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维明  王明杰  李刚 《中外医疗》2016,(26):178-181
目的:探讨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入该院的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采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其中4例病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仅1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肠系膜,3例位于腹膜后。 CT平扫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在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显著强化,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现出持续强化,表现出来的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其中4例病灶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2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采用MRI检查方式共检查5例病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增强扫描方面与CT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临床中关于局限型Castleman病比较少见,但是影像学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能够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Wilson's病也称肝豆状核变性,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病变主要表现为铜代谢障碍.由于过多的铜沉积于脑、肝、肾及角膜等部位,致使患者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变的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但CT和MRI能显示该病在脑和肝脏等部位的病理改变,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损害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加深对该病脑部损害的CT、MRI表现的认识,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分析总结10例Wilson's病的脑CT及MRI表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囊虫病ELISA试验、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结果。结果:ELISA脑囊虫试验血清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54%,脑脊液抗原阳性率为60%,抗体阳性率为15%,抗体假阴性率为85%;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原阳性一致者46%,抗体阳性一致者35%。42例脑CT/MR检查中,40%患者病灶呈局灶性分布,60%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大部分(93%)患者脑CT/MR显示活的囊尾蚴病灶与死的囊尾蚴病灶并存。脑CT及MR两者均进行扫描的患者11例,其中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其余病例CT及MR病灶部位基本一致,但MR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结论:目前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CT、MRI的关系。 方法 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收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6 89例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其中有 2 7例符合本病的诊断 ,全部病例均有进行性智力障碍、性格改变 ,同时CT扫描与MRI也有特征性的变化。结论 Binswanger病的临床诊断需将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相结合方能作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咀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起源于或侵犯到咀嚼肌间隙的病变57例,其中咀嚼肌原发病变11例,继发病变46例,包括颊部起源病变18例,鼻咽部10例,牙龈5例,腮腺3例,上颌窦6例,腭部2例,眶内1例,颅内1例。对咀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咀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表现为间隙内脂肪密度影消失,界限欠清,咬肌肿胀,有时可见下颌骨破坏。咀嚼肌间隙临近的病变可循翼腭窝、颊间隙、上颌窦、卵圆孔等途径侵及咀嚼肌间隙。结论 咀嚼肌间隙在颈面部疾病中易受累及,在临床诊断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肝紫癜(peliosis hepatis)属于极其罕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大多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肝脏肿大及轻度转氨酶升高,偶伴有脾紫癜,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因大量肝细胞损伤、严重并发症及广泛弥漫的肝紫癜而引起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紫癜症状隐匿且诊断困难,虽然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但由于肝穿刺活检可能引起严重的出血,因此无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现报告1例肝紫癜的CT及MRI检查时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 h至1周内行16排螺旋CT和(或)MRI检查,其中,膝关节19例,髋关节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均传递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5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关节囊均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其中1例CT可疑骨折,行MRI检查明确诊断。23例患者中,单液-液平面的17例,双液-液平面6例,液-液平面最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在多排螺旋CT及MRI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组可作为检查首选,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最佳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RI和MSCT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1.5%(T1100%,T2 57.1%,T3 81.8%,T4 100%)和77.8%(T1 100%,T2 57.1%,T3 72.7%,T4 10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MSCT对胃癌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63.6%(N077.8%,N160.0%,N2 50.0%)和72.7%(N066.7%,N180.0%,N2 75.0%),尽管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MSCT对胃癌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和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稍高于MRI.MRI对胃癌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与MSCT基本一致,同时,MRI和MSCT对胃癌TNM分期的总体判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由于其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局限性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行多层螺旋CT及1.5T MRI平扫并经手术病理明确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回顾性分析其CT、MRI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7例病变共累及37个椎体,以腰4椎体受累最多见,达40.5%(15/37)。CT表现为椎体边缘性破坏同时有骨质增生硬化,椎体边缘呈"花边椎"改变,硬化椎体内可见新的小破坏灶,呈"盐"中镶嵌"西瓜子"征,无死骨形成,部分病变椎旁韧带钙化,椎体无压缩塌陷;MRI除上述CT表现外显示椎旁脓肿量较少或无,脓肿与腰大肌分界较清晰,其内无钙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弛张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是肝脏常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脂肪肝的明确诊断、动态检测和疗效评估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超声和CT平扫对弥漫性脂肪肝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局灶性脂肪肝有时难与其他肝占位性病灶鉴别,而MRI扫描对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增强CT诊断,观察组予以MRI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个数比较,观察组较多(P<0.05)。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扫描到更多的肝脏病灶,效果确切,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骨淋巴瘤及淋巴瘤骨浸润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淋巴瘤23例.其中原发性骨淋巴瘤5例,全身淋巴瘤伴发骨浸润18例,回顾性分析备类病例CT、MRI表现。结果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为单发,分别位于股骨、髂骨、肱骨、胸骨和上领骨,均为浸润性骨质破坏,可伴有少许硬化;18例继发性骨淋巴瘤单骨发生10例,8例为多发骨浸润,其中溶骨型5例,浸润型6例,硬化型2例,混合型5例,病变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高信号,肿瘤可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淋巴瘤浸润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MRI在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成科  徐裕  江凯  王玉涛  赵晓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97-1298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与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纵膈2例,腮腺1例,肝胃间隙1例,后腹膜2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5例,浆细胞型1例;CT表现:5例透明血管型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2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增强后肿块显著强化,肿块内未见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肿块周围见丰富的强化血管影,1例浆细胞型表现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光整,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延迟轻度强化,较透明血管型强化程度低;MRI表现:3例均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增强后强化方式与CT表现基本相同。结论Castleman病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浆细胞型病变的影像缺少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林  李文峰  王成伟 《农垦医学》2010,32(5):410-413
目的:探讨腹腔包虫病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以来的10例腹腔包虫囊肿病的CT、MRI影像特点。结果:表现为单发4例;多发6例;单囊型4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壁略厚;6例病灶为多囊型,其中2例病灶囊肿壁有钙化。增强扫描包虫囊肿壁无强化。结论:CT、MRI对腹腔包虫病定位、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报道10例影像及临床资料齐全的腹腔包虫病,并结合文献,对其CT、MRI表现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颅咽管瘤的 CT及 MRI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 CT及 MRI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2 0例中囊肿型 (上皮样囊肿型 8例和 Rathke囊肿型 3例 ) 11例 ,乳头状瘤型 3例 ,造釉细胞型 6例。鞍上 10例、鞍内 6例、鞍下 4例。结论 进行颅咽管瘤的 CT及 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有助于 CT及 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 MRI,而 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 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经CT检查,1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MRI平扫。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2例肿瘤均表现为胰腺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1例MRI表现为T1、T2均为混杂信号。2例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结论:胰腺SPTP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ynovialsarcoma,SS)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1例中,发生在下肢16例,上肢9例,骶髂关节2例,臀部、腹股沟、颈椎、肺部各1例。其中16例行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16例,斑点状钙化6例,斑片状出血2例,坏死、囊变4例,邻近骨质虫蚀状破坏4例;9例增强扫描,7例瘤体内见斑片状或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明显均匀强化。23例MRI检查示,在T,wI肿瘤为高或稍高信号4例,等或稍低信号19例;肿瘤内部斑片状出血4例,坏死、囊变5例;在T:wI肿瘤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9例,较均匀低信号4例;瘤体内见低信号分隔16例;出现高、等、低“三重信号”征6例。19例行增强扫描,肿瘤结节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5例,均匀明显强化4例。结论:SS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肿瘤邻近关节时,内有钙化、瘤内分隔、“三重信号”征及增强特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眼眶淋巴瘤(orbital lymphoma)在眶部肿瘤发病中占10.33%[1],结膜受累的患者具有特征的鱼肉样外观,临床诊断较容易,而眶深部的淋巴瘤诊断困难,主要通过病理诊断,影像学研究的积累较少,少见将MRI信号表现与CT密度对照观察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