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莆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各33例。DAA组给予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给予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均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PLA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PLA,侧卧位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手术指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全髋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半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髋组手术优良率显著优于半髋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式,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和B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治疗高龄、预期生存期相对较短、活动能力要求不高、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1例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因未完成后续随访脱落1例, B组脱落1例, 最终A组35例, B组34例。A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B组采用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使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5-羟色胺(5-H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两组术后24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13.34±1.88)d]短于B组[(17.38±1.95)d], P<0.05。术后3、6、12个月, 两组Harris评分均呈现出上升态势, A组变化幅度较B组更为明显, 且各时点Harri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颈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骨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颈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者分为常规手术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 每组2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随访1年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手术组总住院时间[(21.86±4.07)d]长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5.31±3.28)d], P<0.05。术后6个月,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8.0%, 22/25)高于常规手术组(60.0%, 15/25), P<0.05。常规手术组术后躯体活动度、疼痛程度、情感表达、睡眠程度、精力、社会活动等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均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P均<0.05)。术后随访1年, 常规手术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病死率、肿瘤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颈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20例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占比为13.33%。其中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例(37.50%),其次为泌尿道4例(25.00%)、手术切口3例(18.75%)、皮肤软组织2例(12.50%)、假体周围深部1例(6.2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患者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无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术后引流>48 h占比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术后引流时间均为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术后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桂林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102例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各51例,分别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与骨折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内固定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置换组VAS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6、12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且置换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例(34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臼杯外展角,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及下肢长度变化。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1个月,平均19.00(12.25,31.7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5.91±3.89)分,患肢长度(818.1±19.9)mm,双下肢长度差3.3(2.0,6.4)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髋疼痛消失,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有效,可使患髋恢复正常位置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前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甲组42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乙组44例(行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结果可见,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置换手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对比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创伤更小、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螺钉内固定组(37例)、股骨头置换组(45例)及全髋关节置换组(4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术后满1年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早期褥疮、晚期骨折不愈合及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接近显著(P=0.060),提示有一定差别。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65~80岁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年龄、骨折类型、身体耐受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活动能力要求较高及预计生存期较长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其效果优于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个月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泌尿感染、肺部感染、手术位置易位、压疮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泌尿感染、肺部感染、手术位置易位、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CM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前外侧OCM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观察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VAS评分等指标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术后2~3 d可站立或行走;患者平均手术切口为(8.4±0.5)cm,平均手术时间为(80±1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1±69)ml;术后3 d的VAS评分为(1.9±1.0),患者均病情稳定,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前外侧OCM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较低,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普通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及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疼痛、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下慕尼黑骨外科(OCM)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南京市六合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乙组(n=40)和甲组(n=41)。乙组给予后外侧入路(PLA)股骨头置换术,甲组给予基于MDT模式下OCM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结束后骨折复位质量及股骨假体位置,术后1周、随访结束后髋关节功能。结果:甲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P<0.05)。随访结束后,两组正、侧位Garden对线指数,股骨假体居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随访结束后,甲组Harris评分高于乙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下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骨折复位质量,但基于MDT模式下OCM入路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且髋关节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外科快速康复(FTS)结合中西医护理模式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0例,依据医疗组别分为实施FTS结合中西医护理模式(干预组15例)和常规护理模式(常规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天数、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随访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骨外科FTS结合中西医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提升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1周,两组V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HHA)的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85例和THA组7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术后1、5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5年内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TH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个月VAS评分与TH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67~12.323,P<0.05).时间、组别及时间与组别(交互)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有显著影响(F组别=4.558,F时间=1915.380,F时间*组别=4.379,P<0.05);单独效应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5年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F=8.357、8.134,P<0.05);THA组患者术后第5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HHA组(F=6.207,P<0.05).HH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HA组(χ2=5.020,P<0.05).结论 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Harris评分优势明显,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术后引流量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3.6±19.3)分钟、出血量(432.1±32.7)ml、收缩压(136±37)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3±9.7)分钟、(213.5±28.7)ml、(123±2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32、6.835、7.95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为(93.25±4.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2.76±3.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98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73,P<0.05);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在相对年龄小、体质强、对髋关节功能有较高要求的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患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