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2/E6、含CUB结构域蛋白1(CDCP1)、RAS相关结构域蛋白2A基因(RASSF2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级别、局部免疫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58例高危型HPV(HR-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级别患者HPV E2/E6、CDCP1、RASSF2A甲基化水平,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转阴组(n=132)、持续感染组(n=26),比较两组HPV E2/E6、CDCP1 mRNA、RASSF2A mRNA、局部免疫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探讨HR-HPV持续感染影响因素,评估上述指标预测HR-HPV持续感染的效能。结果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CDCP1阳性率、RASSF2A mRNA、CDCP1 mRNA高于无宫颈上皮内病变(NSIL)、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HPV E2/E6、RASSF2A mRNA低于NSIL、LSIL患者(P0.05)。HPV E2/E6、RASSF2A mRNA与CD4~+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CDCP1 mRNA与CD4~+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P0.05);HPV E2/E6、CDCP1 mRNA、RASSF2A mRNA是HR-HPV持续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HPV E2/E6+CDCP1 mRNA+RASSF2A mRNA预测HR-HPV持续感染的AUC最大,为0.887。结论 HPV E2/E6、CDCP1、RASSF2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级别、局部免疫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对临床预测HR-HPV持续感染、评估宫颈病变级别、预防宫颈癌变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疑似宫颈病变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后分为正常宫颈组和宫颈病变组,其中宫颈病变组又分为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癌组。对比各组HPV感染率及各组患者文化程度、首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组HPV总感染率与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正常宫颈组HPV总感染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上皮内瘤变组HPV总感染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文化程度与首次性生活年龄与HPV感染有关且两者属于危险因素(P0.05,OR1),流产次数与HPV感染无关(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但与宫颈病变类型无关,文化程度较低与首次性生活年龄较小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疑似宫颈病变来我院就诊的8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检测及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技术(HC2-HPV-DNA)检测,并在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慢性炎症组、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癌组。对比各组HPV感染率及hr HPV的病毒载量,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并确定HPV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慢性炎症组HPV总感染率与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慢性炎症组HPV总感染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慢性炎症组hr HPV病毒载量与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慢性炎症组hr 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5)。流产次数多、首次性生活年龄小和教育文化程度低属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病因之一,但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无关,只与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有关,流产次数多、首次性生活年龄小和教育文化程度低属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宫颈单纯非HPV16/18感染行阴道镜筛查的必要性,并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探讨其罹患高级别病变的风险。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进行宫颈筛查的900例样本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纳入高级别组(n=210),低级别病变患者纳入低级别组(n=69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诺莫图评价不同临床因素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价值。结果高级别组中流产次数≥3次、特殊类型HPV感染、宫颈锥切病史、性伴侣数量≥2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流产次数≥3次、特殊类型HPV感染、宫颈锥切病史、性伴侣数量≥2人均为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因素;将流产次数、特殊类型HPV感染、宫颈锥切病史、性伴侣数量纳入诺莫图分析,结果可见流产次数≥3次、性伴侣数量≥2人的分值较高;通过内部校准模式进行诺莫图预测效能的评估,其一致性系数C-Index=0.956(0.915~0.997),一致性评价较为理想。校准曲线平均误差为0.03,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准确性较高。结论对于部分宫颈单纯非HPV16/18感染的门诊人群,特别是对于流产次数≥3次、性伴侣数量≥2人的人群,转诊阴道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育龄女性阴道性传播感染(STIs)病原体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50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阳性组(n=58)和HPV阴性组(n=9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结合导流杂交法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STIs病原体、HPV和子宫细胞学检测。结果 在STIs病原体感染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率最高(58.0%),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UU、微小脲原体6型(Uup6)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001;χ2=12.397,P=0.001;χ2=5.510,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Uup6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974,95%CI:1.164~7.602,P<0.05)。宫颈细胞学正常组和宫颈细胞学异常组UU和Uup6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00例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13种HPV检测,以探求育龄期妇女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22,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HPV感染以58亚型最为常见,对照组患者HPV感染以18亚型最为常见;III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II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I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χ~2=4.29、4.78,均P0.05);乳突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颗粒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χ~2=4.60、4.02,均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密切相关,HPV感染妇女一旦发生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经常是程度重、分型差,因此,HPV感染的检测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涂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Nr-CWS)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并宫颈上皮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HPV转阴率和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95例HPV感染并CIN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所有患者均行LEEP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Nr-CWS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HPV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情况,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宫颈局部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及IL-10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vs.30.42%、72.92%vs.51.06%,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vs.59.57%,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及阴道灌洗液IFN-γ、IL-2较治疗前升高,而阴道灌洗液IL-10降低,且观察组上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的关系及对术后病变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确诊宫颈病变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A组(18~35岁)42例,B组(36~55岁)36例,C组(>55岁)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HPV检查,计算HPV载量,术后随访1年,于末次随访检测HPV,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和术后未复发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各级宫颈病变的HPV载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病变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各级宫颈病变HPV载量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各级宫颈病变HPV载量均高于B组,B组均高于C组(P<0.05),其中慢性宫颈炎HPV载量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Ⅰ低于CINⅡ~Ⅲ,CINⅡ~Ⅲ低于宫颈癌,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绝经、切缘状态、术后H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宫保散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对宫颈癌前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74例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EE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保散局部涂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PV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86.49%和91.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和64.8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少HPV病毒载量,提高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6):22-24
目的:探讨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阴道病原体感染的疗效,研究的病原体主要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及常见的阴道感染菌群如链球菌、大肠杆菌。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患者16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所有样本个体均有生育史。所选样本个体均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宫颈LEEP术治疗,且术前均进行相关病原菌的检测,手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对相关病原菌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随访资料均得到及时反馈,该166例患者宫颈LEEP术前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1);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常见的阴道感染菌群如链球菌、大肠杆菌的感染率在手术前后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HPV感染率明显下降;对于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效果较差,而对于常见的阴道感染菌群不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影响切缘阴性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宫颈上皮内肿瘤残留/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四院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在诊治的25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包括临床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活检。用Kaplan-Meer方法分析平均复发时间,而用对数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残留/复发CIN的预测因子。结果在87名切缘阴性的患者中确认了8例残留/复发的病例(9.2%)。在单因素分析中,后续的细胞学检查异常(P0.001),锥切方法(P=0.017),HPV阳性(P0.001),HPV感染后持续感染(P0.001),相同基因型HPV持续感染(P0.001),HPV锥切术后18个月阳性(P0.001),是残留/复发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术后HPV的持续感染(P=0.035)、锥切术后18个月HPV阳性(P=0.017),随访细胞学检查异常(P0.001)会增加残留/复发CIN的风险。结论在随访期间,持续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存在残留/复发CIN的高风险,应进行密切监测。HPV感染者在术后18个月之内转为阴性的复发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科学》2015,(11):82-85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接受的381例患者进行HPV和TCT检查,其中对两种检查均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病理活检。结果:381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18例HPV阳性患者,阳性率为30.9%。将381例患者分为5个年龄组,其中18~28岁年龄组的HPV阳性率最高,为44.0%。118例HPV阳性患者经检测共62例TCT阳性患者,符合率为52.5%,说明在宫颈病变中,HPV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TCT。TCT检查阳性组和NLM组相比,高危型HPV和HPV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CT检查和HPV检测同时为阳性的62例标本进行宫颈病理活检。在各级别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与低危型HPV感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提高单一HPV亚型感染呈上升趋势,与多种HPV亚型感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检查阳性的62例患者,与最终组织活检结果对照,TCT检查LSIL诊断符合率为72.9%,HSIL的符合率为83.3%,SCC的符合率为100.0%。这说明在TCT检查阳性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病理活检的最后定性,联合应用后能够显著提高对宫颈疾病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结论:HPV-DNA联合TCT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效率,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hnRNP E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8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hnRNP E1蛋白的表达。根据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5)和未复发组(n=65),分析hnRNP E1蛋白表达与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影响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复发组宫颈癌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脉管浸润、宫旁浸润、hnRNP E1蛋白表达与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有脉管浸润、有宫旁浸润、hnRNP E1蛋白阴性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对宫颈癌前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97例宫颈癌前病变且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研究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HPV转阴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研究组HPV总转阴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能够提高转阴率,强化患者免疫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对高危型HPV具有较理想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补肾柔肝法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吲哚胺-2,3-二氧酶(IDO)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柔肝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HPV转阴率,宫颈病变组织中IDO、炎症因子阳性表达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宫颈病变组织中ID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组人干扰素单独治疗相比,联合补肾柔肝法能显著提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会降低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组织中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和浙大妇产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后送往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均行HPV-DNA检测,手术后上级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病变组织中的P-Akt表达情况进行测定,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慢性宫颈炎患者各35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P-Akt表达阳性率。并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与P-Akt表达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慢性宫颈炎患者的P-Ak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80.0%和20.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患者的P-Akt阳性表达率(95.2%)也显著高于HPV感染阴性的患者(2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kt阳性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HPV感染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转阴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173例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对术后6个月HPV转阴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正常组(60例)、CINⅠ级组(68例)、CINⅡ级组(59例)、CINⅢ级组(46例)的HPV感染率分别为18.3%、63.2%、81.4%、95.7%。年龄、病毒负荷量、病理切缘、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配偶性伴侣个数等6项影响HPV转阴率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增加而上升,严密检测HPV有利于预警病情发展,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年龄、病毒负荷量、病理切缘、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配偶性伴侣是HPV转阴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与CA复发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收集107例女性CA患者及65例正常女性患者的宫颈拭子,将其分为高复发组(52例)、低复发组(55例)和正常对照组(65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宫颈中是否存在HPV病毒及其亚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复发组中67.3%(35/52)例检测出HPV病毒,低复发组中34.5%(19/55)检测出HPV病毒,正常对照组4.6%(3/65)检测出HPV病毒,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CA患者宫颈中存在HPV病毒感染的潜在病灶可能是CA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与CA复发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收集107例女性CA患者及65例正常女性患者的宫颈拭子,将其分为高复发组(52例)、低复发组(55例)和正常对照组(65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宫颈中是否存在HPV病毒及其亚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复发组中67.3%(35/52)例检测出HPV病毒,低复发组中34.5%(19/55)检测出HPV病毒,正常对照组4.6%(3/65)检测出HPV病毒,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CA患者宫颈中存在HPV病毒感染的潜在病灶可能是CA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6例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3例。实验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阴道塞入,每次1枚,隔日1次,连用1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双唑泰栓阴道塞入,每次1枚,隔日1次,亦连用15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9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14,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宫颈HPV亚临床感染具有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