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中,火郁为五郁治法之一,不仅可因外感,内伤也可致郁,但凡邪气阻滞气机,引起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里,均可成火郁之证。其治宜"发之",即宣发、发泄,用解郁、宣泄、轻扬等方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条畅气血,使营卫通达,郁火泄越。通过分析妇科2例临床病例,阐释"火郁发之"之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赤水玄珠·郁证门》曰:"夫郁者,结滞而不通畅之谓,当升而不得升,当降而不得降,当变化而不得变化,所以为郁。"外感六淫,内滞气、血、痰、饮、食等阻碍气机,郁久化火,皆可成"火郁"之证。治疗上,但凡顺其病机,因势利导,发其郁滞者皆属于"发"的范畴,诚如张景岳所言:"发,发越也,故当因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火郁发病甚广,内外妇儿尽皆有之,妇女因"经、带、胎、产、乳"的特殊生理,加之"妇人善怀而多郁",因此更易发生"火郁"之证。临证施  相似文献   

3.
火郁发之,即火热之邪被郁遏于内,治疗当“发而越之”,其关键在于宣畅气机。火郁发病广泛,妇女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更易罹患郁火,治疗时需审证辨因,方能使郁火发散,邪祛正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全国名老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治疗湿滞互结证的相关特点及理法剖析——湿滞互结证以湿邪和食积形成后互结于中焦,化生郁火(郁热),郁火上炎、外发、下迫或化风、化毒、犯血为总的病机特点,可运用柴平加减方开畅上焦痹滞,分消中焦湿滞,清泄下焦郁火,辅以临证医案2例介绍张教授平脉辨证思维过程,提出中医湿滞互结新证型,为中医临床治疗湿滞互结证提供系统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文明认为癫狂发病以禀赋异常为基础,情志内伤为癫狂的触发因素。发病早期,病机以痰瘀互结为主,可见痰瘀化火,治宜化痰瘀、清火热、行气滞;病久则为瘀毒侵犯脑髓,难以根治,治宜化瘀排毒、补虚扶正,避免严重残损。  相似文献   

6.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周韩  周德生  刘利娟  邓奕辉 《中医学报》2019,34(9):1844-1849
依据历代关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文献,对缺血中风荣气虚滞病机理论源流加以探讨,结论如下:①源于内虚邪中说,即认为风邪侵袭人体是中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同时认识到机体虚弱,脏腑失和,营卫失调,血气不足是中风发病的内在基础;②融合于火、气、痰等内风诸说,即认为中风病发病之初多由痰、瘀、气、火等有形实邪过于壅盛,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停于脑脉,导致脑络闭阻所致;③拓展于阴虚血瘀说,即认为中风的发病是在阴津、精血等真阴不足的基础上,因外邪乘隙而入或七情内伤,酒色过度,忧思恼怒等引起痰瘀阻滞经脉,脑脉闭塞所致;④阴虚血瘀说向荣气虚滞说嬗变,即认为肾阴不足、元气亏虚、风、火、痰、湿、瘀是缺血中风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郁证,古谓之“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郁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引起病邪郁滞、瘀结、壅遏的一组疾病。郁证范围甚广,正如古人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王安道亦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滞而不通之义”。郁证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经》所论五郁之治(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和朱丹溪倡言六郁之说(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均属广义的郁证,  相似文献   

9.
“火郁发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发”乃治则,含透散之旨。“火郁发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仲景开“火郁发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发。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火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病机是正虚阴阳失调,津液代谢异常,痰湿内结,气血瘀滞,痰瘀交阻,癌毒乃成。痰浊是对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中医学概括,津液失于气的运化聚而成痰,痰浊须温化流动而散,故中医临床治疗肿瘤多配伍风药。为进一步究其原理,在分析风药味薄性升散、属阳善动的基础上,从其行气助阳、化阴除弊、消积散邪以除痰浊等作用改善微环境异质性方面进行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国栋 《中医学报》2021,36(3):522-525
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气络失和后,络气不充或络气郁滞,导致津血运行不畅,化为痰瘀;痰瘀搏结成毒,毒、瘀、痰、滞相互为患,胶结于肾之络脉中,损伤络脉,耗伤络之气血津液,导致络虚不荣。络虚愈重,痰瘀毒滞愈重,如此反复,循环无端。糖尿病肾病以气络失和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郁而化毒为转折,毒损血络为要。临证中应抓住糖尿病肾病病机关键,健脾补肾、活血通络、解毒防变,方可获效。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林燕教授认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为重要病因,病理基础为气、火、痰、瘀,发病机理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致气、火、痰、瘀互结颈部而成甲状腺结节,治疗上运用“通调法”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慢性咽炎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疾病,病因病机为邪、虚、瘀三邪交杂,以致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痰凝火郁,发而为病.从热毒郁积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风邪侵袭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胃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化痰祛瘀法治疗小儿哮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小儿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小儿哮喘应从痰瘀论治,以化痰祛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15.
冯建华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当为风温、疫毒之邪侵入肺卫,挟痰夹瘀壅滞于颈前,日久化火耗气伤阴。治疗原则当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消瘿。临证根据病程长短、甲状腺肿痛程度及兼证等情况,分别选用疏风清热、疏肝泄热、滋阴清热等治法。疾病初期以清热解毒,利咽散肿为主,中期侧重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后期则以养阴清热、化痰散结以调整气血阴阳为侧重。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从脾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脾胃与冠心病的发病、病证及治疗尤其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他脏功能失常,从而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治疗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同时兼顾养心、除痰、化瘀等.  相似文献   

17.
中医痰气学说指出,治疗甲状腺癌须以痰为中心。肝郁脾滞,痰气搏结是甲状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痰瘀互结,化火成毒是甲状腺癌发展的关键环节;阴阳两虚,痰瘀难去是甲状腺癌转归的最终趋势。故治疗需以调畅气机为先,痰瘀并治为重,中晚期则以温补脾肾为要。  相似文献   

18.
解毒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变生水湿痰饮,血脉不畅,痰瘀互结,生为糖尿病毒邪,临床表现为热毒、湿毒、痰毒、瘀毒、风毒等多种形式,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利湿祛毒、化痰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解毒诸法。认为毒邪理论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炎症学说具有内在联系,解毒法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炀  刘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0):973-976, 985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运用“火郁发之”理论诊治心系疾病的经验体会。[方法]通过梳理“火郁发之”理论的源流发展,分析新冠疫情下心系疾病病因病机的变化特点,结合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病案,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从“火郁发之”角度治疗心系疾病的有效性、合理性。[结果]“火郁发之”是治疗火郁证的根本大法,以宣畅气机、透发火热为其核心。新冠肺炎疫情下,由于生活作息改变、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因素,人体易出现气机郁滞,进一步引起火热内郁。由于心为火脏,主火而易为火热所伤,“火郁”的病机往往导致心系患者病情起伏反复。如高血压病患者或因肝气失疏,引起相火妄动,裹挟痰湿上干清阳;心律失常患者多因气阴亏虚,心火失制,扰动心神;心力衰竭者则易出现“龙雷之火”上浮的情况。以“火郁发之”立法诊治,结合患者既有体质、病性选方用药,辅以解郁透热、宣畅气机、辛开苦降等治法,以升降散、四逆散、栀子豉汤等为代表的方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基于“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疫情下气候、情志、起居习惯等的变化特点,祛除体内瘀滞,清散郁火,宣畅气机,能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的病情变化,这一思路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医的“郁”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病变过程中贯穿始终,而治“郁”关键是治肝,本病从肝气郁结开始,而后出现气血不和、痰湿阻滞,终成痰瘀互结之证,故结合病机“郁”提出了调肝理气,抑肝扶脾,活血化瘀等治法,为治疗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