X)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低(均P<0.05)。结论:BTX-A结合物理治疗可明显改善CP患儿的肌肉痉挛程度及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可延长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