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肾筋膜扩张器在女性输尿管下段狭窄并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例女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于硬膜外麻醉下用F8/9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及输尿管口置入输尿管,检查输尿管狭窄情况,直视下将斑马导丝通过狭窄段输尿管置入肾盂,退镜保留导丝,在导丝引导下将肾筋膜扩张器从F8开始依次递增扩张输尿管到F16,每次扩张5 min,拔出F16肾筋膜扩张器,重新置入输尿管镜通过狭窄部输尿管,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取石钳将碎结石取出,沿斑马导丝置入F7 D-J管做支架内引流,F18双腔导尿管留置导尿.[结果]本组6例患者5d后拔尿管出院,2个月后拔除D-J管,拔管后腰痛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B超肾积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输尿管镜联合肾筋膜扩张器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狭窄并结石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输尿管梗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输尿管梗阻患者47例,54患侧,均在逆行插管失败后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会师技术尝试置入输尿管支架管,结合文献复习,从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47例患者,54患侧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建立经皮肾通道,45患侧在输尿管硬或软镜下顺利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成功率83.3%。9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段仅行经皮肾造瘘术。21例术前肌酐高的患者术后15例恢复正常,另有6例肌酐水平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患者的造瘘管均可于1周内拔除,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需长期留置支架的患者可采用膀胱镜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结论经皮肾穿刺会师留置支架管操作安全简便,效果较好,是输尿管支架逆行置入失败患者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源性损伤后输尿管漏尿的治疗方法 .方法 运用输尿管镜经尿道置入双J管治疗12例医源性损伤后输尿管漏尿.结果 11例治愈,漏尿分别于术后1~3周停止,术后2、3个月.6个月~1年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U)患侧输尿管通畅.1例失败改开放手术.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术是处理医源性损伤后输尿管漏尿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Anderson-Hynes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6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或贤,输尿管造瘘,术后4-6wk拔除双J管或肾,输尿管造瘘管,3mo行静脉尿路造影复查,结果 1次手术成功45例,2次手术成功1例,经3mo-3a随访,患肾积水好转,吻合口通畅,远期疗效好。结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手术方法以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为首选,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儿童患仍需采用输尿管内支架及舍肾造瘘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术中细针经皮肾盂穿刺造影结合旋转透视选择经皮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43例,大C臂血管造影X线机导向下实施经皮肾造瘘,术中先行正位至侧位旋转透视,结合经皮细针肾盂穿刺顺行造影,显示肾盂和结石的立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根据肾镜最佳取石路径选择合适的皮肤穿刺点和肾小盏,用19G带鞘针穿刺靶小盏后引入超滑导丝,必要时配合使用导管通过梗阻,扩张穿刺道后置入造瘘管。结果 542例上尿路结石肾造瘘成功,539例造瘘管置入输尿管或肾盂,3例置入肾盏。并发症有肾盂撕裂5例,胸膜损伤3例,术后少量出血3例和迟发大出血1例,1例经皮肾镜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随后的经皮肾镜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8%。结论旋转透视结合细针顺行造影定位,提高了经皮肾造瘘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镜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2004年36例小儿泌尿外科疾病应用输尿管镜的诊治资料。结果6例尿道狭窄、2例尿道结石、1例尿道瓣膜均一次性治愈,随访10个月“年,无排尿异常。2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外支架管脱落经肾造瘘口放置内支架;8例输尿管结石(1例石街长约4cm)、12例输尿管成形术后内支架置入和/或拔出均一次完成。5例内支架上移中4例顺利拔出.1例失败。结论输尿管镜对小儿尿路系统大部分疾病的处理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男,7岁。因发现右肾积液,右肾穿刺造瘘术后2个月入院,2个月前因发热、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右肾重度积液,予以右肾穿刺造瘘留置造瘘管,引流液量为每日1000ml。入院查双肾B超示右肾重度积液,右肾大小为:164mm×90mm,右滑盂分离86mm,实质变薄。右输尿管逆行造影示:右肾盂肾盏局部呈斑片状显影,右侧输尿管迂曲畸形环绕腔静脉后走行,其上段并可见不规则狭窄征象,中下段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考虑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尿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插管技术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10例经IVP或逆行造影确诊的输尿管狭窄的病人,用改制的输尿管导管引入导丝、直头导管扩张狭窄段后再行球囊扩张、双J管及内支架置入,20-30天拔出双J管。结果 除1例未成功外,9例均完成了球囊扩张及双J管置入术。拔出双J管后复查IVP见狭窄段明显扩张,肾盂积水明显改善。其中1例1年后又狭窄,再次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后1年未再狭窄。结论 用改制的输尿管导管插管,直头导管及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技术成功率高。而双J管及内支架置入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斜仰侧卧改良截石位腔内双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联合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斜仰侧卧改良截石位腔内双镜联合治疗。结果 11例患者顺利通过输尿管狭窄段行扩张术治疗(10例行球囊扩张,1例行导管扩张),扩张后皆成功置入双J管;1例未成功者通过狭窄端,留置肾造瘘管引流尿液后,Ⅱ期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12例患者均出现少量血尿,经对症处理后1~2d消失,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1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12个月,10例患者肾积水明显缓解,2例无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斜仰侧卧改良截石位腔内双镜联合治疗输尿管狭窄患者,能明显提高通过狭窄段的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4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比较输尿管镜碎石术后4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方法的优缺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时256例分别应用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法、膀胱镜下借助斑马导丝逆行插管法、输尿管镜下直接留置法、改良输尿管镜下间接留置法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8例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法,成功42例,失败的6例发现造成黏膜下假道3例,因输尿管成角受阻3例;23例行膀胱镜下借助斑马导丝逆行插管,均留置成功,但操作时间较长,损害斑马导丝3次;113例行输尿管镜下直接留置法,均留置成功,输尿管支架管管径限制于5F以下;72例行改良输尿管镜下间接留置法.均一次留置成功,简便、快速,输尿管支架管直径不受限.结论 5 F以下口径输尿管支架管放置者,输尿管镜下直接留置法可作为首选;如需放置较粗口径输尿管支架管,则以改良输尿管镜下间接留置法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U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18例US患者资料。男8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42岁。其中狭窄17例,闭锁1例。窄段长度0.5 cm 10例,0.5~1.5 cm 6例,1.5 cm以上2例。狭窄段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3例,上段4例,中段4例,下段7例。结果 18例患者均在输尿管镜引导下找到正确通道,完成球囊扩张手术。留置单条7F输尿管内支架管10例,留置双条5F输尿管支架管8例。17例留置双J管6~12个月,1例患者留置双J管3个月。术后随访12~36个月,10例一次手术扩张有效。6例拔管半年后再次狭窄,行二次球囊扩张后有效。2例输尿管肾孟的接合处(UPJ)狭窄段过长,肾滤过功能均小于20 ml/min,术后1年复查,再次狭窄,行后腹腔镜下UPJ整形术后有效。结论输尿管镜球囊扩张术是治疗US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作为US长度在1.5 cm以内的单侧肾功能轻-中度损害的US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无效的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和取石网篮取石术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无效的肾下盏结石45例,结石大小1.0~2.0 cm,平均1.6 cm。经留置输尿管扩张鞘或沿导丝直接置入F 7.9输尿管软镜抵达肾盂,找到结石后以200μm光纤、16 W功率钬激光碎石或用取石网篮取石。结果治疗3~4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2个月后复查B超或是平扫CT,结石全部排尽41例,3例复查有3~4 mm大小结石,无需再次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1例由于肾下盏角度问题未能完全暴露结石,仅能部分碎石,该组病例无输尿管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配合钬激光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无效的肾下盏结石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结石体积较小和肾盏无明显积水的结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完全性鹿角型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临床学院行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的18例鹿角型肾结石患者。结石最大径≥3 cm。经皮肾镜碎石后探查术野无结石残留后经原肾镜鞘置入Wolf输尿管软镜,软镜逐步探查各组肾盏,钬激光粉碎残余肾盏结石,较大碎石用套石篮取出。分析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SFR)、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一期完成手术,10例术后复查结石清除完全(66.7%),5例结石残留,术后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排出结石,2例患者因经皮肾镜术中出血明显,未联合软镜碎石,1例因肾积脓留置肾造瘘管后二期碎石。术中出血量(210.0±50.0)ml,手术时间(65.0±20.5)min。术后5例患者出现发热,常规治疗后缓解,1例寒战高热,加强抗感染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并发假性肾动脉瘤,行介入栓塞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出血,肾造瘘管留置5~7 d拔除。结论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可一期治疗鹿角型肾结石,术后残石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逆行加经皮肾微造瘘(MPCN)顺行等离子电切会师法治疗输尿管闲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中上段闭锁的86例患者,闭锁长度0.5~4.0 cm;输尿管闭锁部位:中断24例,上段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34例;曾行肾盂榆尿管切开取石术40例,榆尿管镜下碎石术30例,单纯输尿管镜下逆行内切开10例,UPJ平滑肌发育不良4例,UPJ血管压迫行孟管成型术后2例.先用输尿管镜下逆行等离子电切开闭锁段,再经皮肾中上盏微造瘘输尿管镜下顺行等离子电切开闭锁段,会师后留置双条4F~6F双J管定期更换.结果 65例手术成功,治愈率75.6%;17例改为腹腔镜下输尿管闭锁段切除,榆尿管端端吻合术或盂管成型术,其中9例行会师术时输尿管闭锁段断裂,8例闭锁段在2.5~4 cm.4例3个月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其中2例为UPJ平滑肌发育不良、2例为长段长期闭塞.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输尿管再闭锁8例(12.3%),其中4例为拔除双J管后6个月未复查,2例为UPJ平滑肌发育不良,2例为血管压迫术后再闭锁.输尿管狭窄19例,经输尿管镜体扩张或内切开治愈.结论 选择性会师法输尿管镜下等离子电切治疗榆尿管闭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探讨影响结石清除率的因素。方法 6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先使用8/9.8F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置入导丝后留置输尿管软镜鞘,引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结果 50例患者一期顺利碎石。手术时间40~190 min,平均115 min。术后14例患者发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1~3个月拔除内支架,结石总清除率为92.3%。结论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是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结石大小、结石位置及积水轻重是影响结石清除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红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86-4987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行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患者52例,加强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90~240 min,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24例输尿管狭窄患者行逆行或顺行球囊扩张术,均为单侧狭窄,其中左侧13例,右侧11例;经B超、利尿性肾图、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CTU、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经皮肾镜技术(PCNL)术或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后狭窄13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口取石术后狭窄6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狭窄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狭窄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行利尿性肾图、IVP及B超检查。结果逆行置管成功23例,行逆行球囊扩张术,并留置双J管;逆行置管失败1例,行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并留置双J管。24例球囊扩张术的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时间2~4 d,平均3 d。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24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结论逆行或顺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输尿管镜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诊断水平,评估其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07年6月,该院共收治散发性上尿路结核患者39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不典型,主要是在内镜手术中偶然发现的病变,后经病理或留取肾盂尿做抗酸杆菌等检查确诊.根据患肾功能和患者全身情况,在积极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分剐行患肾切除、孤立结核肾肾造瘘或首次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并定期镜体扩张、球囊扩张或内切开术后再更换内支架等治疗.3~6个月随访1次,治愈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 除外院手术后才确诊肾结核因尿瘘转入该院的3例外,其余36例均是在输尿管镜检查时或检查后留取尿液或组织进一步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死亡.12例肾切除;其中旱期3例因单纯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患侧输尿管闭锁,致患肾无功能,被迫行肾切除;24例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抗结核治愈,无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检查术有助于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诊断;对患肾有功能的上尿路结核,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留置输尿管内支架,以减少输尿管狭窄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原因有外科技术性、缺血性、周围病变压迫和排斥反应等,其中外科因素最为重要.如何有效降低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作出及时诊断、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23例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诊治情况,分析总结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1998-01/2008-12肾移植患者1 160例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发生输尿管并发症23例,占1.98%.其中尸体供肾移植共924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18例,占1.95%;活体供肾移植236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5例,占2.12%.17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重新吻合术;2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移植肾输尿管游离,重新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行球囊扩张术;1例行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治疗.输尿管并发症治疗后复查B超明确肾盂输尿管扩张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中19例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坏死,2例输尿管扭曲.治疗后随访3~98个月,其中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恢复了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4 d内血肌酐浓度下降,术后无复发.1例皮肤造瘘患者术后8年余,移植肾功能正常,定期更换造瘘管.1例扩张及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治疗后效果欠佳,仍输尿管狭窄,后行手术治疗.提示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病因复杂,以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最常见;外科手术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经及时恰当的外科处理,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长期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1月该院采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485例,结石长径9~40 mm,平均(18.23±3.51)mm。术前均行肾、输尿管及膀胱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平扫检查,评估适应证,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留置导丝并置入输尿管软镜引导鞘,软镜进入输尿管上段及肾盂,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则推入肾内碎石,连接200 μm钬激光光纤,采取粉末化模式碎石,最后将稍大的结石碎片用套石网篮取出,术毕沿导丝留置双J管。术后第2天根据情况复查KUB或CT,以明确双J管位置及结石粉碎情况,2~4周后拔除双J管,术后1和3个月复查B超和KUB,必要时行CT平扫,以评估碎石效果。结果 484例患者进镜成功,进镜成功率99.8%(484/485),碎石成功率93.2%(451/484),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4%(423/484),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0.9%(440/484)。手术时间26~120 min,平均(72.31±28.64)min。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2.31±0.76) d。手术并发症:发热15例,尿源性脓毒症6例,输尿管口活动性出血2例,穿孔尿外渗1例,石街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后果。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好,安全性高,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