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蝎毒素是由全蝎毒腺细胞所分泌的一种小分子活性多肽类物质。对消化道肿瘤的抗肿瘤作用已被研究所证实,但其机理未明,为了探索蝎毒素对大肠肿瘤DNA及RNA的影响,我们对东亚钳蝎毒素防治Wistar鼠大肠癌过程中的肿瘤组织DNA及RNA进行了流式细胞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下调HDAC1的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设计合成HDAC1的特异性shRNA, 将其插入至pSilencer载体中, 并将重组后的pSilencer质粒载体经脂质体包裹转染SW480细胞株.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hRNA对细胞内HDAC1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进行检测. 采用MTT法检测生长抑制作用.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 结果: 成功构建和筛选出HDAC1特异性的shRNA质粒载体,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转染HDAC1-shRNA的大肠癌细胞HDAC1 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30.4%±4.5% vs 64.6%±4.4%, P<0.01; 27.4%±4.5% vs 58.1%±3.3%, P<0.01), p21(/WAF-1/CIP-1)表达增加(97.4%±2.6% vs 62.6%±3.4%, P<0.01), CdK2和Cyclin E蛋白下降(CdK2: 27.7%±6.0% vs 42.6%±4.1%, P<0.01; Cyclin E: 42.0%±8.5% vs 82.8%±3.7%, P<0.01), 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24 h: 35.9%±4.9% vs 1.2%±0.6%, P<0.01; 48 h: 47.5%±7.0% vs 1.3%±0.6%, P<0.01; 72 h: 45.7%±6.2% vs 1.0%±0.5%, P<0.01; 96 h: 48.2%±4.7% vs 1.2%±0.7%, P<0.01), 凋亡率明显增加(31.3%±2.8% vs 3.9%±0.7%, P<0.01), 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G0/G1: 64.5%±0.9% vs 57.8%±1.8%, P<0.01; G2/M: 17.4%±1.3% vs 14.5%±0.6%, P<0.05), S期细胞比例相应下降(17.5%±1.0% vs 27.7%±1.5%, P<0.01). 结论: HDAC1特异的shRNA能够有效下调HDAC1基因, 诱导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4.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检测分析了青蒿酯钠和复方奎宁埘鼠约氏疟原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疟原虫DNA含量的荧光分布随着给药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给药24h后,含1~3个核疟原虫的红细胞百分率由41%降到1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青蒿酯钠组和奎宁组的疟原虫百分率分别下降到11%和12.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观察了易县麦饭石浓缩液和浸泡液对小鼠生长及肝脏RNA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麦饭石浓缩液和浸泡液给小鼠灌胃14天,体重净增略高于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肝脏RNA含量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用麦饭石浓缩液灌胃的动物肝脏DNA含量显著低于灌麦饭石浸泡液和生理盐水动物;而浸泡液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麦饭石浓缩液和浸泡液对小鼠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对肝脏RN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浓缩麦饭石液有抑制肝DNA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竭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竭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棱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脑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以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 transferas 1,DNMT1)基因为靶基因的RNA干扰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DNMT1基因的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siRNA).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仅予脂质体)、N-siRNA组(转染30 nmol N-siRNA)、siRNA组(转染30 nmol siRNA).siRNA转染48 h后,实时PCR法检测DNMT1 mRNA水平;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iRNA组DNMT1 mRNA的抑制率为(86.0±4.3)%,明显高于N-siRNA组的(40.1±2.2)%和空白对照组的0(P<0.01);细胞存活率为(47.6±5.6)%,明显低于N-siRNA组的(68.1±4.1)%和空白对照组的100%(P<0.01);细胞凋亡率为(14.94±2.8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7.51±1.12)%、脂质体组的(7.06±0.39)%、N-siRNA组的(8.84±1.44)%(均P<0.01).结论 siRNA能特异、有效地抑制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DNMT1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发生与演进中p16,Rb,cyclin D1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提取正常黏膜、腺瘤、癌旁组织及癌组织基因组DNA,应用MSP法检测不同病变阶段组织中各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其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大肠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p16,Rb 基因甲基化率呈增高趋势,cyclin D1基因甲基化率呈下降趋势,p16(切缘:r=-0.185,P =0.173;腺瘤:r=-0.381,P=0.013:癌旁:r= -0.419,P=0.001;癌:r=-0.516,P=0.000)、 cyclin D1(切缘:r=-0.282,P=0.035;腺瘤:r= -0.329,P=0.033;癌旁:r=-0.298,P=0.026; 癌:r=-0.618,P=0.000)基因甲基化程度分别与其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且在癌组织分化程度(p16:X2=11.232,P=0.002,cyclin D1:X2 =9.144,P=0.015)、浸润深度(p16:X2=6.229, P=0.013;cyclin D1:X2=8.023,P=0.006)和淋巴结转移(p16:X2=5.707,P=0.016;cyclin D1: X2=7.794,P=0.005)上有显著性差异.R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在Rb表达抑制上不起主要作用.结论:大肠癌p16高甲基化和cyclin D1低甲基化可能是p16失活和cyclin D1过表达的主要机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乙肝六号是本所七五国家重点医学攻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抗病毒(HBV)、保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临床应用能促进乙肝标志物转阴。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症状和体症。本试验从细胞水平研究乙肝六号抗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与活化肝星状细胞(HSC)数量密切相关,增殖是活化HSC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调控活化HSC数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主要由活化HSC产生,是HSC增殖的一个重要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与活化肝星状细胞(HSC)数量密切相关,增殖是活化HSC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调控活化 HSC数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主要由活化HSC产生,是HSC增殖的一个重要刺激因子。因此, 下调CTGF表达,将有望通过抑制HSC增殖,减少活化HSC 数量及ECM积聚防治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小分子干扰RNA (siRNA)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强大工具。研究旨在探讨是否抗CTGF siRNA能下调原代HSC CTGF基因表达及抑制 HSC增殖。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SD大鼠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大鼠CTGF siRNA(序列483~503)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研究所合成,Oligofectamine及Opti-MEM1 为美国Invitrogen公司产品;Ⅳ型胶原酶、Nycodenz及小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阻抑作用及对HSC培养激活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原代HSC,将siRNA以脂质体包裹,转染培养72h的原代HSC,设空白对照,收集孵育96h细胞,以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原代HSCCT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结果转染siRNA的原代HSCCTGF及α-SMA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对照相比,CTGF蛋白下调(92±5)%(P<0.01);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2±9)%(P<0.01,Westemblot方法)和(58±6)%(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论siRNA能显著下调大鼠原代HSCCTGF基因表达,明显阻抑原代HSC培养激活,提示针对CTGF基因化学合成的siRNA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病毒需要利用宿主细胞为其复制提供原料。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和腺病毒(Adenovirus, AdV)等DNA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等RNA病毒均可通过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为病毒复制和组装提供能量。DNA病毒HCMV可通过促进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表达、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 1)表达,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参与早期病毒复制;HSV可能通过激活糖酵解途径限速酶,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促进病毒核苷酸的合成;KS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静默效应及对结肠癌细胞SW1116生长周期和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MEK不同靶点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到pGCsilencer真核表达载体中。脂质体转染SW1116细胞,荧光显微镜评估转染效率,G418筛选稳定表达siRNA的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NA对MEK蛋白表达的静默效果。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甲基化特异性PCR和DNA测序检测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构建2个靶点的MEK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和联合转染SW1116细胞,转染效率约为72.1%,G418筛选培养2周得到稳定表达MEK siRNA的细胞,MEK蛋白抑制率分别为74.2%和69.1%和90.2%,下游分子ERK蛋白磷酸化水平随之降低;细胞增殖活力下降2~4倍和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周期负调控冈子p16^INK4A启动子区呈低甲基化状态。结论 MEK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对结肠癌细胞MEK蛋白表达有一定的静默效果,多靶点联合效果更好,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促进p16^INK4A基因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STAT3基因表达对人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pSi-lencer3.0-H1-siRNA-STAT3重组质粒转染人结肠癌HCT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STAT3基因和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pSilencer3.0-H1-siRNA-STAT3重组质粒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及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组质粒组,STAT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及阴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5);重组质粒可诱导HCT116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期示细胞阻滞于G2期。结论 pSilencer3.0-H1-siRNA-STAT3重组质粒可抑制STAT3基因在人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李杰  王占民 《山东医药》1994,34(10):5-6
利用自动图像分析技术(AIAT)对55例根治性大肠癌切除标本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DNA二倍体肿瘤13例(23.6%),5年生存率76.9%;异倍体肿瘤42例(76.4%),5年生存率45.2%(P=0.045)。DI值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异倍体肿瘤5年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是二倍体肿瘤的2.74倍。AIAT测定肿瘤DNA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A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YAP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YAP的表达情况;建立干扰YAP表达的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480,通过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YAP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对筛选出的GSE9348和GSE5206两组芯片数据分析均提示YAP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MTT法动态观察发现敲低YAP基因后大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提示敲低YAP基因后大肠癌细胞跨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结论]YAP在大肠癌中高表达,YAP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可能是大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