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损部位广泛,尸检取材有限,各有侧重,将我院三例尸检材料结合临床予以讨论。例1,男,20岁,四肢麻木无力9天,吞咽困难6天,有时尿失禁,门诊就诊中突然面色苍白、大汗、血压升高、意识不清,未经特殊处理10多分钟即好转。检查:意识清楚,体温35.8℃,脉搏8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54/110,双侧周围性面瘫,双软腭动度减弱,伸舌无力且稍偏左,双足深浅感觉均减退,四肢力弱,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神志不清2 h”,于2006年6月13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 h(上午8点30分)活动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摔倒在地,继之呼之不应,由急救中心送至我院。当时查体:T 35.5℃,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 mm Hg (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0次/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7岁,住院号29427,主因发热、头痛5天伴神志模糊半天于1986年2月1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80mmHg,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心肺(-),神志模糊,时有谵语,两眼睑高度肿胀,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双眼球高度突出、双瞳孔扩大约3.5mm,角膜反射消失(双),双眼球  相似文献   

4.
腭肌阵挛综合征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64岁.内蒙古巴盟人.主因“下颌、舌肌震颤半月余“于1998年4月15日就诊.既往有Ⅱ型糖尿病史1年,否认有其它病史.该患者于1998年3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下颌不自主震颤,静止状态出现,咀嚼、说话时则无,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症状反复出现,于当地医院以甲亢治疗无效.软腭、喉肌、舌肌、同步节律性阵挛,每分钟110次左右,余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T3、T4、Tsh在正常范围.头部MRI示:脑桥后部片状稍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散在、点、片状稍高信号.诊断:(1)脑梗死;(2)腭肌阵挛综合征.给予氯硝安定1mg/次口服3次/日,效果较好,阵挛于5日后控制.……  相似文献   

5.
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前方颅下病变处理提供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的显微解剖参数。方法 对20具成人带颈头颅标本,仿Janecka的标准面部移位入路(左侧)行两侧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颌内动脉翼腭段位于神经成分前方,变异常见,前颞深动脉可作为确定颌内动脉翼腭段的一个可靠标志。确认翼腭窝内的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有助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保护。结论 熟知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前方颅下病变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翼腭窝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翼腭窝的显微解剖,为颅底外科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例颅骨干标本对翼腭窝区的结构及孔道交通等进行观察,对10例(2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翼腭窝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翼腭窝呈一狭长的漏斗型间隙,经八个自然管道与鼻腔、口腔、咽、眶、颞下窝、颅中窝相交通。其主要内容物包括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其分支、上颌神经和蝶腭神经节等。结论翼腭窝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熟知此区的显微解剖,对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吗丁啉(Domperidone)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及脑电图异常极少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22岁。以头颈、躯干扭转1天入院。入院前3天因上腹不适、恶心、食欲不振到本院门诊,诊断“胃炎”,给予吗丁啉80mg/d,分4次口服。第7次服药后(第3天早上),出现持续性双眼向右侧凝视,头颈扭向右侧,至中午第8次服药后病情加剧,出现躯干向右侧扭转,神志清楚,无头痛。以往无类似发作。入院检查:737℃,P100次/分。R22次/分,BP14/10kPa,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丁苯酞与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5-03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次,4次/d;观察2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100mg/次,4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00mg/次,4次/d。3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1组治疗2周、4周及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别为(18.76±3.21)分、(11.26±1.84)分及(5.31±1.26)分,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64.36±10.37)分、(74.97±7.62)分及(84.23±7.22)分,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正确理解翼腭窝解剖是翼腭窝手术的关键,翼腭窝可视模型对帮助医生详细了解内镜下翼腭窝的复杂结构非常重要。 目的:建立翼腭窝三维可视模型显示内镜下翼腭窝的相关解剖结构,为翼腭窝手术入路提供指导。 方法:依据一位患者冠状位CT血管成像数据,通过MOI自由设计大师和SketchUp软件构建三维数字模型,进行手术计划,模拟经鼻内镜入路,开放上颌窦口,去除上颌窦后壁,进入翼腭窝,提供特定视野及空间方向观察。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翼腭窝及相邻解剖结构的可视模型,为鼻内镜手术入路提供帮助,使用者可与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并可任意操作模型(包括射线模式,内部观察),可在特定视野内随时观察,为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形态信息,包括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后鼻动脉,圆孔,翼管,蝶窦,眶下裂,视神经管,翼突,颈内动脉等。可见内镜下空间方向发生改变。结果提示,SketchUp和MOI 构建翼腭窝模型方法简单可行, 可帮助理解内镜下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可模拟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0.
急性酒精中毒致一过性失语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工人。1993年10月14日入院。因与家人生气,空腹饮孔府家酒2斤,约1小时被家人发现躺卧在地,急送入院。查体:体温36.6℃,脉博104次/分,呼吸34次/分,血压22/13kPa,浅昏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8岁,因头晕、行走不稳、言语不清6年,排尿费力一年,于1991年1月16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言语不清,双下肢无力,二年后,双下肢无力加重,走路不稳,以踏棉花感,性功能减退,当时侧血压为12/7kPa,在当地医院按“脑血栓”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走路不稳,言语不清,逐渐加重,走路时经常前倾而跌倒,近一年来,排尿费力,既往:健康,否认家族史。查体:T36℃,P96次/分,R18次/分,血压,卧位12/8.4kPa,立位9.6/5kPa,神志清,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计算力尚好,眼底正常,双软腭抬举有力,咽反射双侧减弱,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略弱、肌张力高、双膝腱反射活跃、踝震挛( )、右侧 Babinski 氏征( ),chaddok 氏征( )、左侧 Babinski 氏征( )、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弱、右侧提睾反射弱。双手指鼻稳准、轮替灵活、双侧跟膝胫不稳准,龙伯氏征( )。辅助检查: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压颈通畅、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部 CT 扫描:鞍上池、环池扩大、小脑脑沟加深、双侧处侧裂扩大,大脑沟加深,其他血液化验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39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意识不清2h,于2001年11月6日入院。伤后即昏迷,小便失禁,烦躁伴频繁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查体:体温36.6℃,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3/75mmHg(16.4/10kPa)。浅昏迷,GCS评分8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颈稍强直,四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4岁。因胸闷憋气1小时于1988年12月9日急诊入院。病前3小时有进食用工业盐做的鱼元病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病史。体检:体温36.6℃,脉搏9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6.0/10.7kPa(120/80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青紫,心肺  相似文献   

14.
翼管位于蝶骨大翼根部内侧,向前开口与翼腭窝后内侧壁,圆孔内下方,周围蝶腭孔、翼腭窝及圆孔等解剖结构复杂。蝶腭孔是内镜下从鼻腔进入翼腭窝的首个骨性标志;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翼腭神经节及其分支等重要结构;圆孔是上颌神经及圆孔动脉出入颅内外的管道。翼管内有翼管神经及翼管动脉穿行。翼管神经止于翼腭神经节,发出分支支配泪腺及鼻咽部腺体的分泌。翼管动脉由上颌动脉发出,向后穿过翼管进入破裂孔与颈内动脉相交通。颈内动脉前膝状节"恒定"位于翼管上内侧,故翼管可作为手术中寻找颈内动脉前膝状节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王××,男30岁,农民。因再度精神失常半年,少语、多疑、生活懒散、疑妻不贞,加重月余,于1991年7月8日第三次住入我院。 查体:T:37.2℃,P:100次/分,BP:17/13kPa,心率:100次/分,律正,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牌未及。ECG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是第一次CT扫描未发现颅内血肿。而在重复检查才发现者均可称为迟发性颅内血肿。本文报告3例。 例1 男,36岁。于1986年5月22日从行驶中的汽车摔下,昏迷约10分钟,伴呕吐。即急诊入院,检查:闭目缄默,血压140/66mmHg,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双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四肢感觉  相似文献   

17.
背景:腭部种植体支抗可以作为一种支抗形式长期承受较大的应力,其置入部位的骨厚度及骨密度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常用的放射检查手段,如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均不能提供腭部骨厚度及骨密度的确切信息。 目的:运用螺旋CT对腭中缝骨厚度、骨密度进行测量,期望能为腭部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提供参考。 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试验,于2008-07/1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完成。 对象:选取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行64排螺旋CT扫描患者194例,要求扫描图像中可见硬腭及上颌牙列,年龄18~50岁,按其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8~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 方法:先在三维重建图像上以鼻根为准确定面中线平面为参考平面,在此线上选择1个位于中切牙牙颈部的点,在其矢状位图像上,选取位于口腔内侧骨皮质上距切牙孔后缘6 mm处为标测点,通过此点向硬腭做垂线确定腭骨厚度,测量范围自口腔内腭部骨皮质外侧边缘至鼻腔侧骨皮质外侧边缘。在此位点同时可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取其皮质骨及松质骨密度的平均值。 主要观察指标:口腔内侧骨皮质上距切牙孔后缘6 mm处腭中缝的骨厚度及骨密度。 结果:男性在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方面均高于女性(P < 0.05),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及女性3个年龄段间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年龄、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螺旋CT可用于颌骨不同部位厚度及密度的测量分析;在辅助测量到位的情况下,腭中缝区可置入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接受PTCA+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围手术期间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情绪变化情况,并对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率(HR)及收缩压(SB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3.26±3.89)、(32.48±2.94),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98±3.96)、(42.12±3.5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前1天、术中、术后当天、术后3天HR分别为(80.26±2.78)次/分、(85.77±3.16)次/分、(76.61±2.03)次/分、(74.24±2.24)次/分,对照组分别为(84.86±3.12)次/分、(93.81±3.30)次/分、(81.81±2.74)次/分、(75.83±3.29)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前1天、术中、术后当天SBP分别为(123.16±12.94mm Hg)、(132.14±11.25)mm Hg、(115.26±10.66)mm Hg,对照组分别为(129.34±14.69)mm Hg、(143.79±15.14)mm Hg、(126.25±11.61)mm 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PTCA+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患者王××、男30岁、患躁狂抑郁症。于1993年3月7日假出院回单位后,一次服氯氮平(25mg×600片)15000毫克,1小时后被其母发现急送医院抢救。入院查体T36.℃P92次/分R26次/分BP65/45毫米汞柱。患者意识不清,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压眶反射,角膜反射消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1.1 例1 女,60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4小时于1998年5月6日入院。患者4小时前吃饭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续约5分钟自行缓解。无头痛、呕吐。以后又有两次类似发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T36.2℃,P70次/分,R20次/分,BP22/12kPa。神志清楚。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