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ICAM-1和血糖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eney’s model),分别在伤后6、24、72、168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CAM-1、Hoechst染色定量凋亡细胞;测定伤前0.5h及伤后6、12、24、48、72、120、168h各组动物的血糖值。结果脑损伤程度越重,ICAM-1的IOD值、血糖浓度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个数升高的速度越快、峰值越高;神经细胞凋亡的个数从伤后6h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持续增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ICAM-1介导的细胞黏附及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速弹猫颅脑伤 (LMCW )后脑微循环的改变 ,探索甘露醇对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改良Carey法制作猫LMCW模型 ,将 2 4只猫分为 2组 ,即单纯创伤组 (C组 )、甘露醇治疗组(Man组 )。用落射光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软脑膜微循环 ,测定软脑膜细动脉 (Da)、细静脉 (Dv)管径 ;用LDF测量微区脑血流 (CBF) ,并监测生命体征。采静脉血测算重要血液流变学指标 ,8h后观察创伤对侧组织学及微血管改变。结果 低速弹猫颅脑伤后Da、Dv收缩持续 30min ,之后C组微血管扩张至2h时恢复正常 ,5~ 8hDa痉挛 ,Dv扩张、瘀血 ;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异常 ,至 8h仍未恢复 ;伤道对侧皮层可见点状出血、微血栓形成、神经细胞肿胀和坏死。Man组变化较C组轻。结论 甘露醇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减轻了颅脑伤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和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淡水淹溺后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NF-κB、TNF-α的表达及其与淹溺应激引起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70只,其中正常对照(Ⅰ组)、溺水致死(Ⅱ组)、溺水后存活(Ⅲ组)3h、6h、12h、24h、40h各10只,剥取脑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的表达。结果:Ⅰ组脑组织结构清晰,无水肿、出血、坏死病灶;Ⅱ组脑实质疏松,小血管周隙增宽,部分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变性;Ⅲ组随溺水后存活时间的推移,脑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其中24h脑水肿最重,40h个别脑实质小灶性液化性坏死。Ⅱ组脑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5),并高于Ⅲ组,与3h、6h、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6h时NF-κB表达显著增加(P<0.05);12h时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淡水淹溺后存活大鼠发生脑损伤时NF-κB和TNF-α高表达,提示NF-κB、TNF-α与淹溺应激所致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淡水淹溺后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NF-kB、TNF-α的表达及其与淹溺应激引起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70只,其中正常对照(Ⅰ组)、溺水致死(Ⅱ组)、溺水后存活(Ⅲ组)3 h、6 h、12 h、24 h、40 h各10只,剥取脑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F-kB、TNF-α的表达.结果:Ⅰ组脑组织结构清晰,无水肿、出血、坏死病灶;Ⅱ组脑实质疏松,小血管周隙增宽,部分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变性;Ⅲ组随溺水后存活时间的推移,脑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其中24 h脑水肿最重,40 h个别脑实质小灶性液化性坏死.Ⅱ组脑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5),并高于Ⅲ组,与3 h,6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6 h时NF-KB表达显著增加(P<0.05);12 h时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淡水淹溺后存活大鼠发生脑损伤时NF-kB和TNF-α高表达,提示NF-kB、TNF-α与淹溺应激所致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变化及阿司匹林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24h和72h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局部大脑缺血2h、再灌24h或72h模型,观察6m g.k-g 1及60m g.kg-1阿司匹林对脑损伤面积、水肿程度、死亡率、正常锥体神经元密度及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C IR I 24h,脑损伤面积、水肿程度及死亡率均增加,正常锥体神经元密度下降,脑组织病理学异常改变。C IR I 72h时,与24h相比,脑损伤面积降低,水肿程度、死亡率、正常锥体神经元密度及脑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6m g.kg-1及60m g.kg-1阿司匹林明显缩小再灌注24h和72h引起脑损伤面积,降低脑水肿及死亡率,提高正常锥体神经元密度,改善脑细胞形态。结论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损伤24h和72h均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毒素对严惩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建立大鼠脑挫裂伤模型,经腹腔注射内毒素(致伤组)及同时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模拟脑外伤后经胃肠道移位途径,提高内毒素血症水平,观察伤后不同时相伤侧脑组织水分、钠、钾含量、伊文斯蓝染及病理、超微结构改变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致伤组及干预组伤后6h脑组织含水量及钠含量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水肿高峰提前,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致伤组较干预组水肿程度更重(P<0.05);伤后48h致伤组蓝染较干预组及对照组染色深、范围更宽;伤后24h的病理、超微结构致伤组较对照组损伤明显加重,干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内毒素可显著加重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一定程度减轻其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1)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血脑屏障,产生血管源性水肿;(2)内毒素的细胞毒性及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增加强产生直接细胞损伤;(3)甲基强的松龙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预防二次打击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弹演习火炮打击后,不同位置掩体保护下兔脑组织病理及NMDA—R1表达的变化。方法闽南山地团进攻演习,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反角隐蔽组和迎面隐蔽组。火炮打击应激损伤后6h,各组存活兔取脑组织,观察其病理损伤形态学及NMDA—R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反角隐蔽组和迎面隐蔽组NMDA—R1表达强阳性,脑组织结构层次被破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出血;迎面隐蔽组NMDA—R1免疫反应强度亦高于反角隐蔽组。结论火炮打击后兔脑组织应激损伤反应强烈,反角掩体保护能够减轻脑组织损伤,NMDA—R1参与脑组织损伤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复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观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参照Marmarou致伤装置进行改造,采用不同冲击力(80 cm、450 g,120 cm、450 g和180 cm、400 g)打击大鼠头部,制成闭合性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后动物神经体征、生命体征、感觉运动功能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不同冲击力作用下,大鼠伤后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及感觉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变.形态学检查证实,不同冲击力下大鼠脑组织均存在弥漫性脑损伤特征,而且随着冲击力增加,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更明显(均P<0.05).结论 成功复制大鼠不同程度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在120 cm、450 g冲击力下动物伤后死亡率低且病理变化典型,适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兔脑爆炸伤模型,研究爆炸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情况,探讨爆炸伤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纸雷管爆炸制作兔脑爆炸伤模型。外伤组分别随机分为伤后1 h、6 h、12 h、24 h、72 h、7 d、14 d 7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各组致伤动物脑组织皮层均有不同程度AQP-4表达,广泛分布于星形胶质细胞膜及周围突起,随着伤后时间的推移,AQP-4阳性表达逐渐增强,3 d后表达最明显,7 d后开始下调,14 d仍有较明显表达,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时相点AQP-4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QP-4的表达与爆炸性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h、12h、24h、72h和7d时段的假手术组(Sham组,35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35只)、法舒地尔治疗组(35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HE染色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ogo-A表达.结果:①肉眼观察:Sham组两侧大脑半球对称;HIBD组随时间延长脑组织水肿加重,可见大脑半球坏死灶;法舒地尔治疗组脑组织水肿减轻.②HE染色:Sham组脑组织结构形态正常.HIBD组可见细胞肿胀,核固缩、裂解,炎性细胞增多;法舒地尔治疗组神经细胞水肿及核固缩数量减少.③免疫组化:Sham组Nogo-A可见少量表达;HIBD组Nogo-A阳性细胞12h开始升高,24h达峰值,随后表达逐渐降低;法舒地尔治疗组除6h时间点外,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HIBD组(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多于Sham组(P<0.01).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Nogo-A的激活,促进了轴突再生和修复,保护神经细胞,为临床防治HIBD提供了实验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脑外伤后局部组织、磷脂酶A2(PLA2)、糖皮质激素受体(GR)脑含水量变化。方法:应用鼠脑液压伤动物模型,采用GR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和PLA2快速测定法,测定伤侧鼠脑组织PLA2、GR和脑含水量变化。结果:伤后1hPLA2增加,12-24h形成高峰,随之缓慢减少直至72h。GR伤后6-12h明显减少,72h恢复至对照组70%水平。脑含水量伤后6h逐渐上升。结论:(1)创伤后脑缺血脑水肿是PLA2高张力的基础。(2)GR减少是PLA2抑制作用低下的重要因素,早期至72hPLA2与GR改变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GC)对PLA2的抑制作用与GR水平密切相关。(3)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DEX)对于降低PLA2,促进GR恢复,减轻脑水肿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骨折合并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0例,根据其受伤情况分为3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及单纯脑外伤组,每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为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每例于伤后6h内(超过6h者于入院时)、24、72、168 h,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时、体检后24、72、168 h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抗体芯片技术测定IGF-1的浓度.结果 伤后6、24、72、168 h,单纯脑外伤组IGF-1含量分别为(2.13 ±0.21)、(2.22±0.19)、(2.94 ±0.22)、(5.31±0.22) μg/L;单纯骨折组分别为(2.08±0.18)、(2.30±0.21)、(3.02 ±0.27)、(5.24±0.30) μg/L;脑损伤合并骨折组含量分别为(3.91±0.23)、(5.42±0.21)、(8.54±0.23)、(13.11±0.28) μg/L;正常对照组体检时、体检后24、72、168 h IGF-1含量分别为(2.11±0.19)、(2.05 ±0.17)、(2.10±0.20)、(2.08±0.17) μg/L.单纯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伤后72 h血清IGF-1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4、1.4倍,168 h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2.5、2.5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6h血清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即明显升高(P<0.05),为正常对照组的1.9倍,24 h为正常对照组的2.6倍,72 h可达正常对照组的4.1倍,168 h可达正常对照组的6.3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与单纯骨折组或单纯脑外伤组IGF-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IGF-1含量早期即明显升高,提示IGF-1在早期即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SAH及脑淋巴引流阻滞(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d抽取脑脊液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脑脊液)、SAH脑脊液组,SAH+CLB脑脊液组,分别于培养0.5、1、2、4h后,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细胞骨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脑脊液组PC12细胞LDH释放率增加;SAH+CLB脑脊液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SAH脑脊液组。正常脑脊液不引起PC12细胞细胞骨架改变,SAH脑脊液组及SAH+CLB脑脊液组PC12细胞胞质着色较弱,突起变短甚至回缩,胞核呈现凋亡特征,上述表现以SAH+CLB组更为明显。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加重SAH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提示通过改善脑淋巴引流途径可减轻SAH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黄蜀葵总黄酮对全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研究黄蜀葵总黄酮 (TFA)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 ,观察小鼠 6h存活率 ,测定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 ;采用小鼠氮气缺氧模型 ,观察小鼠存活时间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合并血压下降法建立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兔脑缺血 60min后再灌注 3 0min ,记录脑缺血和再灌注的脑电图 (EEG) ,测定缺血脑组织的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结果 TFA(3 0、60、12 0mg·kg-1)延长小鼠缺氧后的存活时间和提高脑缺血后小鼠的存活率及能抑制脑组织中MDA的增高。TFA(12、2 4、48mg·kg-1)抑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EEG、MDA、LDH变化。结论 TFA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模型损伤脑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新生的Wistar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NSCs。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移植BrdU标记的NSC于梗死灶同侧的侧脑室。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移植后的NSC迁徙、定向分化的情况及其与宿主细胞间的关系。结果:大鼠NSCs移植后部分可在体内存活并迁徒至脑缺血病灶区,在缺血区内能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并与宿主神经细胞形态一致,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移植的NSCs对缺血损伤脑区结构有修复作用,可改善脑缺血模型动物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对兔外周血管球囊损伤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中成药通心络对兔腹主动脉及骼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组16只,阿司匹林组11只,安慰剂组9只。各组服药剂量通心络0.38g  相似文献   

17.
延胡索乙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dl-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成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dl-THP10,20mg·kg-1在缺血前2min静脉注射。结果dl-THP可剂量依赖性缩小脑梗塞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电活动的抑制,明显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Ca2+聚集。结论dl-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Ca2+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8.
延胡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局灶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总共有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被用来研究。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将两侧的颈总动脉和右侧的中大脑动脉的血流阻断90min后,再经24h的灌注,然后评估它们的神经状态,大鼠被牺牲取脑,并作成切片用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以神经的状态和脑梗死面积的变化作为指标来评估延胡索对脑梗死的作用。另外,24只SD大鼠腹腔注射延胡索,经24h后从心脏采血测量血液的变化。结果:延胡索100mg/kg腹腔注射能够改善大鼠神经缺损的症状和减少脑梗死的面积以及能增加全血中红血球的数目和提高血比容(hematocrit)。结论:延胡索在缺血再灌流损伤大鼠能改善神经状态和减少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微创化和减少周围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方法:利用小骨窗开颅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0例高血压脑出血,比较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重残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术后24hGCS计分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提高。讨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血肿周围组织和重要的豆纹动态穿通支,减少因手术引起的继发性血管损害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