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全科医生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C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存疾病,但目前我国对基层医疗中2型糖尿病合并CKD综合防治的相关研究证据较少。目的 基于全科医生视角了解社区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监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方法 于2022年5—7月,在北京市某城区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抽取全科医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基于理论域框架(TDF)制订访谈提纲。采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本研究共访谈13名全科医生,受访者从事全科岗位工作的年限为8~22年。研究总结出与TDF中6个领域有关的阻碍因素,分别为知识/技能、对结果 的信念、动机和目标、医疗背景 、资源、行为规范。经过再次提炼,发现缺乏系统的CKD相关知识和技能、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缺乏通畅转诊流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等是社区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监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因素。结论 全科医生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监测和管理中存在不同层面的阻碍因素,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理论域框架分析影响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精准干预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ochrane library、Medline等数据库从建库到2022年6月关于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两位研究者独立识别、提取数据,收集研究特征和方法。采用Nvivo12软件以理论域框架理论域为一级节点对影响因素进行编码,然后使用主题分析提炼二级节点,最后对具体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共有194个编码点被编码到13个理论域,并归纳出31个二级节点;涉及环境和资源、社会/职业角色和认同、结果信念三个理论域的相关节点最多;知识、年龄、自我效能、疾病分期、社会支持、性别、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是对自我管理影响较多的单因素。结论:癌症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涉及理论域框架的绝大多数理论域,并且具有交叉性、多源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潜类别, 并分析不同类别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 于2022年9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troke preven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SPKQ)、脑卒中健康行为问卷(health behavior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 HBS-SP)以及脑卒中健康信念量表(short form-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 SF-HBMS)对1 186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plus 8.3软件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进行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 并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各潜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可分为三个潜类别:健康行为较低-健康责任缺失组(66.9%, n=794)、健康行为中等-依从性欠佳组(11.9%, n=141)和健康行为良好-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4.
378例脑卒中患者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有关脑卒中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年4月1日-2002年3月31日,采用直接询问法对我院37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脑卒中知识、信念、行为调查。结果:脑卒中知识平均得分仅为9.93分(总分19分),脑卒中知识得分与调查对象亲友中有无脑卒中患者、亲友有无从事医疗工作、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信念得分的高低与调查对象脑卒中知识得分呈正相关。行为得分与年龄、性别、亲友中有无脑卒中有关,与知识得分、信念得分无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知识的认识水平普遍偏低,非常有必要在人群中广泛开展脑卒中的健康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超负荷、高血压、电解质紊乱、骨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与其饮食摄入息息相关,因此,做好透析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从主观角度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下透析患者对饮食调整的经历和看法,通过质性研究揭示影响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本质原因,以期为具体化个性化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21年1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访谈收集资料,并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感知威胁、感知障碍、自我效能及成功经验和外部因素。感知威胁影响透析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尤其是感知严重性。感知障碍因素包括主观障碍和客观障碍,主观障碍与饮食建议、饮食习惯和观念、患者体验等有关,共病情况、社交和外出聚餐场合等是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客观障碍。自我效能及成功经验包括树立信念、自我饮食调整、饮食控制习惯养成和坚持运动。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其他社会因素。结论 血透患者对饮食调整行为的感受和认知是十分复杂的,其饮食行为依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的身体活动信念及影响因素,重点发掘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及知觉控制信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位社区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个主题被提炼:(1)身体活动状况,多数老人的交通活动为步行和骑自行车;男性老人较多从事休闲活动,女性老人较多从事家务劳动;(2)身体活动信念,多数老年人认为身体活动对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几个层面收益很大;(3)身体活动影响因素,老年人认为个人健康、经济及内部动机、活动伙伴、家庭与社会支持影响身体活动。结论老年人身体活动量低,但态度积极,应给予更多的社会与环境支持,提高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与家庭支持情况。方法该研究为质性访谈研究。于2022年3月1—15日, 在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8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围绕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疾病自我管理现状及家庭给予的支持情况, 生成的访谈文本用Colaizz 7步分析法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8名受访者中男性2名, 女性6名, 年龄(75.25±3.01)岁, 病程(17.50±8.50)年。访谈内容可归纳为3个主题:疾病管理有困难(在饮食、运动、服药、血糖监测、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及戒除不良习惯等各方面的具体操作上存在困难)、家人支持有帮助(在饮食、运动、服药、血糖监测、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及戒除不良习惯等方面给予支持)、家人支持和其他支持的区别(在饮食习惯、信息分享、情感支持、相互信任以及支持的延续性上家人支持均区别于其他照护或支持系统)。结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一定健康管理意识, 但在科学管理和具体落实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来自家庭成员的监督和支持能更好地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居家生命质量, 且优于其他照护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构建与实证适宜我国文化相关的健康行为理论。在认知-社会影响理论基础上构建文化相关理论模式框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以医学院生微信使用行为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样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多层次抽样的31个大学11 592名医学生。研究论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框架是合理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422.13,df=16,P0.01;GIF=0.986,REM=0.049),其结果显示问题感知信念(P0.01),参照规范与频繁微信使用行为呈现正向关系。感知信念-参照规范影响理论能够解释我国人群健康行为。该理论强调感知信念和参照规范两方面来理解我国人群的健康行为。经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验证,该模型可以用于文化相关健康行为问题的研究和疾病预防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究智慧养老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体系,促进智慧养老平台产品设计、优化和运营。方法/过程对智慧养老平台用户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炼影响智慧养老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结论智慧养老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用户因素、平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提出智慧养老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态度和评价。方法 2021年8—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每家社区选取4名年龄≥65岁居家老年人参与焦点小组访谈, 访谈主题围绕居家养老和居家医疗服务。对录音资料进行文本转录、编码、资料分析, 应用主题框架分析法, 借助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提取、归纳总结, 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名居家老年人, 其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65~83(70.95±4.62)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因素影响;社区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中作用有限;社区居家医疗服务内容有待拓展。结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有需求, 但对居家养老作用有限, 借助远程医疗, 增加社区内服务协调, 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杨廷忠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2):1105-1107
构建与实证适宜我国文化相关的健康行为理论。在认知-社会影响理论基础上构建文化相关理论模式框架,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以医学院生微信使用行为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样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多层次抽样的31个大学11 592名医学生。研究论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框架是合理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422.13,df=16,P<0.01;GIF=0.986,REM=0.049),其结果显示问题感知信念(P<0.01), 参照规范与频繁微信使用行为呈现正向关系。感知信念-参照规范影响理论能够解释我国人群健康行为。该理论强调感知信念和参照规范两方面来理解我国人群的健康行为。经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验证,该模型可以用于文化相关健康行为问题的研究和疾病预防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人居家照护者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体验和看法。方法本研究为质性访谈研究, 2021年8—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居家照护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 对录音文本及时进行转录, 借助NVivo 12软件对文本中出现的非数量信息, 通过节点和编码, 归纳、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访谈9名照护者, 男性2名, 女性7名;年龄49~76(62.8±9.4)岁;照护年限3~48(17±13)年。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共提炼出4个主题:(1)老年人自身状况是影响居家医疗需求的首要因素;(2)居家医疗需求受照护者自身因素影响;(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实现居家医疗的重要途径;(4)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保障力度有待提高。结论老年人居家照护者在使用社区居家医疗服务中的体验受诸多因素影响, 未来应完善居家医疗服务内容, 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居家照护者技能培训, 提高老年人居家生命质量, 促进老年人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苏省建筑生产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健康信念及其与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江苏省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信念与艾滋病预防行为的资料,分析其艾滋病健康信念和艾滋病预防行为及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的艾滋病健康信念得分不高,总分7.2分,其中易感性得分和行为效益得分低于其他两项得分?外来务工人员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8.9%?相关分析显示安全套使用频率与健康信念4个项目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今后可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来设计艾滋病行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病获益感体会,为膀胱肿瘤患者的护理提供新的健康指导。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刻访谈12例膀胱肿瘤患者,利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萃取主题。结果膀胱肿瘤患者的疾病获益感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获得疾病相关知识;获得健康行为(健康意识增强、健康行为改善);"新生命"的意义(社会及家人的影响、人生观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结论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患者从疾病中感知益处,发挥疾病获益感的积极效应,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状况,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信念模型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质量量表对深圳市社区120例高危脑卒中人群进行调查,分析其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总均分为(114.86±7.50)分,条目平均分为(3.28±0.21)分,其中,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最高,感知障碍维度得分最低。高危人群健康行为总均分(128.44±8.51)分,条目平均分为(2.47±0.17)分,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体育运动维度得分最低。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94,P < 0.01)。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越高,健康行为越好,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健康信念中的感知障碍,并在体育运动维度的健康行为方面给予更多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个性化护理模式。统计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生活关系、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冠心病病人136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编号分为2组,单号68例纳入常规组,双号68例纳入观察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健康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且2组护理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1)。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病人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建立健康信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87-90+94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体验需求。方法选择社区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访谈对象,共纳入研究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共15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面对面、半结构、深入会谈方法收集资料。采用现象学7步分析方法分析,根据内容提炼态度、心理、行为、认知方面的体验。结果行为体验主要有寻求个人独立、寻求自我调整、寻求专业指导;态度体验主要有无奈感、迫切感、孤独感;心理体验主要有挫败感、恐惧感;认知体验主要有:对疾病的认知及对健康的认知存在偏差。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面对脑卒中后康复过程中的态度、心理、行为、认知方面存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独特的体验制定身心康复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从宏观上为患者提供群体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全面评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并分析影响其康复的相关因素,构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医院-居家-社区一体化的康复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现场问卷调查形式,对福州某三甲医院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奥马哈系统中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及健康相关行为四个领域内的42个健康问题,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研究。结果 83%的患者存在环境领域相关问题,81%的患者存在社会心理领域相关问题,100%的患者存在生理领域相关问题,100%的患者存在健康相关行为领域问题。结论应用奥马哈系统评估可及时发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存在的护理问题,早期实施干预,使患者需求及时得到满足,生存质量得以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