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进行磁疗及推拿等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每次康复治疗完毕后给予硬纸板进行外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桡骨茎突处的疼痛评分(VAS)、Cooney腕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而Cooney腕关节功能状态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73.3%,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能够明显改善桡骨茎突处的疼痛和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并缓解腱鞘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软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MP-100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取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记录并比较,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127,P=0.044 3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结果提示,对照组差级的例数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恢复时间,且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聚焦超声波治疗方案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桡骨茎突局部进行聚焦超声波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桡骨茎突局部和患侧前臂桡侧近端肱骨外上髁前下3cm两个部位进行聚焦超声波治疗。2组患者每次每个部位均治疗5min,隔1日1次,共治疗7次,治疗疗程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和4周时,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时的Finkelstein征(握拳尺偏试验)阳性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①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对照组(7.34±1.12)分、治疗组(7.45±1.08)分]和Cooney腕关节评分[对照组(54.24±0.78)分、治疗组(55.27±0.85)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即刻(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时,2组患者各个评定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对照组(3.37±1.10)、(3.10±1.22)和(3.39±1.01)分;治疗组(2.01±1.08)、(2.13±1.14)和(1.59±1.10)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2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时的Cooney腕关节评分[对照组(67.27±0.80)、(78.32±0.88)和(77.30±1.00)分;治疗组(72.34±0.92)、(84.42±0.93)和(93.67±0.9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Finkelstein征阳性率均为100%,治疗后4周时,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Finkelstein征阳性率分别降至35.71%、9.52%,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P<0.01)。 结论桡骨茎突局部和患侧肱骨外上髁前下3cm处两个部位行聚焦超声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桡骨茎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7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 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 78%,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Quinell病变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有助于改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Cooney腕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腕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低于对照组的40.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康复科和骨科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分别行放射式冲击波治疗与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CMS、ROM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效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CMS、ROM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以及对照组同时点的评分,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3.7%),P0.05。结论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效果理想,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强肩关节功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金黄膏外敷在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进行治疗的86例DR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金黄膏外敷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患侧腕关节周径、腕关节活动度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侧腕关节周径短于对照组,腕关节尺偏、掌屈、背伸、桡偏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F患者采用金黄膏外敷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利于减轻局部肿胀、疼痛,降低TNF-α、CRP及IL-6水平,改善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放射式体外冲击波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门诊足底筋膜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组(S组)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U组)各20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疼痛程度。采用足功能指数量表(FF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足部疼痛及功能变化,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4、8周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且U组治疗第1、2、4周VAS评分较S组下降明显(P<0.05);U组治疗第1、2、4、8周后FFI总分、活动受限评分较S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第2、4周后FFI疼痛评分较S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4、8周后FFI残疾评分较S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未出现出血、感染、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足底筋膜炎,且在治疗8周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疗效优于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嵩县西关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选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择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两组术后3周、半年、1年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周腕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旋前方肌部分转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迟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廖家权  吴波  唐昌敏  何建华 《中国康复》2022,37(12):727-731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体外冲击波和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腕管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和注射组3组,每组20例。其中冲击波组1例脱落,共19例完成研究,注射组3例脱落,共17例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冲击波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注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类固醇药物的局部注射,联合组患者联合采用体外冲击波和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满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进行VAS评定和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BCTQ)症状及功能评定,应用肌电图进行患侧正中神经诱发电位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及DM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CMAP、SCV及SNA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VAS评分、BCTQ功能评分低于其他2组(P<0.05),SNAP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CMAP指标明显高于冲击波组(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VAS评分、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MAP、SCV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冲击波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D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注射组VAS评分、DML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SN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此外注射组VAS评分、BCTQ功能评分较治疗4周后有明显回升(P<0.05),SCV、SNAP较治疗4周后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CMAP、SCV、SNAP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注射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冲击波治疗和局部注射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症状及功能改善,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治疗方法比较也拥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制腕指康复板对脑卒中患者腕指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腕指康复板治疗.治疗4周及12周后,观察2组患者痉挛程度、手功能及腕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4周时,观察组痉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痉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2组手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手功能改善情况均较治疗4周时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2组腕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腕指康复板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腕手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骨科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围术期护理;同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的评分、有无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1、6、12、24h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患者48h静息时的NR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及早开始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彭轩  汤智伟  陆敏 《中国康复》2014,29(3):192-19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并评定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同时段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PADI亚量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77.1%,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辉 《临床医学》2014,(11):36-38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于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药物治疗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对比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BPRS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0周治疗,观察组的各维度得分及BPRS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SAN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NOSIE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较对照组(78.85%)显著升高(P〈0.05);此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IB型经腕关节镜下修复术后的疗效.方法:TFCC损伤IB型经腕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患者2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1例.2组修复后均给予术后石膏托固定,拆除固定后,康复组采用中药熏洗、器械训练、手法治疗、中频脉冲电刺激、腕关节关节活动度(ROM)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康复宣教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自行康复锻炼.治疗后,评估2组的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后6周,2组腕关节ROM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腕关节ROM均较术前及术后6周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及术后6周明显下降(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关节镜术后综合康复治疗更有利于腕关节各项功能的恢复,对手术的疗效起到强化作用,可更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 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4、8、12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 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测验评定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测验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均呈持续性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 P<0.05或0.01);总错误数均呈持续性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治疗8周末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湘  王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249-3250,325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糖和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值得肯定,这可能与其能够降低患者血脂和抗炎性反应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为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36例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其中NRS3分64例(NRS阴性组),NRS≥3分72例(NRS阳性组)。根据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将NRS阳性组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3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2.9%。≥50岁组患者NRS≥3分的比率为62.0%,显著高于50岁组的43.1%(P0.05);化疗4周期后,各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较化疗前有所下降,NRS阳性对照组ALB、PA及HB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肝脏损伤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李倩  侯梅  张强  张红  张福平 《中国康复》2014,29(3):179-182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BIT )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采用 HABIT 治疗。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 )和能力低下患儿评定量表(PE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同期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QUEST量表承重及保护性伸展部分与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及PEDI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比较,2组各量表评估分数增加值显著不同( 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与常规OT 治疗相比,HABIT 方法能更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且较小年龄组患儿进步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