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初步分析TLR3、IRF3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随机选用健康雌性C3H/HeN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建立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第0、1、7、14、28、56、84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收集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Toll样受体(TLRs)中的TLR3和IRF3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自感染后第20~30天检查出华支睾吸虫虫卵;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随着时间的增加,感染组小鼠肝脏汇管区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反应性增生发展到在该区域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C3H/HeN小鼠模型成功建立.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自感染后第1天起TLR3和IRF3的mRNA表达均升高(P〈0.01),均在第84天开始下降.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C3H/HeN小鼠后可激活TLR3-TRIF途径,提示TLR3-TRIF途径可能在华支睾吸虫致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R4基因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感染华支睾吸虫C3H/HeN(TLR4野生型)与C3H/HeJ(TLR4基因突变型)小鼠模型,在感染后1d、7d、2W、4W、8W、12W取小鼠肝脏,切片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C3H/HeN小鼠肝脏大体病变从2W开始,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C3H/HeJ小鼠从2W开始,4W加重,至8W已明显减轻。观察HE、Masson染色肝脏切片示随感染时间的延长,C3H/HeN小鼠前期肝纤维化逐渐加重,至8W起趋于稳定;2W~12W纤维化评分均高于感染前(P0.01)。C3H/HeJ小鼠肝纤维化评分2W升高,4W达高峰并显著高于感染前(P0.01),至8W明显下降。与C3H/HeN比较,感染后2W、4W、8W、12W C3H/HeJ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轻(P0.01)。感染后7d,C3H/HeN小鼠的HE染色切片上可见嗜酸性粒细胞,4W达高峰,此后明显减少。感染后2W、4W、8W,C3H/HeJ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较C3H/HeN小鼠少(P0.05)。结论 TLR4基因缺失可能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过程起一定的阻制作用,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肝脏病理学特征及IFN-γ、IL-4、IL-12表达情况,探讨IFN-γ、IL-4、IL-12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在感染后的不同时段剖杀小鼠,取其肝脏,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IFN-γ、IL-4、IL-12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H—E染色:感染后1天,小鼠肝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4天,小鼠肝脏轻度肿胀,肝脏汇管区表现为轻度炎症反应。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理改变趋于严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Th1细胞凶子IL-12和IFN-γ的表达呈现大致相同的趋势,在感染后1周开始上升,在4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至第12周仍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而IL-4的表达水平则自感染后第1周开始持续上升,-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2周实验观察结束,且随感染时问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细胞因子IFN-γ、IL-12和IL-4的阳性表达主要在汇管区、肝小叶坏死区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肝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发生了由Th1免疫应答向Th2免疫应答转变的趋势;华支睾吸虫病前期Th1细胞免疫应答占优势,后期Th2细胞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Nrf2和Trx1编码基因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rf2及Trx1在华支睾吸虫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Balb/c小鼠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分别在实验第0、3、5、7、10、14、21、28和35d摘除小鼠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Nrf2和Trx1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在感染第5、7、10、14、21和35d血清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19.9332±1.98180)U/L、(64.3699±14.53874)U/L、(46.7455±6.27572)U/L、(99.0038±25.34329)U/L、(46.7590±8.85478)U/L和(50.3374±14.19886)U/L。感染组小鼠抗氧化应激通路上游基因Nrf2和下游Trx1的m RNA表达升高;其中Nrf2在感染第5天升高显著(P0.05);Trx1在感染第21d升高显著(P0.05)。结论 Nrf2和Trx1 m RNA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过程中表达升高,提示Nrf2/Trx1通路可能在华支睾吸虫致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的病理变化,为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人工灌胃法感染小鼠,采用病理学方法取材、固定及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感染时间的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嗜酸性囊肿等病理学现象。结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出现了显著的病理学改变,这种现象对于研究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致病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血脂小鼠和正常血脂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的肝脏病理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以研究血脂水平对华支睾吸虫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向BALB/c小鼠投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用相同囊蚴数感染高血脂小鼠和正常血脂小鼠,比较感染1个月后小鼠相关病理指标。通过Masson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判断肝胆纤维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α-平滑肌蛋白(α-SMA)定位情况和转录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在刀豆素(ConA)刺激48 h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血脂感染组小鼠相比,高血脂感染组小鼠出现较显著的肝胆管扩张、肝实质及汇管区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小胆管增生等病变。高血脂感染组α-SMA转录水平升高,并在肝脏组织汇管区及增生的纤维间隔内表达。高脂感染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6(IL-6)和IL-10表达水平比正常血脂小鼠高(P0.05),高脂感染组IFN-γ水平比高脂未感染组低(P0.05)。结论高血脂可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胶原纤维增生、胆管扩张更明显,血脂水平高低还可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57BL/6J野生型、Tlr2-/-两种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的病理变化,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对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野生型、Tlr2-/-小鼠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即每只小鼠灌胃45只华支睾吸虫囊蚴,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感染第4周安乐死法处死小鼠,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宿主过程中,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脏病变(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极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Masson染色检测感染小鼠肝脏胶原沉积情况;检测感染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了解肝细胞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蛋白(α-SMA)、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Arg1)、抵抗素样分子α(Retnlα)、白细胞介素-10(IL-10),了解感染小鼠肝纤维化状况和巨噬细胞M1、M2极化类型变化。结果感染小鼠肝脏胶原沉积在感染后第8周最为明显。ALT、AST和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均在感染后1~2周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NOS、Arg1、Retnlα及IL-10的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4周均处于较高水平,Arg1的转录水平在感染后8~10周仍处较高水平。i NOS与α-SMA、Collagen-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Arg1与胶原沉积状况(Ishak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状况可能与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类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用恒河猴感染华支睾吸虫获得成功。两只恒河猴获虫率分别为9.9%及31.59%。所得虫体都已发育成熟。感染后30天所得虫体平均长5.15mm,宽1.005mm。感染后48天所得虫体平均长8.0625mm,宽1.34mm。两猴粪便中都发现成熟虫卵。说明恒河猴可作为华支睾吸虫的终宿主。‘ 猴华支睾吸虫病早期表现主要特点有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感染后30天);慢性炎症时(感染后48天)病灶区内浆细胞显著增多;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其分泌功能亢进,经奥辛蓝染色,上皮细胞核上区呈深蓝色,提示富含酸性粘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颗粒蛋白(CsGRN)在虫体和宿主中的表达。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华支睾吸虫成虫、囊蚴和虫卵及猫的肝脏、胆管组织和全血CsGRN基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sGRN在成虫及宿主猫、人和实验感染的Balb/c小鼠肝脏中的定位。结果 CsGRN基因mRNA在虫体的各阶段都有表达,在感染的猫肝和胆管组织中高表达;CsGRN主要定位在成虫的睾丸、外膜和虫卵,在宿主人、猫和小鼠中主要分布在胆管上皮和肝细胞。结论 CsGRN可能参与虫体的生长发育,它作为分泌排泄抗原之一可能损害肝胆管组织,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自然状态下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及该病对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观察活猫的精神状态,处死后肝脏形态及切开后的眼观形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胆管及胆囊的病理变化;测定血常规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 7.3%的肝脏(8/218,218为阳性猫)表面有明显的黄豆粒大小的肿瘤;94%(205/218)的肝脏质地变硬,结缔组织增生;29.8%(25/218)肝脓肿,肝色较黄,小叶结构模糊:54.1%(118/218)胆管内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感染猫血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P〈0.05)。结论 华支睾吸虫对肝脏、胆管及胆囊造成了严重伤害,很可能是肝癌、胆管癌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徐秀云  王淑萍 《医学综述》2008,14(19):3024-3025
目的探讨内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者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为胆管并发症者作以下治疗:①胆管残余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②胆管部分狭窄行内镜胆管扩张后置内支架治疗;③胆总管完全横断继以外科手术治疗;④胆漏者行留置鼻胆引流管。结果26例并发症者中,胆管残余结石19例(占76%),结石均予以取出。胆总管部分狭窄2例(占8%),随访半年,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占4%),行外科手术。胆漏2例(占8%),内镜治疗后48h关闭。1例治疗失败,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肌功能不全,经乳头肌切开,症状缓解。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怀疑有胆管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胆管血流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肝功能及胆管上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梗阻性黄疸5d行胆管再通组(B)、梗阻性黄疸5d行胆管再通+肝动脉结扎组(C)、梗阻性黄疸5d行胆管再通+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组fD),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1周应用HE染色观察胆管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P、GGT变化,TUNEL染色观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A组大鼠肝门部胆管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改变;B组大鼠肝门部胆管病理学检查见少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少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脱失;C组大鼠肝门部胆管可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多量胞质空泡化改变,大量胆管上皮脱失,可见胆管壁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D组大鼠肝门部胆管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散在数个胆管上皮细胞空泡化,少部分上皮脱失,凋亡指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情况下行肝动脉结扎会导致肝门部胆管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甚至胆管壁坏死,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明显减轻肝总动脉结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胆汁淤积性肝病不同阶段的肝脏病变&#65380;BDE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β(TGF-β)的变化,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65377;【方法】 ①以胆总管结扎(BDL)制作胆汁淤积性肝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D0)&#65380;7天组(D7)及18天组(D18);②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肝脏病理变化,以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③自肝脏中分离BDEC,以实时定量PCR方法(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以及分离所得BDEC中TGF-β表达的情况;④分析肝脏Knodell组织学评分与TGF-β1 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⑤利用永生化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mIBEC),通过体外实验探讨TGF-β1对mIBEC增殖的作用&#65377; 【结果】 ①肝脏Knodell组织学评分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增加(P < 0.01),且胆管增殖程度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加重;②肝脏组织及BDEC中TGF-β1&#65380;TGF-β2及TGF-β3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显著上调;③肝脏Knodell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评分与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及BDEC中TGF-β1 mRNA表达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 = 0.9376,P < 0.05及r = 0.9682,P < 0.01)&#65377;④体外研究显示,TGF-β1可抑制mIBEC增殖&#65377;【结论】 ①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肝脏损伤&#65380;胆管增殖程度及TGF-β mRNA表达水平均随淤胆时间延长而增加;②TGF-β1与BDEC的相互作用在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③增生的BDEC中TGF-β1表达上调参与了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65377;  相似文献   

15.
王晓宁 《右江医学》2011,39(1):8-1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压力的变化,为胆总管探查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8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组,均于术中、术后24、48、72、96小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取石后胆道压力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后24小时总胆管压力变化较手术中升高,与术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②术后48、72小时,OCBDE组胆总管压力变化与术中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CBDE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比较,OCBDE组术后24、48、72小时胆总管压力变化与LCBDE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较开腹总管探查胆道压力变化小,更适合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