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6.5岁.生后被发现2个阴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2008年12月入院.查体:正常阴茎位置可见2个并排的阴茎,每条阴茎的外形、大小、触诊与同龄儿的阴茎无差异.包皮过长,2个阴茎头均有尿道口、均可排尿;左侧尿道口尿线粗,右侧尿道口尿线细,有时不成线或呈点滴状.检查时2个阴茎可同时勃起.左阴茎尿道口外形正常,3 mm×1 mm大小,右阴茎尿道口1 mm×1 mm.触诊2个阴茎无相连.自左尿道外口插入8 F尿管,顺利进入膀胱;自右尿道外口插入尿管失败.逆行膀胱造影两侧输尿管未见反流.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某男,8岁,阴茎向下弯曲8年,专科检查:阴茎大小正常,向下弯曲,腹侧大部分皮肤与阴囊相连,背侧包皮过多,尿道口位置正常,站立排尿尿湿裤子。诊断:先天性小儿阴茎下弯畸形。2 治疗方法 鉴于尿道与阴茎海绵体之供养血管完全分开,游离前尿道不会导致缺血坏死,故我们采用前尿道游离,纤维结构切除来纠正阴茎弯曲[1]。手术要点:尿道内留置尿管,于阴茎腹侧正中自冠状沟至阴囊作纵形切口,切开皮肤、肉膜及尿道筋膜,显露尿道腹侧面,可见尿道海绵体发育良好,再切除尿道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纤维组织,远端至冠状沟,近端至原阴茎根部下2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阴茎中段型尿道下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男性先天性阴茎中段型尿道下裂患者,行阴茎矫直、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法一期尿道再造术。术中保护尿道口近端区域的肉膜组织,形成尿道口周蒂肉膜瓣;翻转肉膜瓣、覆盖尿道吻合口并固定,将皮瓣转移覆盖至阴茎腹侧的皮肤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36个月,仅发现1例吻合口尿道瘘,1例阴茎腹侧部分皮肤血运欠佳而致切口瘢痕愈合,但无尿瘘发生,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无尿道裂开、皮瓣坏死、感染、尿道(口)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术一期尿道再造治疗阴茎中段型尿道下裂,并采用尿道口周蒂肉膜瓣覆盖吻合口,是一种简单且可有效预防其吻合口尿瘘发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5岁。生后发现两个并生阴茎,左大右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尿道口异位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处,提起阴茎排尿,尿线向前,可站立排尿。两阴茎可同时勃起。体检:左右阴茎体部为同一阴茎皮肤包被,二者之间背侧有一浅沟,可清楚触及左右阴茎海绵体,二者紧密相连,左右阴茎头外露,分离排列,二者包皮均不完整,腹侧缺损,包皮系带均缺如,全部包皮转至左右阴茎背侧呈帽状堆积。左阴茎头膨大处直径18mm,腹侧见矢状裂隙与尿道板相连,右阴茎头直径7mm,无尿道口。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岁。自幼蹲式从肛门旁排尿,阴茎部尿道排尿滴沥状而入院。体检:阴茎及双侧睾丸正常,阴茎头部尿道外口位置正常,但外口细小,仅可插入4F输尿管导管,进入7cm后受阻。截石位肛门口12点前缘可见一个异常尿道口,无尿失禁。排尿时见肛门旁尿道口排尿通畅,尿线粗,而阴茎头尿道口仅有少许尿液滴出。IVU见膀胱形态正常,后尿道及副尿道粗,而阴茎部尿道细如线状。诊断:先天性肛门旁副尿道合并阴茎部尿道全程发育不良。手术按以下步骤进行:(1)阴茎头冠状沟环行切口,在深筋膜平面充分游离阴茎体至根部。(2)会阴…  相似文献   

6.
正尿道下裂是指由于尿道和阴茎腹侧组织发育不良造成尿道外口开口于阴茎腹侧,包皮多转至阴茎头背侧呈帽状堆积,是男性儿童主要的尿道先天畸形之一。正常尿道外口呈裂隙状,开口于阴茎头前端,巨尿道外口是指尿道外口发育异常,开口近端呈横行圆弧状,尿道板较宽、深。巨尿道口伴完整包皮型(megameatus intact prepuce,MIP)尿道下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道下裂,发病率较低,国内报道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和阴茎下曲中的表达特征及规律。方法以2005年8月-2007年1月行矫正术的2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和4例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和尿道板组织。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岁11个月~19岁,平均3岁7个月;阴茎下曲患者年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7岁1个月。以18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正常背、腹侧包皮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检测标本A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先天性尿道下裂、单纯性阴茎下曲和正常包皮组织中均有AR表达。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94%±5.40%、62.87%±5.33%;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分别为59.00%±3.75%、58.46%±4.14%、52.30%±3.53%,AR表达均低于正常背、腹侧包皮(P<0.05);且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低于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P<0.05),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背、腹侧包皮比较:远、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降低(P<0.05);近段型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下曲<45°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曲≥45°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单纯性尿道下曲患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69%±2.73%、55.71%±1.67%、51.92%±1.87%,与正常包皮组织比较,AR表达呈减弱趋势。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及单纯性阴茎下曲阴茎皮肤组织AR表达低于正常阴茎,尿道板组织AR缺陷突出。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6 5岁。 2 0 0 2年 3月因阴茎腹侧肿物2 6年 ,肿物明显增大伴排尿困难 3年入院。开始自觉排尿时阴茎部稍有异样感觉 ,触摸阴茎时发现腹侧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无尿痛和排尿困难。近 3年来肿物增大 ,并伴有进行性排尿困难 ,排尿时需捏挤肿物方能缓解排尿困难。入院前半个月有尿痛 ,捏挤肿物时有血性尿液自尿道流出。体检 :尿道悬垂部近侧和球部有约 3cm× 4cm× 6cm形态不规则肿物 ,质地大部分坚硬 ,部分呈囊性感。挤压肿物有血性液体自尿道口流出 ,有轻度压痛。B超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无异常 ,阴茎尿道球部约 3 .1cm…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某男,8岁,阴茎向下弯曲8年,专科检查:阴茎大小正常,向下弯曲,腹侧大部分皮肤与阴囊相连,背侧包皮过多,尿道口位置正常,站立排尿尿湿裤子.诊断:先天性小儿阴茎下弯畸形.  相似文献   

10.
患者,19岁.12岁(1986年)时偶然发现阴茎中份有黄豆大小硬节,无痛,排尿正常.1989年5月出现肉眼血尿.1990年5月开始感排尿不畅.1990年7月第一次入院.体检见阴茎外观无异常,皮肤无色素沉着.阴茎中份腹侧可触及黄豆大小硬节,轻压可见尿道口有少许血液溢出.阴茎口血液涂片及全身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同年8月在连续硬麻下作阴茎包块局部切除术.术中见肿块是黑褐色,由尿道穿破来而累及海绵体.切除受累尿道和海绵体,并作人工尿道下裂.病理报告为尿道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血尿消失,无任何症状,1993年3月入院复查,阴茎无异常发现;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增大的淋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隧道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疗效. 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4月收治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患儿28例,年龄1.5 ~6.0岁,平均2.0岁.均行长隧道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尿道开口均位于阴茎体部,距离阴茎头顶端16 ~ 37 mm,平均25immn;分离尿道及纠正阴茎下曲后尿道缺损30 ~ 42 mm,平均38 mm.手术要点:沿尿道开口环形切开阴茎皮肤,分离至尿道板,横断尿道板,沿尿道板与海绵体之间分离隧道至阴茎头正中,隧道长度26~38 mm,平均33 mm.尿道开口至阴茎头之间全程由隧道贯通,尽量保持阴茎腹侧皮肤与组织完整,取带蒂包皮内板制作新尿道,将新尿道通过阴茎侧方深筋膜下通道转移至腹侧隧道进行吻合.术中人工勃起试验证实合并轻度阴茎下曲13例,无明显阴茎下曲15例. 结果 28例均一期修复成功,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55min.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20个月.28例患儿均排尿通畅,尿线粗直.尿道呈矢状开口于阴茎头正中,阴茎下曲纠正满意,外观好,未发生尿瘘或狭窄. 结论 长隧道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适用于无或合并轻度阴茎下曲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尤其适合年龄小或阴茎体细小患儿,手术简单,效果好,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2.
患儿 ,男 ,3岁。出生后家长即发现患儿尿道外口位置异常。查体 :阴茎下弯 ,尿道外口位于冠状沟腹侧 ,系带缺如 ,包皮于背侧堆积 ,呈头巾状 ,阴茎头舟状窝处可见皮肤凹陷。阴囊及双侧睾丸发育正常。入院诊断 :尿道下裂 (冠状沟型 )。行Duckett尿道成形术。将 8F硅胶尿管  相似文献   

13.
双阴茎双膀胱双尿道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阴茎双膀胱双尿道一例报告杨楷卫焘患儿,12岁。出生时为双阴茎双阴囊,身高体重正常,阴茎大小正常,右>左,其根部相连,右偏上左偏下,双尿道口位于双阴茎根部腹侧,双侧均可导出约等量尿液,双阴囊位于双阴茎外侧,平卧时双睾丸回缩至腹股沟外环,阴茎根腹侧下方...  相似文献   

14.
带蒂皮管正位尿道口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4年4月利用包皮或阴囊正中带蒂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29例,采用梭形切除阴茎腹侧增厚的白膜外层3~5处的方法纠正切除纤维索条后仍存在的阴茎下弯。用隧道法或阴茎头成形术使尿道口达正常位并纠正阴茎头下垂等畸形。阴茎下弯和阴茎头下垂矫正满意。仅4例合并小尿瘘,经修补治愈。随访2~5年,阴茎直立,排尿通畅,无尿道回缩。  相似文献   

15.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阴茎的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8%(6/5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结论:本术式具有取材范围大、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治疗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方法:22例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患者,均采用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Ducrett Perovic’s)制成皮管I期成形尿道。术中常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经尿道置F10-12多侧孔硅胶管支架引流尿道分泌物,术后应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1周,保留尿道支架管6~8d,膀胱造瘘管10~12d。结果:18例I期成功,4例发生尿瘘,均于6个月后修补瘘管痊愈。均排尿正常,无痛性勃起,阴茎无扭转,腹侧无臃肿。结论:此法治疗包皮阴茎皮肤充裕之重度尿道下裂效果确切,外观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尿道口蒂皮瓣与口腔黏膜联合一期修复尿道下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道口蒂皮瓣与口腔黏膜对合重建尿道的方法.方法 2002年3月~2004年5月,采用尿道口蒂皮瓣与口腔黏膜联合重建尿道21例,年龄14个月~8岁.切断挛缩尿道板,彻底矫直阴茎后,将口腔黏膜移植于阴茎腹侧白膜,尿道口蒂皮瓣翻转后与口腔黏膜对合,形成管状尿道.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获3~1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阴茎弯曲完全矫正,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前端,阴茎外形良好,排尿通畅.2例发生尿瘘,其中1例自愈,1例术后6个月再修补成功.结论尿道口蒂皮瓣与口腔黏膜联合重建尿道能彻底矫正阴茎弯曲,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术后阴茎外形.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尿道阴道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尿道阴道瘘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12岁.因出生后尿液不自主溢出12年于2005年8月2日入院.无外伤、手术史.月经尚未来潮.查体:尿道外口下方0.5 cm处可见针孔样阴道口,咳嗽时可见尿液自阴道口溢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1岁。自幼家人发现排尿时肛门有尿滴出,3岁时就诊,拟“膀胱直肠瘘”收治,IVU检查未发现瘘管,考虑年龄太小而未作手术治疗。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腹泄等。既往史:2岁时因先天性唇裂在外院行手术治疗。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亲在怀孕期间无患病及服药史。体检:眼距较宽,塌鼻,上唇见手术瘢痕,心、肺、躯干、四肢未见异常,外生殖器发育良好,睾丸、附睾未及异常。胸膝位肛门指检:于肛门口6点钟位置可见一瘘口,直径约4mm。排尿时,尿道排尿通畅,尿线粗,肛门瘘口见细线样尿液排出,尿道与瘘口排尿量约5∶…  相似文献   

20.
1998年5月至2003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以改良带蒂阴囊中隔皮瓣修复尿道下裂2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年龄7个月~16岁,平均3岁。阴茎型(近端1/3)16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轻度)3例,均伴不同程度的阴茎下弯。1.2治疗方法1.2.1手术方法:常规行膀胱造瘘。纵行切开异位尿道口至正常的尿道海绵体,扩大尿道外口。沿冠状沟下0.5~0.8cm环行切开包皮,近端脱套至阴茎根部,阴茎腹侧切口向上延长与冠状沟切口会合,切除腹侧挛缩的纤维索带,使阴茎伸直,伸直后尿道口位置退至阴茎根部或近端阴囊。依照尿道缺损长度,在阴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