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4.营分证是否就是热入心包?为什么? 答:营分证不能说是热入心包。在病情上,热入心包较营分证为重,营分证只有在邪热内陷心包时,才是热入心包。但由于心主血属营,故热入心包一证,可以归属营分阶段。上述的说法,是因为营分证与热入心包的病机、证状、治疗都各不相同。营分证是在温热病邪内传入营分时出现的,它的病机是热入营分,灼伤营阴,心神被扰,血分受累。故临床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口干而不甚思饮,或见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治以清营泄热,滋养营阴,方用清营汤为  相似文献   

2.
16.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答:“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是前人对暑温治法的概括。首用辛凉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由于暑温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一起病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治疗上必须用辛凉重剂的白虎汤以清暑泄热、生津,故曰首用辛凉。继用甘寒暑热病邪易伤津气,暑温容易出现津气耗伤的证候,治疗上必须用甘寒之品以清热、益  相似文献   

3.
21.试述湿温病初起的证候特点和湿温病的治疗禁忌。答:湿温病致病的主因是感受湿热病邪,其邪从外而受。但其发病则与人体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另一方面,由于湿为阴邪,重浊粘腻,蕴结化热较缓,湿与热合,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本病初起的证候特点,表现为表里同病和湿重于热,以湿重为主,故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不饥或恶心呕吐,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此为湿遏卫气,内外合邪,以湿重为主候。这就充分说明本病初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为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法”的逐步推行,特开设“温病问题解答”一栏,就广州中医学院历届中医本科班、西学中、进修班、省、市、地区中医晋升及研究生班对温病学科考试题,共集20余题,答案将逐一选登,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9.温病斑疹、白(疒咅)的形态、病机、治法怎样? 答:斑疹、白(疒咅)是温病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体征。但它们各自的形态、病机、治法则不同,现分述如下: 斑的形态是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不高出皮肤之上,压之不退色,视之斑斑如锦纹,平摊于肌肤之上。斑退后无皮屑脱落。疹的形态呈琐碎小粒,形如粟米,抚之碍手,高出皮肤之上,此疹点已透。若如云头隐隐,不高出皮肤之上,抚之而无感触,这是疹点初透。疹退后,  相似文献   

6.
11.昏谵的含义是什么?温病过程中引起昏谵的原因有哪几种?如何辨证施治? 答:昏谵是神昏谵语的简称。即是神志异常。临床中神志异常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语无伦次,重则意识丧失。温病过程中出现昏谵一症,是病情严重的一种表现,其引起的原因主要有因邪热内馅心包、热入营分、热入血分、湿热郁蒸不解、胃肠实热、血蓄下焦等六种原因,侵扰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因心主神明,又主言语之故也。由于引起昏谵的原因及病机各不相同,故其各自  相似文献   

7.
23.如何理解叶香岩“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答:叶氏在文中针对温病病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两种不同转归,指出其治疗的难易与具体方法。按其病候性质的不同,温病可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温热性质的温病,临床上以热象偏重和易化燥伤阴为主要特征,且津阴耗伤为其常见之转归。根据《内经》:  相似文献   

8.
7.温病舌质红、绛、紫各主什么病? 答:温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致,而热邪容易化燥化火内传营血,邪入营血反映在舌质的变化,则表现为红、绛、紫三色。故舌红、绛、紫是温病邪热亢盛,传入营血时的常见舌色,它们所主的病候各有所异,请见下述。温病舌质红是指比常人的舌色稍深一些的舌质变化。在温病舌质红,多为热邪已渐入营的表现。但温病邪在卫、气分时,热势亢盛,也可见舌红,不过它多表现在舌的边尖部位,且舌面多有苔垢,这与热入营分全舌纯红而苔少,或无苔,自有不同。除此之  相似文献   

9.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0.
19.试分析暑温的发病特点。答:暑温是夏月感受署热病邪而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病特点表现为: (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温是发生于夏季的急性外感热病。《内经》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2)暑温发病急骤,热势亢盛,传变迅速,容易入心动风。这是与暑热病邪的性质分不开的。暑为热  相似文献   

11.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宜见不宜见多:宜见,指斑疹稀疏,示邪热外透;见多,指斑疹稠密,示热毒深重。发热:是体温升高的表现,为各种温病必具的主症之一,是正气抗邪、邪正相争的全身性反映。寒热往来:指发热与恶寒交替,往来起伏如疟状,为热邪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日脯潮热:指发热于下午益甚。日脯,即申时,相当于下午3—5时。日脯潮热多为热结肠腑所致。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系热为湿郁、湿蕴热蒸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三、三焦辨证的证候、病机与治则三焦辨证,就是将人体感受温邪后所引起的病变机理、证候反映以上焦肺与心包,中焦脾与胃、下焦肝与肾作为理论概括,用以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二)三焦病机上焦病侯:上焦所属心肺,温邪首犯肺经。恶寒发热与头疼,喘咳口渴脉盛(数)。表邪入里壅肺,身热咳嗽苔黄。邪入心包窍不通,灼热昏谵肢冷。中焦病候:中焦统属脾胃,阴阳燥湿宜分。无寒恶热日哺增,燥化之机已定。邪入太阴湿化,则见身热常恒。胸脘痞满脉濡寻,利湿清热为顺。下焦病候:邪在下焦病候,表现肝肾二经。邪热羁留耗真阴,口燥咽干热甚。若见虚风内动,瘛疭肢厥心忡。脉虚舌绛肾阴空,养肾滋肝为重。三焦证候传变:三焦证候传变,始自上焦肺经。由上而下有始终,此属常规为顺。病邪性质不一,不定皆始肺经。湿温初  相似文献   

14.
3.伤寒六经病的提纲对临床有无指导意义?“伤寒六经提纲”是《伤寒论》对六经病主要症状的高度概括,对指导临床实践有很大实用价值。现将个人对伤寒六经提纲的理解分述如下。太阳的气机敷布在人体的最外层,太阳发病的原因是感受风寒,所以用表症表脉来作为太阳病的辨证提纲。恶寒是表症必见的主症,所以后人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症”的经验之谈。但仅仅见到恶寒,不能就说恶寒是表症,必须恶寒和脉浮同见,才  相似文献   

15.
一、《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有何不同? 六经是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伤寒论》六经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完整起来的。但两者不尽相同. (一) 《素问·热论》的六经,只作为分证纲领,而《伤寒论》所述的六经,既作辨证纲领,又为论治准则。 (二) 《素问·热论》的六经,是以经络言,详论经络受邪所生的热性病。而《伤寒论》的六经,  相似文献   

16.
四、主要治法的运用《温病学》中每一温病的各种治疗方法都须了解,但掌握时宜抓住重点。另,风温、春温、暑温、秋燥等病机演变虽各有其特性,但亦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在其病变过程中每可出现相同的证候,特别是邪在阳明、邪入营血、闭窍、动风  相似文献   

17.
三、辩证施治(一)湿重于热型邪遏卫气: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  相似文献   

18.
风温风温,为感受风温病邪而致的新感温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尤以春季为多见。临床以发热、烦渴、喘咳为特征。初起,温邪上受犯肺,严重者逆传心包,邪扰肝经,则动风发痉。《温病条辨·解儿难》称为“风温痉”。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谓:“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因风乃天地之阳气,温乃热化之邪,两阳相灼,先伤上焦,然其病变,总不外乎“手三阴为病薮”。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指出:“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明确了风温的发病,主症及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题8.肾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如何? 答:《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上古之人保全真诚纯朴的天性,因而能够延年益寿的同时,特別强调了肾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肾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四)肠热下利【原文】风温证,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苔黄谵语,胸瘩,脉数,此温邪由肺胃下注大肠,当用黄芩、桔梗、煨葛、豆卷、甘草、橘皮之属,以升泄温邪。 1.临床表现特点: (1)具有里热盛(肺胃热盛,尤其以肺热盛为主)的表现:身热、咳嗽、口渴、苔黄(干而不腻)胸痞。(以胸闷为主) (2)具有肺胃之热下移大肠特征:下利(特点是肛门有灼热感,便色黄而热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