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反馈训练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情景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手指的侧捏力、三点捏力及握力进行测试,采用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定患者的手功能及上肢功能,对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的主动活动范围及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手指肌力、UEFT、MP、PIP、DIP活动度及TAM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指侧捏力[(6.56±0.22)kg]、三点捏力[(5.61±0.21)kg]、握力[(20.73±1.63)kg]、UEFT评分[(82.17±2.98)分]、PIP活动度[(83.44±9.05)°]、DIP活动度[(62.48±8.18)°]及TAM[(213.52±30.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MP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能明显改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和手部肌力,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中主动运动结合涡流浴在手外伤后肿胀及手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水中主动运动和涡流浴。治疗前后对患手肿胀程度、VAS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手和健手的体积差、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UEFT、TA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中主动运动结合涡流浴能显著地改善手外伤患者手肿胀程度、手部疼痛及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Valpar 4 系统在手外伤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40 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alpar 4 系统进行技能模拟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 周、4 周后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和Carroll 手功能评定(UEFT)。结果治疗2 周后,对照组TAM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TAM、DASH、UEF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且DASH、UEFT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4 周后,对照组TAM、UEFT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TAM、DASH、UEFT均显著改善(P<0.001),且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alpar 4 系统能改善手外伤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手功能及上肢功能,尤以上肢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CRPS I)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CPM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CPM组加用CPM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手指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UEFT)、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组内对比: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下降(均P<0.05),TAM、UEFT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提高(均P<0.05);2组患者组间对比,治疗4周后CPM组对比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显著下降、TAM和UEFT评分显著提高(均P<0.05),SF-MPQ-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CPM组较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下降,TAM、UEFT评分提高(均P<0.05)。结论:手部CPM能够减轻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患手水肿和疼痛,增加手指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手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外伤手术修复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7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共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手总主动活动度(TAM),进行上肢功能评分(DASH)、Carroll手功能评分(UEFT)。结果治疗后两组TAM、DASH、UEF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0.632,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269,P0.05)。结论基于康复花园的模拟园艺训练能有效改善手外伤患者手功能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外伤手术修复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7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共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手总主动活动度(TAM),进行上肢功能评分(DASH)、Carroll手功能评分(UEFT)。结果治疗后两组TAM、DASH、UEF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0.632,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269,P<0.05)。结论基于康复花园的模拟园艺训练能有效改善手外伤患者手功能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关节康复训练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我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小关节康复训练,采取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手法肌力测试(MMT)对患者手术前后手功能改善程度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TAM、MMT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AM、M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小关节康复训练手外伤,可显著提高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何斌  张超 《中国康复》2016,31(6):455-45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恢复期手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恢复期手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每天进行2次常规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手主动运动能力测试(TA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及手功能DASH问卷评价(DASH)。结果:治疗后,2组TAM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DASH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手屈肌腱损伤恢复期患者的手功能,松解粘连,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手外伤手僵硬患者施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后,手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30例手外伤所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32指,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及作业治疗活动.观察组15例,34指,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具体做法包括:关节定位训练,勾拳、握拳、直角握拳训练,屈浅肌腱的单独滑动训练,单独的掌指关节关节屈曲训练.疗程结束后采用CASRROLL手功能测试表测试手的整体功能,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活动度(TAM)对每个手指进行测定并统计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CARROLL值经t检验,t=4.97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AM值,经t检验,t=3.45,P< 0.001,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70.6%,无一例患者功能为差.对照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34.4%,有2例患者功能被评为差.优良率经秩和检验,Z=3.262,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手外伤后没有及时得到康复训练而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施行关节松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屈肌腱滑动差的问题,应该促进肌腱的滑动,以取得更好的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给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进行测评。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TAM评定及简易上肢功能评定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手指的灵活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小组模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FMA-UE、UEFT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MBI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疗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医学训练式治疗(MTT)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MTT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肌力、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PT、TW、AP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MTT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功能手技能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四肢瘫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42例四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为期8周,每周6d,每天30min的功能手技能训练;观察组在功能手技能训练基础上增加15min/d的双手双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后采用上肢肌力测试、Auspinal测试及脊髓独立性评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肌力得分、手实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上肢肌力及手实用功能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功能手技能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提高四肢瘫患者手部实用功能,并促进其日常生活自理,适宜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住院患者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8例手部外伤术后患者在手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早期主被动活动,中期主动运动及后期抗阻练习等,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治疗2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普渡手精细运动(PPT)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术后2个月时比较,治疗4个月后,368例患者MMDT评定时间明显缩短,PPT及TAM明显提高(均P〈0.05);临床疗效显示,优良率91.3%。结论:规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预防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周  刘望萍  罗艳  厉勇  周虹  施加加 《中国康复》2013,28(5):345-347
目的:观察强化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下肢蹬踏训练系统进行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类、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以及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周后,2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下肢运动控制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 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广一  白跃宏 《中国康复》2012,27(2):115-117
目的:探讨腰腹肌力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LDH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腰腹肌训练测定系统训练腰背肌和腹肌肌力,力量采用患者测定最大值的50%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腹肌肌力测定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疾患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JOA评分及腰腹肌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H患者非手术治疗时采用腰腹肌肌力训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且能够增强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肌腱断裂临床效果及对手功能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显微外科收治的102例手指肌腱断裂患者分组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并术后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各组临床数据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变化、治疗效果、术后8h、术后24h与术后48h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手功能量表评分变化、治疗4周后手指外观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TAM、手功能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TAM、手功能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TAM、手功能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8.43%),术后8h、术后24h与术后48h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指外观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显微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肌腱断裂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较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手功能与手外观、生活质量均改善,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