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α受体阻断药对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4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根据术前使用α受体阻断药(酚苄明)的情况,分为服药组(P组)和未服药组(NP组),P组为19例,NP组为29例.对其嗣术期心血管事件及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P组HR增快大于100次/分发生率、最快HR、肿瘤切除后BP降低发生率均高于NP组(P<0.05).术中BP升高发生率及出入量差异无统汁学意义,NP组术后有2例患者转入ICU接受治疗.结论 术前使用α受体阻断药控制患者血压,并不降低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循环剧烈波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血压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血压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正常血压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既往均无高血压病史和高血压临床表现,入院时血压90~13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113/72 mmHg.其中无症状体检B超发现肾上腺肿瘤7例,腰腹部疼痛不适12例,乏力4例,发热2例,头晕、心悸1例.B超及CT检查见肾上腺轮廓较清晰的囊实性肿物,中央有液化坏死区,周边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升高19%(14/21)、尿儿茶酚胺升高28%(5/18)、香草基扁桃酸升高22%(4/18).术前拟诊为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腹膜后肿瘤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8例.术前予扩容治疗7例,其中同时给予哌唑嗪治疗2例. 结果 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7例,给予盐酸乌拉地尔、酚妥拉明等控制血压,输血补液、去甲肾上腺素处理低血压.7例经术前扩容治疗患者术中出现血压明显波动1例,15例术前未经扩容患者术中出现血压明显波动11例.21例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探查仅取活检1例.2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21例随访1个月~7年,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均无复发,血压正常平稳. 结论 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较低,定性诊断困难,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有较大帮助;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也应常规应用α受体阻滞剂和扩容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0月16例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侧10例,右侧6例,瘤体直径2.5~4.6cm,平均3.1cm。结果术前准备时间6~28d,平均11d。除1例因肿瘤周围粘连严重和出血中转开放外,其余15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手术时间平均110min(90~170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35ml(80~650ml)。3例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压正常,术后即刻未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4和6h收缩压由135mmHg降至80mmHg,1例56h后收缩压突然由140mmHg降至85mmHg,立即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维持血压正常。术后病理诊断15例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开放者为低度恶性嗜铬细胞瘤,局部包膜浸润。术后平均住院12d(9~20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除1例需口服降压药外,其余血压均自然恢复正常,24h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含量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我院成功地进行了 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血中儿茶酚胺增加、血压升高和慢性血容量不足。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高血压危象、严重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术中循环稳定的基础。目前常使用的α和 β 受体阻断药有酚妥拉明、酚苄明及普奈洛尔。α受体阻断药可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 ,使血压下降。酚妥拉明为冠心病人所忌用。硝苯吡啶是一种新型合成的钙通道阻断药 ,以其能阻断钙离子通过血管平滑肌 ,抑制毛细血管肌张力 ,使血管扩张 ,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心脏移植治疗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患者,女,年龄48岁。因心脏嗜铬细胞瘤无法直接手术切除,于2005年6月2日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冷缺血时间185min。受者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95min,辅助循环时间64min。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8d复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为1.339ng/ml,尿去甲肾上腺素108μg/24h,术后20d痊愈出院。结论对不能手术直接切除的心脏嗜铬细胞瘤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麻醉及手术中发现的嗜铬细胞瘤较之选择性嗜铬细胞瘤手术危险性更大,事出意外,在处理上有一定难度。我院1981年2月~1990年4月在手术中意外发现嗜铬细胞瘤5例,1例术后7h死亡,4例病愈出院。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男,54岁,血压17.3/11.2kPa,脉率84bpm,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分离膀胱粘膜时血压骤升至28.0/16.8kPa,暂停手术,按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处理。肿瘤切除后血压降至9.33/5.33kPa,经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术前症状、合并症、实验室检查、肿瘤的位置和直径、手术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出入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8例患者,其中42例(13.6%)患者术后出现AKI。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性、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40 g/L、术前肌酐95μmol/L、肿瘤直径10 cm、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使用血管收缩药、术中人工胶体液输注≥2 000 ml、输注异体血、出血量≥1 000 ml和SBP70%基础值累计时间10 min与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AK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白蛋白40 g/L、术中出血量≥1 000 ml和SBP70%基础值累计时间10 min是嗜铬细胞瘤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白蛋白40 g/L、术中出血量≥1 000 ml和SBP70%基础值累计时间10 min是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在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10/2002-7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10例。术前口服尼卡地平(40~80mg,2次)10~14d作为手术前控制血压的药物,术中控制收缩压在16.0-21.3kPa之间,调节尼卡地平静脉注射浓度[(1-μg/kg.min)],在结扎肿瘤的引流静脉前停药。结果2例在术中分离肿瘤时出现高血压危象(收缩压>26.7kPa),但被尼卡地平有效地控制住。另4例术中血压波动不大。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须使用升压药。结论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是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可以替代常规的α-受体阻滞剂作为嗜铬细胞瘤手术前、术中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讨降低嗜铬细胞瘤手术死亡率的方法,采用在围手术期治疗后再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22例,结果无一例死亡。并就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及准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进行讨论,认为应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避免不必要的探查。重申术中、术后应用升压药对于血压平稳过渡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1月诊治的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因"体检镜下血尿1月余"入院,泌尿系B超、盆腔CT及MRI示膀胱前顶壁占位灶.于全麻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电切除部分肿物时,血压急剧升高至225/114 mmHg,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改行膀胱部分切除;肿物切除时,患者术中血压一度下降至90/60 mmHg.术中、术后按嗜铬细胞瘤处理,痊愈出院.手术标本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30个月,患者血压正常.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典型症状为血尿、排尿时头晕、心慌、血压升高,甚至晕厥,可借助B超、CT、MRI定位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病理确诊的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37~62岁.临床表现:高血压3例,其中伴有阵发性心悸1例;血压正常1例.B超、CT检查提示肿瘤均为单发,直径分别2.5、3.8、6.3、15.0 cm.行131Ⅰ-间位碘代苄胍显像检查2例,均为阳性;99Tcm-奥曲肽显像检查2例,阳性1例.24 h尿儿茶酚胺检查,去甲肾上腺素(196.1±92.2)nmol/24 h,肾上腺素(26.6±8.9)nmol/24 h,多巴胺(1957.9±913.5)nmol/24 h,其中轻度升高2例,正常2例.术前α受体阻滞剂准备2~4周.结果 3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1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4例随访15~38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未见复发、转移;3例高血压患者中2例血压正常.结论 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相似,儿茶酚胺稍升高,无恶性倾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高血压5例,其中4例在排尿时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膀胱镜检查见黏膜下肿瘤;2例尿VMA升高。术前确诊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2周。7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手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血压波动2例。结果 6例经术后常规病理、1例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1-10年,1例术后2年转移,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其他6例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 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头痛1年,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胸闷2月”于2015年2月入院.体检右侧甲状腺扪及一1.5 c m结节.腹部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入院后监测血压,收缩压180~250 mmHg (1 mmHg=0.133 kPa),舒张压95~110 mmHg.发作性血压升高时心率可达到120次/min 以上.血常规、血糖及生化检查正常,血钙正常.24 h 尿儿茶酚胺升高,尿 VMA 弱阳性.血降钙素327 pg/ml(正常小于18.2 pg/ml),癌胚抗原12.58 ng/ml(正常0~5 ng/ml),T3、T4、TSH 正常,甲状旁腺素正常.甲状腺彩超提示右侧甲状腺低回声占位,大小1.3 cm×1.1 cm.肾上腺增强CT提示右侧肾上腺7.0 cm×6.2 cm 占位,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部有低密度区,左侧肾上腺正常,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见图1.术前诊断: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ultipleendocrineneoplasia,MEN)2型.经哌唑嗪降压,美托洛尔降心率,术前扩容1周,患者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内,后在全麻下行经腹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血压波动明显,最高达195/100 mmHg,切除肿瘤后血压低至100/65 mmHg.手术切除标本见图2.术中出血较少,无输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周后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图3).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患者术后2个月至我院普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甲状腺髓样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图4),免疫组化标记:CK(+),Syn(+),CgA(+),CD56(+),Cyclin D1(+).因患者同时患有甲状腺髓样癌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为 MEN-2型.术后半年随访,B超检查左侧肾上腺正常,血降钙素水平正常,血压、心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切除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切除右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1例。手术用时330min,术中出血约800ml。术中暴露满意,分离肿瘤过程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恢复快。结果:术后随访3.5年,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肿瘤无复发,无心肺并发症,无代谢紊乱。结论: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可提供满意的术野暴露,用于切除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手术是根治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方法,完善的术前准备、妥善的术中处理、术后的后继治疗是三个重要步骤,其中术中肿瘤切除前的恶性高血压和肿瘤切除后的低血压是围手术期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术中麻醉处理一直是争相研究的热点,是关系到治疗成败的关键,也是争论的焦点。传统应用硝普钠作为术中控制高血压危象药,但剂量不易控制,溶液不稳定等缺点。在本组病人中我们应用新型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尼卡地平,观察其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控制高血压危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嗜铬细胞瘤22例进行分析:临床表现以一般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并伴有心悸、头痛、多汗等为主。定性诊断主要依靠尿VMA测定和酚妥拉明试验;定位主要依据B超和CT。手术治疗为唯一有效的方法,术前2周用酚苄明和心得安,术中用酚妥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稳定血压,并适当扩充血容量。囊内剜除术可明显减少出血。腹主动脉弯嗜铬细胞瘤手术难度较大;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特点是高血压和排尿密切相关;儿童患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恶性嗜铬细胞瘤多有远处转移,决定性质主要依赖生物学行为;髓质增生症同嗜铬细胞瘤,但不能明确定位,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4年以来术中应用硫酸镁控制血压切除嗜铬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岁。病史3个月~3年。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术前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全部行肿瘤切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对同期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应用受体阻断剂酚苄胺控制血压并补充血容量,术中未应用硫酸镁的病例,按年龄、性别配对选择8例作为对照组,以探讨硫酸镁控制嗜铬细胞瘤高血压情况。硫酸镁组8例患者术前未应用扩血管药物和补充血容量,而采用术中静注硫酸镁、适量扩…  相似文献   

18.
游凯  李强  罗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12):1193-1197
目的分析多沙唑嗪准备下术前血压控制水平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择期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口服多沙唑嗪至少2周控制血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肿瘤特点、术中麻醉管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情况等资料。将术前SBP160mmHg且DBP90mmHg定义为血压控制良好,否则为血压控制欠佳。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115例(78.8%)血压控制良好。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血压控制欠佳组和血压控制良好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进行充分多沙唑嗪准备的择期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即使术前血压控制欠佳,在完善的麻醉管理下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实用性。方法对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直径3.6cm(2.5~6.2cm),左侧5例,右侧7例。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平均手术时间为62±16min,平均出血量为58±13ml;瘤体直径为4.4±2.1cm。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平均随访1.2年,除2例血压仍高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生化检查24h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香草扁桃酸(VMA)均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失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术前充分的扩容和降压、术中熟练的操作及与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是保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病人在围术期必需适当阻断肾上素能神经,尽量减轻引起儿茶酚胺释放的各种刺激,Mg艹可以抑制肾上腺髓质和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又直接阻断儿茶酚胺受体,并直接扩张血管。作者报道2例嗜铬细胞瘤孕妇用MgSO_4的经验。例1:26岁妇女,妊娠32周时出现高血压,查尿香草扁桃酸(VMA)含量增多,血浆去甲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