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平衡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头针留针状态下行平衡训练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行走能力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BI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头针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辅以头针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其MMSE、LOTCA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OTCA评分[(78.60±6.52)分]、ADL评分[(48.85±3.4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头针联合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勤贤  周湘明 《中国康复》2019,34(11):563-566
目的:探讨分析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2组患者训练前后评估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部分(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BI、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并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TUG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时间更少(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57例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训练组、计算机辅助训练(computer-assisted training,CAT)组和头针结合CAT组,完成本研究的有12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和药物治疗,人工训练组给予人工记忆康复训练,CAT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头针CAT组是在CAT组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每周训练5天,2次/d(头针1次/d),30mi/次,训练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评定。 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等项目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提高(P<0.05),三组比较,头针CAT组临床记忆量表大部分指标前后差值变化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计算机辅助训练或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例。在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头针治疗和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分开进行),观察组行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同时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AC功能性步行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项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36 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共1 个月。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Wolf 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WMFT、MBI 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WMF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胡川  顾莹  李军 《中国康复》2015,30(2):114-115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神经易化技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在S-E-T训练系统上进行强化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稳定性训练,以及进行分离动作的诱发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简式Fugl-Meyer(FMA)中专门针对平衡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BBS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T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躯干、核心肌群等方面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该系统检测和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进行评定。平衡检测分别在坐位、双足站立位(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取摆幅指数、重心分布区域、摆动的轨迹长、外周面积4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定和平衡检测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的坐位分布区域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BS评定和平衡检测站立位各指标均有显著好转(P〈0.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新武 《中国康复》2007,22(3):207-207
脑卒中合并平衡功能障碍患者7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初次发病,男49例,女27例;年龄47—68岁,平均(51.1±16.2)岁;病程3d-6个月,平均(2.6±1.3)个月;脑出血26例,脑梗死50例。排除有意识障碍及感觉性失语患者。76例分为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患有结构性失用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1997-01/2001-12期间患有结构性失用的偏瘫患者59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肢体功能、翻身、体位转移和坐位和站位平衡功能训练),及作业治疗(包括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进行视~空间知觉认知训练(包括几何图形临摹、火柴拼图、拼搭积木等训练)。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则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结构性失用用几何图形临摹法进行评估,结果分4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Fug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积分、Fugal-Meyer平衡量表及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8.47&;#177;2.17比7.62&;#177;2.05,t=1.27,P=0.48),而在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3.13&;#177;0.78比1.90&;#177;0.82,t=8.47,P=0.00)、Fud-Meyer平衡量表方面(7.17&;#177;2.07比3.52&;#177;1.33,t=8.93,P=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空间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传统平衡训练,丰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丰富环境,并结合任务导向性项目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4周训练结束时评价2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平衡仪站立位睁眼静态平衡测试、"起立-行走"计时(TUGT)。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丰富组更优于常规组(P0.05);2组TUGT评分、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且丰富组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丰富平衡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3,18(4):237-237
目的 :探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 2组 ,分别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 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头针组痊愈显效率 6 9 70 % ,总有效率 90 91% ,与体针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与体针疗效相仿 ,但头针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 ,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FES组加助行FES,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增加头针干预。训练及头针每次30min,两组干预均为1次/d,持续1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行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10m步行计时测试(10MWT)6min步行试验(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的评定并分析干预周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36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整个试验,两组干预基线情况一致(P>0.05);②干预前后组内对比,步行功能(TUG、10MWT、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③干预前后组间对比: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对平衡功能闭眼时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的改善优于单纯助行FES组(P<0.05),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睁眼状态下),两组干预前后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研究中无不良事件,无脱落。结论:头针联合助行FES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其改善平衡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助行FES。  相似文献   

14.
头针加体针对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康复训练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康复训练及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均可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康复训练治疗,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中医头针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中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强化躯干肌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的躯干肌训练方法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以及应用躯干肌训练改善平衡功能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第一阶段试验共有脑卒中患者37例.分常规组(18例)和躯干组(19例),常规组采用我科常规平衡训练方法.躯干组则在常规平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躯干肌的训练,患者的其它康复治疗相同。第二阶段试验共有脑卒中患者51例,分为A组(26例)和B组(25例),在采用第一阶段躯干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A组患者增加坐位躯干的前屈抗阻运动和坐位躯干的后伸抗阻运动:B组患者增加仰卧位上部躯干旋转运动、坐位躯干前屈旋转抗阻运动和A组的两项运动。第一阶段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第二阶段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由专人用Berg平衡量表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第一阶段试验常规组和躯干组治疗后平衡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评分普遍增高,且躯干组高于常规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常规组和躯干组BBS评分和MPP平衡评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第二阶段试验,治疗后A、B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B组评分绝对增加幅度高于A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A组和B组平衡评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依据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力低下的特点,选择性地强化对部分躯干肌的训练,即在加强前屈和后伸肌群训练的同时,增加躯干旋转肌群的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其抑郁程度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衡参数评估、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结果治疗后,2组的摆幅指数、轨迹长、外周面积、BBS和HAMD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的摆幅指数(4.2±3.0)、轨迹长[(58.6±22.5)cm]、外周面积[(10.9±7.2)cm2]、BBS[(48.6±4.3)分]和HAMD[(7.9±1.8)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对PSD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其平衡功能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活动平板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61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平板训练,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两组的平衡功能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平板训练对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针及镜像疗法,对照组则辅以假头针治疗及镜像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2组患者偏瘫侧胫前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伸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