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壁增厚的高频超声结果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4名,根据高频超声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胆囊不厚组、胆囊单纯增厚组、胆囊双边增厚组。并选取同期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Vpv)、门静脉主干内径(Dpv)、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pv)以及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Vrpv)、门静脉右支内径(Drpv)、门静脉右支血流量(Qrpv)等指标。并对胆囊壁增厚的高频超声结果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测,4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Vpv、Dpv、Qpv之间均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之间的Drpv及Qr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Vrpv在组间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Qrpv/Qp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v与胆囊壁增厚程度呈正相关(r=0.942,P0.05),Vpv和Qpv与胆囊壁厚度均负相关(r=-0.831,r=-0.927,P均0.05)。胆囊壁厚度与Drpv、Vrpv及Qrpv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测的胆囊壁增厚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息息相关,而与门静脉右支的血流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自由门静脉压(FPP)之间的公式转换。方法我科自1998年6月~2004年6月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用彩色多普勒测量门静脉直径(PD)和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a)并术中测量FPP。利用流体动力学和高等数学的知识建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模型。推导出血流动力学指标转换为FPP的数学公式(简称:朱氏转换公式)。利用朱氏转换公式计算的FPP与术中测量FPP相比较。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测定的PD、PVa代人朱氏转换公式计算出FPP与术中测量FP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朱氏转换公式利用彩色多普勒测量的PD、PVa计算FPP是一个快速、可靠、便捷的方法,对临床动态监测FPP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病人对血浆一氧化氮、内毒素及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病人47例,检测治疗前、后病人血浆一氧化氮(NO)、内毒素水平(LPS);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门脉主干内径、门脉主干及门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血浆NO、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35、0.044);门脉主干及门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25、0.05);但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7)。结论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可降低血浆NO、内毒素水平,增加门静脉血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不同纤维化阶段脾脏大小、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等指标变化的关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7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常规检查肝脾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测量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计算出其血流量;并行穿刺活检取得肝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不断加重,脾脏逐渐增大,静脉增宽,脾静脉血流量增加.Qsv/Opv比值增大。脾脏长度≥12.0cm,诊断肝硬化的特异度为79.0%,脾脏厚度≥4.0cm,诊断肝硬化的特异度为78.8%,Qsv/Qpv大于0.6,提示肝硬化的特异度是96.0%。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形成早期阶段.即可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脾脏大小、Osv/Opv值大小等改变,对早期肝硬化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前瞻性随访20年的疗效。对其中部分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PVP动态测量,综合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2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近期无1例出血,再出血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手术死亡率为3.3%,术后3,5.10和15年生存率为93.6%,83.6%,64.5%和54.5%。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联合术后门静脉直径(DPV)和门静脉压(PVP)较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术后让静脉头向侧支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良好。结论:本联合术即切断了门奇静脉间反常血流侧支,又降低了PVP和缓解了门静脉高动力血流状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血症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门静脉血流以及肝动脉缓冲效应(hepatic arterial barffer response,HABR)的变化。方法 24头雌性猪(21~35kg),随机分为二组。一组静脉持续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为内毒素组(n=12);一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n=12)。通过7F Swan-Ganz 右心漂浮导管和超声流量探头监测心排出量(CO)、肺动脉楔压(Ppaw),记录肝动脉(Qha)、门静脉(Qpv)和肠系膜七动脉(Qmsa)血流。通过阻断门静脉血流的方法检测HABR,采用肝动脉血流的变化值(△Qha)/门静脉血流变化值(△Qpv)的方式表示 HABR(△Qha/△Qpv)。结果静脉持续注射内毒素后,心率明显加快。内毒素组 CO 在1h 明显增加(与基础值比较 P≤0.05),MAP 和 CO 在6、8h 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注射内毒素后,Qha 由(0.05±0.03)ml/(kg·min)降至(0.01±0.01)ml/(kg·min)(P≤0.01),Qpv 由(0.26±0.06)ml/(kg·min)降至(0.18±0.09)ml/(kg·min)(P≤0.05),Qmsa 由(0.15±0.03)ml/(kg·min)降至(0.05±0.04)ml/(kg·min)(P≤0.01),ΔQha/ΔQpv由(0.16±0.12)降至(0.04±0.04)(P≤0.01)。对照组未发生上述改变。结论在静脉持续注射内毒素的情况下,实验动物表现出由高血流动力学到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同时内脏血流进行性减少;HABR 功能减退,难以发挥维持肝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门、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显著扩张和增加,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门静脉血流量增加与脾静脉血流量增加呈正相关;(2)断流术后.门静脉内径变窄和血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断流加脾肾分流联合术后,门静脉内径变窄明显大于断流术,但两术式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认为.断流术和断流加脾肾分流联合术均为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较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对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观察。结果:大鼠在门静脉动脉化后黄疸很快消退、7-10d体重即可恢复术前水平,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在术后1个月时各组之间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动脉化后1个月以内对肝脏的血流动力学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观察对比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单纯门奇断流术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984~2004年入院的门静脉高压症3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断流联合术(250例)和门奇断流术(110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彩色多普勒(DCFI)检查、术中动态观察自由门静脉压(FP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术后出血:分断流联合术组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0%,断流术组近期再出血率为5.5%,远期再出血率为17.6%(P〈0.05),(2)肝性脑病发生率:分断流组为5.6%,断流组为4.4%(P〉0.05)。(3)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断流术后的FPP降低较断流术后明显(P〈0.05);分断流术后门静脉直径(DPV)缩小较断流术后明显(P〈0.05);分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与断流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断流联合术降低FPP,较断流术明显,可较为有效的缓解了门静脉学高动力血流状态,且其临床疗效优于断流术。  相似文献   

10.
术前高压氧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术前高压氧(HBO)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12例接受HBO治疗。观察肝功指标、内毒素和NO水平、肠粘膜通透性、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在HBO前后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8例,比较两组间肠粘膜通透性、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差异。结果 (1)与正常秩序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的肠粘膜通透性增高,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降低,且内毒素与肠粘膜通透性呈正相关(r=0.504,P=0.012)。(2)HBO治疗后,病人的肝功改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恢复,内毒素、NO较前下降;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及门静脉血流量减少。(3)统计分析发现NO与内毒素、脾脏厚度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1=0.597,P1=0.000;r2=0.472,P2=0.027;r3=0.463,P3=0.030),与门静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443,P=0.030)。结论 HBO能改善肝硬化病人的肝脏功能,改善门静脉高压和高动力循环状态。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肝脏供氧,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少血中内毒素及NO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缩窄法制备兔PHT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PHT组门静脉缩窄后1,3,7d以及3周时的外周血TNFα水平,并应用电磁血流量计和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剂对PHT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PHT组自由门静脉压(FPP)、门静脉血流量(PVF)、门体分流率(PSSRP)以及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平均动脉压(MAP)、向肝门静脉血流量(Qpv)、脏侧闭塞门静脉压(SOPP)明显下降(P<0.01)。应用NO合成抑制剂后PHT组PVF明显降低(P<0.01),MAP明显升高(P<0.01),而FPP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除MAP明显升高(P<0.01)外,PVF,FP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NFα对PHT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起重要作用,NO是介导此过程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在全麻、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腹腔镜下及开腹术中对28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行RFA治疗。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主干的血流动力学指标。10例开腹术中患者于胃网膜右静脉置管测自由门静脉压(freeportalpress,FPP)。结果18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门静脉及脾静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最大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有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脾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减少幅度较大,减少(46.14±10.45)%;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减少幅度较小,减少(35.36±9.17)%;10例患者RFA治疗前FPP(39.13±2.85)cmH2O,治疗后FPP(36.50±2.33)cmH2O,术后FPP较术前明显降低约3~4cmH2O,治疗前后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门静脉系统内有血栓形成。结论RFA治疗脾亢在改善脾亢患者外周血象的同时可明显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和降低门脉压力,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减轻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保持一定的脾脉血流也使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6例(92眼),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3例(46眼);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810mg/d,用药4周,治疗后根据患者个体随访6-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视力测定;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行眼底荧光造影,观察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V、EDV、PI及Vm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RI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此外,观察组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和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视网膜血流灌注,抑制新生血管增殖方面,有正向作用,可增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猪原位肝移植体外静脉转流中行门静脉插管或脾静脉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健康美国杜洛克猪60头,配对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根据术中转流时门脉系统插管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门静脉插管组(n=15)和脾静脉插管组(n=15)。术中连续监测两组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门静脉插管组15例中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中转流不畅,1例死于DIC;脾静脉插管组15例中死亡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脾静脉插管组无肝期为(44.5土7.6)min,明显短于门静脉插管组的(51.5土8.7)minoⅢ、Ⅳ期门静脉插管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脾静脉插管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在猪原位肝移植体外静脉转流中采用脾静脉插管转流能缩短无肝期,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静脉转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高压鼠门静脉压力与血浆前列环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压力升高和门静脉体循环分流与前列环素(PGI2)水平升高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PHPH)8只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IHPH)9只,端侧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PCS)8只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SO)11只。模型制备后2周;(1)测游离门静脉压(FPP);(2)应用核素微球技术研究全身及内脏血流动力学;(3)用放射免疫法测股动脉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1)IHPH和PHPH组的FPP高于SO鼠(P<0.05),而PCS鼠低于SO鼠(P<0.05)。PCS和PHPH鼠心指数(CI)大于SO鼠(P<0.05)。IHPH、PHPH及PCS鼠中PVI均高于SO鼠(P<0.05),且以PCS鼠为著。(2)血浆6-keto-PGF1α浓度前三组大于SO组(P<0.05),且PHPH和IHPH鼠均大于PCS鼠(P<0.05)。血浆6-keto-PGF1α浓度与FPP值之间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时PGI2升高主要是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结果,而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和肝功能减退起次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不支持PGI2参与门静脉高压高血流动力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脾肾分流加断流联合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门静脉压力测量,研究了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联合术后门静脉内径和压力较断流术明显减小和降低,但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与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联合术后门静脉血流量仍维持正常高值水平,门静脉为向肝血流,脾静脉为逆肝血流,门静脉肝内灌注良好,门静脉头向侧枝全部消失,以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本组病例术后再出血及脑病发生率低,腹水消退和生活质量好有关。本研究表明,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是合理而可取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全身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消炎痛的调节作用,作者将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分为<60岁非消炎痛组(A1组)、消炎痛术前组(A2组)、消炎痛术后组(A3组)和老年梗阻组(A6组),检测其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胆囊结石(B组)患者比较。结果:梗阻性黄疸各亚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显著低于B组(P<0.01);A2、A3两组与其余各亚组比较,其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虽有显著改善,但与B组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消炎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0例死胎的门静脉和脐静脉进行了原位解剖测量,对10例胎肝做了门静脉和脐静脉造影,对20例新生儿的脐静脉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在结扎静脉导管后用脐静脉取代门静脉在胎肝移植中重建门静脉血供是可行的,并具有解剖学上的优越性。(2)在胎肝取材经门静脉、脐静脉灌洗时,灌洗压应保持在3.92kPa(40cmH2O)左右。(3)从血流动力学上看,移植后的胎肝可以耐受一般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分流 (SRS)加断流手术 (PCDV)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对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①SRS +PCDV组 :术后PVF减少 36 .1 0 %± 7.8% ,FPP下降 33 .99%± 9.53 %。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呈正相关 ,PVF和FPP较术前下降 (P <0 .0 5) ,但维持在正常高限且保持门静脉向肝血流 ;②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分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高灌注 ,门静脉系统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显著减少。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 ,加做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回升 ,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术和分流术之间 ,该术式明显优于单纯分流术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20.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3年7月期间采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及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量,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联合手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5%,远期再出血率8.3%,肝性脑病发生率5.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1.2%、76.0%、64.3%;断流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3%,远期再出血率13.0%,肝性脑病发生率4.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71.8%、56.3%。联合手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8±4)cmH2O和(511±152)ml/min,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接近和保持正常高限及一定向肝血流;断流术组自由门静脉压及门静血流量虽有一定降低与减少,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具有血流动力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