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之一,它在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多种器官的感染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然而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了解沙眼衣原体感染致病机制、免疫、病理、疾病进展过程以及治疗药物疗效和毒性观察、疫苗研制和疫苗免疫效果评定等的有利桥梁。  相似文献   

4.
5.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筛查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已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增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筛查可以指导有效的预防性干预,主要针对高危人群,筛查试验较多选用聚合酶链反应或连接酶链反应。筛查是控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女性性工作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广东省云浮市农村地区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250例女性性工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学特征。采集静脉血进行梅毒和HIV的检测,采集尿液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为22.00%(55/250),淋球菌感染率为11.60%(29/250),梅毒感染率为0.80%(2/250),无HIV感染。55例衣原体感染人群中,淋球菌感染率为40.00%,无梅毒感染者。月收入越低(OR=3.052)、教育程度越低(OR=2.611)、最近一个月不持续使用安全套(OR=3.226)和平均每周性伴数量越多(OR=2.109)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越高。结论农村地区的女性性工作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女性性工作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和健康宣教,提高自我防控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MSM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淋病感染情况、高危行为及求医行为特征,分析CT、NG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并招募符合条件的MSM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调查方式对其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及求医行为等进行调查,采集尿液标本和/或咽拭子及肛拭子标本进行CT、NG核酸检测。结果 共调查MSM人群933人,MSM人群CT感染率13.29%,民族是CT感染的影响因素;NG感染率8.14%,民族、最近一年是否患过性病是NG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云南省MSM人群CT和NG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干预工作,加强性病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9.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以相当一部分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特异,而一部分患者持续感染及复发为特 点,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其治疗以抗生素 的使用为主,而针对衣原体持续感染的治疗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0.
沙眼衣原体在生殖器官引起的感染对生殖健康影响较大,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多发于性活动活跃的人群中,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女性与男性的感染率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差异,并且预防和治疗妊娠期沙眼衣原体感染,对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非常重要。除了年龄、性别之外,还有其他的社会行为因素影响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与异位妊娠以及男性不育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尚无明确定论。总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发病率高,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相关筛查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迁延现象及其原因;回顾经正规治疗且符合随访条件的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1788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及随访状况.结果: 经正规治疗,1个月后阳性检出率为24.05%、3个月为20.58%、6个月为12.198%,更改方案治疗,1年时仍有4.81%的病人呈顽固抵抗,其中以女性为多;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过程迁延、持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郭秀军(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630037)目前,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早已超过梅毒、淋病,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病原体可以导致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1),亦可引起...  相似文献   

13.
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之一,它在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多种器官的感染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然而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了解沙眼衣原体感染致病机制、免疫、病理、疾病进展过程以及治疗药物疗效和毒性观察、疫苗研制和疫苗免疫效果评定等的有利桥梁。  相似文献   

14.
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 ,该病在国内外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国外以及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甚至超过淋病。该病表现多样 ,在男性表现为尿道炎、附睾炎、睾丸炎、前列腺炎 ,在女性表现为阴道炎、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 ,甚至导致不孕症。NGU病原体种类多 ,主要为沙眼衣原体 ,而且沙眼衣原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致病机制不甚清楚 ,因此建立有效动物模型对研究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免疫、以及该病原体所致NGU治疗、药物疗效及毒性观察、疫苗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沙眼衣原体泌尿…  相似文献   

15.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眼衣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其发生、传播和流行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综合国外有关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尤其是流行病学的文献 ,就其病原学、流行状况、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澄江县664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用ChlamydiaEIA法检测宫颈CT抗原。结果:CT感染率为4.97%,其中60.6%属无症状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配偶有生殖道感染症状、阴道炎史、离婚、共用洗脸洗脚和洗会阴用具、月经初潮年龄在15岁以后、闭经、文化程度低及贫困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中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32.48/10万增长到2015年的37.18/10万,年均增长1.95%.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很大,最高达615.99/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于华北部分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各年报告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有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61∶1下降至2015年的0.46∶1.高发年龄段为20~44岁性活跃人群,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 ~ 29岁(116.72/10万~142.98/10万),以15~ 19岁年龄组增幅最大(10.06%).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66.00%~74.22%),其次为妇科医院与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专科医院.结论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重视该病的防治,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孕妇、盆腔炎患者和STD门诊男女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休病原学、血清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与对照人群进行比较。方法 细胞培养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酶免疫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沙眼衣原体抗体。结果 孕妇、盆腔炎患者和STD男女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3%,6.7%,20.4%和15.6%;血清沙眼衣原本酶免疫法检测IgG/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方法IgG抗体阳性率分别46.7  相似文献   

19.
重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genital chlamydial infections,GCI)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就GCI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要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观察不同基因型别引起小鼠生殖道局部黏膜组织变化的差异。方法:将105只6~7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五组实验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分别在阴道内接种E、F、J、K、H型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接种SPG,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于不同时间分别取宫颈、子宫、输卵管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接种Ct后7 d,观察宫颈黏膜炎症反应程度,E组比J、K、H组重;接种Ct后35 d,J、K、H组小鼠上生殖道出现严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子宫肿胀、积脓积液,输卵管扩张积水、纤维化、管腔变窄等,E、F组小鼠未见明显上述改变。结论:Ct基因型别间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感染时期表现不同。E、F型Ct主要引起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上行感染不明显;J、K、H型Ct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容易出现上行感染并导致严重的子宫输卵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