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红细胞压积(HCT)、降钙素原(PC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68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104)和重症组(n=64),根据患者28天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n=136)和死亡组(n=32),比较组间血清HCT、PCT、ALB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HCT、PCT、ALB对AP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HCT、ALB水平均低于轻症组,PCT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死亡组血清HCT、ALB水平均低于生存组,PCT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以血清PCT>85.48 mg/L,ALB<36.43 g/L为截断点,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0.864,以血清HCT>36.77%为截断点,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的AUC<0.7;以血清HCT>35.87%、PCT>92.78 mg/L、ALB<35.62 g/L为截断点,联合预测AP患者28天内死亡风险高的AUC为0.911,敏感度为96.0%,特异性为71.2%,预测价值显著优于HCT、PCT、ALB单独检测(P<0.05)。结论重症、28天死亡的AP患者与轻症、好转患者相比,血清PCT水平升高,HCT、ALB水平降低,PCT、ALB可较准确判断AP严重程度,PCT、HCT、ALB三者联合可以为AP患者28天死亡风险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诊脓毒症患者28d病死预测中,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研究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急诊科接诊的脓毒症患者164例,分为脓毒症组(n=82)、重脓毒症组(n=55)、感染休克组(n=27),选择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各组的PCT、D-二聚体水平。根据进入研究28d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各组PCT、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独立预测因子,并以生存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164例脓毒症患者PC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PCT、D-二聚体高于脓毒症组(P0.05)。对患者28d预后情况了解显示,164例脓毒症患者共6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与PCT、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T、D-二聚体不同情况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生存组与死亡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7 5,P2=0.001 7)。结论在脓毒症28d预后预测中,PCT、D-二聚体均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35)、严重脓毒症组(n=25)、感染性休克组(n=20)。随访1年,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24)与存活组(n=56),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结果感染性休克组患者的血清PCT[(17.97±1.84) ng/ml]、D-D [(5.13±0.58)mg/L]水平及死亡率(3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 [(3.47±1.06) ng/ml]、D-D[(1.60±0.34) mg/L]水平、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10.55±1.49) ng/ml]、D-D[(3.35±0.42)mg/L]水平及死亡率(2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和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6.01±1.27) ng/ml]、D-D [(2.14±0.72) 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19.34±2.11) ng/ml]、D-D[(5.78±1.24) mg/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均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和D-D水平可有效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并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烧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烧伤外科收治的160例烧伤患者,根据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110)及非感染组(n=50),感染组根据感染程度又分为脓毒症组(n=48)及局部感染组(n=62),感染组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n=52)及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n=58);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4,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异曲线(ROC曲线)分析CRP、CD64、PCT在感染性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烧伤患者中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血清CD64、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血清CRP、CD64、PCT在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5.2%、75.8%、71.8%,特异度分别为51.8%、50.2%、96.8%;血清CRP、CD64、PCT在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36.3%、39.2%、40.8%,特异度分别为55.5%、55.6%、52.2%。结论血清CD64、PCT可作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烧伤患者的鉴别指标,其中PCT对于鉴别烧伤患者革兰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感染性烧伤患者诊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内毒素(LPS)检测在评估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脓毒症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37)、严重脓毒症组(n=35)和脓毒症休克组(n=18),根据住院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74)和死亡组(n=16)。检测患者入住ICU后24 h内的血清PCT、Lac、LPS水平,比较3组上述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PCT、Lac、内毒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的血清PCT、Lac、LPS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存组血清PCT、Lac、LPS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 0. 05)。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Lac、LPS水平与入院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早期加强血清PCT、Lac、LPS水平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进展、指导临床干预措施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 ceptor-1,sTREM-1)水平检测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d scale,GCS)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42例,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32)。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10,13~15分)、中度组(n=79,9~12分)和重度组(n=53,3~8分)。比较各组血清PCT及sTREM-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sTREM-1及GCS评分预测TBI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PCT(1.91±1.06ng/ml vs 0.48±0.30ng/ml)及sTREM-1(60.28±9.74pg/ml vs 36.50±6.83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84, 8.117,均P<0.01)。重度组血清PCT(1.74±0.95ng/ml vs 0.63±0.38ng/ml)及sTREM-1(53.90±8.32pg/ml vs 42.70±7.26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6, 6.974,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TREM-1及GCS评分三项联合预测TB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28,95%CI :0.870~0.991)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和87.0%。结论 血清PCT及sTREM-1水平升高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GCS评分对TBI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抗菌肽LL-37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分为脓毒性休克组44例和脓毒症组46例,另选择同期轻度感染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清抗菌肽LL-37、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抗菌肽LL-37、PCT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随访28 d,根据预后的不同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水平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菌肽LL-37联合PCT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hs-CRP、IL-6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抗菌肽LL-37、PCT分别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803、0.826,P=0.024、0.019),也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4、0.811,P=0.029、0.022)。死亡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抗菌肽LL-37、PCT和SOFA评分均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2.913、2.887、2.457,P=0.029、0.036、0.045)。ROC曲线显示,血清抗菌肽LL-37联合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访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82.4%。结论血清抗菌肽LL-37与PCT水平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并预测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观察患者在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第1、2、4d及从ICU病房转出或者死亡前的血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按照预后情况进行分组,从ICU病房转出患者共110例纳入生存组,死亡组70例。结果在进入ICU治疗第1天,2组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开始,生存组患者的血清PCT检测结果出现显著性下降,且直至转出ICU,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组则从第2天开始,血清PCT的检测结果明显升高,且呈现持续升高趋势,2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检测比较,生存组为(27.83±4.8)%,死亡组为(9.2±2.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进入ICU后,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6h动脉血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27.83±4.8)%,及(9.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3,P0.05)。结论由持续性升高的PCT水平可见患者病情呈加重趋势,而血乳酸清除率是全身灌注及氧代谢的关键指标,其水平升高也反映了无氧代谢的增多,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CD8+比值、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21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归情况将其分为病死组62例,生存组152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在有无糖尿病史,是否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真菌感染、急性肾损伤(AKI),有无抗凝治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以及入院时、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急性发作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四川省康复医院内二科收治的9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患者出院6个月内急性发作再入院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急性发作再入院将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n=27)和未急性发作组(n=71),分析2组患者出院时的血清PCT、hs-CRP、BNP水平;再根据患者30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8)和预后良好组(n=70),比较2组入院时的血清PCT、hs-CRP以及BN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PCT、hs-CRP以及BNP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发作组与未急性发作组出院时的血清PCT、hs-CRP、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入院时血清PCT、hs-CRP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的血清PCT、hs-CRP以及BNP水平对预后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监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脓毒血症患者分别在人ICU第1、3、5、7天进行PCT和PLT检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60例)和死亡组(n=30),比较两组间PCT、PIJT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CT明显增高,且持续保持较高水平(P〈O.05);PLT明显下降,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5)。PCT、PIJ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PCT、PLT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对预测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分为研究组(合并休克,45例)和对照组(未合并休克,3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治疗,治疗14d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成生存组与死亡组,入院时、入院24h与治疗14d均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检测患者血清PCT、IL-6、CRP水平与外周血WBC计数,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入院时4项指标的差异、比较研究组死亡患者和生存患者在治疗24h和14d后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PCT、IL-6、CRP和WBC 4项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研究组生存35例,死亡10例,研究组生存患者治疗后24h、14d的血液PCT、IL-6、CRP和WBC水平都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56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D4+/CD8+比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PCT、CD4+/CD8+水平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PCT、CD4+/CD8+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脓毒血症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18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选取同时间段92名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AA、PCT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分析SAA、PCT联合淋巴细胞计数对脓毒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SAA、PCT水平较对照组高、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共37例患者死亡,81例患者存活。死亡组SAA、PCT水平较生存组高、淋巴细胞计数较生存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PCT、淋巴细胞计数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AUC为0.873[95%CI(0.795~0.950)](P<0.05)。结论 SAA、PCT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联合检测上述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又称Preseps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重症肺炎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9例,根据患者治疗10天后的临床归转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4)以及预后不良组(n=35)。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3天和入院5天的血清Presepsin,ICAM-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resepsin,ICAM-1与PCT及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个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 各个时间点预后不良组的血清Presepsin,ICAM-1,PCT水平以及APACHE II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8~8.331,均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Presepsin,ICAM-1水平呈下降趋势,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8~7.661,均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Presepsin,ICAM-1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4~1.714,均P>0.05)。各个时间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resepsin与ICAM-1,PCT及APACHE I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11~0.442,均P<0.05),ICAM-1与PCT及APACHE I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02~0.374,均P<0.05)。入院5天 Presepsin和ICAM-1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5%CI:0.802~0.957),0.843(95%CI:0.745~0.942)。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resepsin,ICAM-1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辅助临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酸、48 h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142)和死亡组(n=6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乳酸、48 h乳酸清除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合并症等指标。多因素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脓毒症预后预测的Nomogram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202例脓毒症患者中,90 d死亡的共60例。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PCT、CRP、乳酸、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48 h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091, P=0.011)、乳酸(OR=1.589, P<0.01)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48 h乳酸清除率(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水平与疾病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收治的TBI患者117例,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5)和死亡组(n=32)。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8,13~15分)、中度组(n=62,9~12分)和重度组(n=47,3~8分)。比较各组血清IL-1 β, MMP-9及TSPO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β, MMP-9及TSPO水平预测TBI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IL-1β(78.35±25.16ng/L),MMP-9(65.90±20.28 ng/L)及TSPO(8.26±3.15 ng/L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46.20±11.38ng/L,27.63±6.82ng/L和2.17±0.7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40,14.713和15.258,均P<0.001)。重度组血清IL-1β(72.74±23.90 ng/L),MMP-9(60.82±19.12 ng/L)及TSPO(6.70±2.84 ng/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51.36±13.15 ng/L,31.74±7.08ng/L和3.52±1.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26,11.510和10.417,均P<0.001)。ROC曲线显示,IL-1 β, MMP-9及TSPO三项联合预测TB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28,95%CI :0.870~0.991)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和87.6%。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IL-1 β, MMP-9及TSPO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5~0.817,均P<0.001)。结论 血清IL-1β,MMP-9及TSPO水平升高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三项联合检测对评估TBI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二胺氧化酶( 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 2019年 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 80例脓毒症患者及 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AGI)分为非 AGI组(n=35),AGI组(n=45)。根据入院 28天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 n=51)与死亡组( n=29)。比较各组患者血清 I-FABP,DAO及其他临床特征,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 28天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 AGI组和 AGI组患者 I-FABP(20.28±3.37, 26.15±4.67μg/L vs 17.16±2.44 μg/L),DAO(2.49±0.63, 3.28±0.87mmol/L vs 1.31±0.34 mmol/L)水平升高( F=65.92, 94.24, P<0.05);与非 AGI组比较, AGI组 I-FABP,DAO水平亦显著升高( P<0.05)。I-FABP,DAO与 CRP,D-乳酸呈显著正相关( r=0.415,0.477,0.426和 0.465,均 P<0.05),而与 TNF-α,IL-6无明显相关性( 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较大, MV时间明显延长, CRP,PCT,APACHE II评分, SOFA评分, AGI评分, I-FABP,DAO显著升高( t=2.27~11.21,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 OR=3.13,95%CI:1.67~4.48), AGI分级( OR=2.36,95%CI:1.38~3.49),I-FABP(OR=1.73,95%CI:1.24~2.51),DAO(OR=1.42,95%CI:1.13~1.84)均是 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χ2=9.37~20.67,均 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 I-FABP和 DAO明显升高,与 CRP和 D-乳酸间有良好相关性,可反映早期肠组织损伤,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感染性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特点,探讨PCT的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①两组患者第一天的PCT均明显增加(14.4±3.2 μg/L与16.7±3.9μ g/L),但二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血PCT 在入院后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存活组下降大于死亡组,并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PCT均明显增加,PCT水平可以有效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血PCT的动态变化能有效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2例(脓毒血症组)及同时间段内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72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并记录脓毒血症组21 d内预后(死亡或好转)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血症组中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未休克脓毒症患者(P<0.01);脓毒血症组病死率为19.44%,住院21 d内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对于脓毒血症的早期的诊断及预后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