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脾气虚弱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目前临床上对于消渴的认识大多数还是囿于八纲和气血津液辨证。且标准众多,证型复杂,临床可操作性不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落实到脏腑上。脏腑辨证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笔者认为,脾气虚弱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抛砖引玉之意。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机体胰岛素抵抗和相对的胰岛素缺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只能通过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辅以药物来对血糖加以控制。天然产物因其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治疗和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以及天然产物中黄酮、多酚以及生物碱等类化合物的降糖作用机制进行了分类综述,希望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新型降糖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是 ,饮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劳倦过度、过服温燥。中年以脾阴虚为主 ,兼见内热或痰浊 ;老年以肾阴虚为主 ,兼见肾气虚或肾阳虚。治疗方法有 ,清养各半法、七养三清法、七清三养法。非典型糖尿病治疗方法 ,补脾养阴法、滋养肾阴法及温阳补肾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2006年,糖尿病位居中国住院患者病因第10位、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6位。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和十几年前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地接近。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2位,预计2025年将达5 930万人。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不合理,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非常复杂的,如何从根本上治疗Ⅱ型糖尿病至关重要。我们2001年9月~2002年3月使用平糖散治疗Ⅱ型糖尿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我们在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同时,观察了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及血高凝状态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松  李永星 《新中医》2002,34(11):73-75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作者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的判定、2型糖尿病中胰岛抵抗的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认识和临床治疗等方面予以概述,认为中西医可能在这一热点领域找到一个较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王震  崔刚 《现代中医药》2010,30(4):57-58
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糖尿病发生的内在基础之一。在治疗痰湿体质糖尿病时,化痰祛湿法应贯穿于糖尿病防治的全过程。发病早治,辨体为主,及时治疗兼证;病后调摄,调体为先,排除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淤法联合优泌林N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药物继发性失效的DM—2病人6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2例患者均服用足量的磺脲类降糖药(SU)4年以上,原始口服SU治疗有效,以后逐渐联用二甲……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集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喜明 《中医药学刊》2002,20(5):693-694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劳倦过度,过服温燥。中年以脾阴虚为主,兼见内热或痰浊;老年以肾阴虚为主,兼见肾气虚或肾阳虚。治疗方法有,清养各半法,七养三清法、七清三养法。非典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补脾养阴法,滋养肾阴法及温阳补肾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方法:将病程在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32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B组)。治疗一年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A组FPG、2hPG较B纽控制好,HbA1c均控制在〈7%。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应用胰岛素,尤其是病程长、药物控制效果差的患者,效果更佳,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水蛭、大黄、丹参、黄芪等中药煎荆合α酮酸治疗2型糖尿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进入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根据个人意愿分成对照组(n=19)和治疗组(n=27),分别接受降糖、降压、改善循环、静滴肾必需氨基酸、部分加用α酮酸等治疗,中药灌肠组在普通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加直肠透析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测定血糖及相关指数、血脂、肾功能等.结果:治疗组年龄高于普通治疗组(P<0.01),血糖、胰岛素浓度、血脂各项组间无差别;治疗前,中药灌肠组的血肌酐和血尿酸均显著高于普通治疗组,通过治疗两组的肾功能均有改善,中药灌肠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P>0.05),中药灌肠组的平均血肌酐显著下降(P<0.0l);结论:中药汤剂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来我们用翻白草泡水,分次服用,治疗2型糖尿病数十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将翻白草洗净后放保温瓶里,用开水约1500ml冲泡,浸泡半小时后分3次服用。此品必须放保温瓶中,放陶瓷壶中疗效不如保温瓶。剂量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定。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以下者,每天用30g;空腹血糖7mmol/L~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16mmol/L,每天70g;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每天100g。30天为1疗程。病案举例巩某,…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论整体性、自组织性原理阐述了正常血糖的波动是机体在强序状态下自组织的结果。认为 2型糖尿病是在基因异常基础上的多级子系统异常的巨系统疾病 ,并认为整体治疗 ,增强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 ,是 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而不单纯以降低血糖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唐脉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成品唐脉通胶囊,一日3次,进餐前服用,每次4粒,病人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时,则晚上10时左右加服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查1次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肽释放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肽释放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糖脉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服用方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几种建立方法。方法:主要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可分为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和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等四种。结论:上述四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成为目前研究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一般资料62例均为门诊病人,按WHO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1998年)标准[1],全部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少食即饱、食后饱胀和/或恶心欲呕等胃排空延迟表现,并符合中医消渴、痞满等证[2]。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52·4岁,病程2~18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52·6岁;病程2·5~20年。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控、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治疗组:太子参、黄芪、生山药各20g,乌梅30g,丹参、花粉各15g,枳实、制半夏、陈皮、木香各10…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8年~2008年间运用中药治疗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3岁,其中20~30岁者6例,31~40岁者10例,41~50岁者12例,51~60岁者12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6年,其中1年以内者10例,1~2年者15例,3~4年者8例,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体针取穴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