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湿体质是由于水液停聚凝而成痰所致,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土壤”。“脾主为卫”是对脾脏防病祛邪功能的高度概括。“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痰湿体质者代谢紊乱的重要病理因素,然而其微观机制尚不清晰。“脾主为卫”与肠道黏膜免疫有同质的学术内涵,从肠道黏膜免疫的角度出发,可以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作出新的科学解读。痰湿体质者存在低度慢性炎症状态,可进一步发展为胰岛素抵抗及代谢性疾病,而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失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脾主为卫”理论,采用中医益气健脾治法可有效调节肠道黏膜免疫,进而改善代谢紊乱,为痰湿体质的临床调体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脾主为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主为卫”含保卫机体、抗邪防病之意 ,是脾脏的核心功能 ,是已知脾功能的综合体现 ;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传、虽病易愈。脾为后天之本是其主卫的内在机制 ,脾还与其他脏腑、体窍密切相关 ,有着主卫功能的广泛体现。运化失职、气血失和、转枢失调、气火失常是脾主卫失常的病理基础 ;脾主卫失常在发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乃百病之终始 ,补脾、祛湿、调它脏是常用的恢复脾主卫之功的方法。临证健脾 ,既可补先天之不足 ,又能复机体之气化 ,无论虚实之证均须顾脾。“脾主为卫”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 :未病健脾防其发 ,欲病健脾防其作 ,已病健脾防其变  相似文献   

3.
胰腺疾病多责于脾,中医从脾论治胰腺癌可有效延缓其演变进程,但缺少理论支持,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对“脾为之卫”内涵的阐发,认为“脾为之卫”是机体护卫功能的高度概括,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脾主运化”。胰腺癌患者分泌功能异常,胆汁、胰液排出受阻而造成“脾失运化”,导致“脾为之卫”向“脾失之卫”的病理转变,或为胰腺癌演进的核心环节。“脾伤卫弱→脾损卫伐→脾衰卫溃”这一病理演变进程与现代研究中胰腺癌的演变进程高度契合,合理解释了治脾以延缓胰腺癌演进效果显著的机理所在,维护和恢复“脾为之卫”的功能,以重塑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是延缓胰腺癌演进的关键。结合现代研究,总结出清脾以复卫气、健脾以行卫气、补脾以生卫气三大治脾调卫策略,以期为临床辨治胰腺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被认为是多种肠道疾病发生的先兆,预示着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认为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机制与肠黏膜通透性增高有关。以中医理论的角度考虑,脾为之卫,为后天之本,与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存在密切关系。肠黏膜通透性的增高可能与脾气虚、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免疫激活相关。该文目的在于探讨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与IBD、IBS发病机制和脾气虚的关系,寻求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从而阻断肠黏膜通透性增高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脾为之卫"理论认为,脾胃助生卫气,卫气御外防护,形成人体屏障,即脾行卫之功。脾不足是痹证发生的根本原因,感受风寒湿邪是外因,痰、瘀既是直接病因也是病理产物。由于卫气的生成需经过饮入胃-胃腐熟-脾运化-小肠泌别-大肠传化五个步骤,故大肠功能完整亦是脾行使卫外防御机能的基础。西医研究证实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肠道黏膜免疫部位在肠,功能属脾,与中医"脾为之卫"理论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肠道微生态系统与中医脾胃理论探讨从脾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机理。分析认为,脾主运化升清、脾为之卫的生理特性与肠道的消化吸收、免疫调控的功能相契合;健运脾胃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恢复;健脾益气类中药及复方制剂可显著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调整菌群失衡状态,在恢复肠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故肠道微生态、脾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三者关系密切,从脾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现代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金鑫  黎丽群  黄茂光  罗峰  李玉玲  陈月莹  谢胜 《广西医学》2023,(24):3058-3060+306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其特点是腹痛、排泄物的含水量增加。该病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损伤是IBS-D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而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是肠机械屏障的基础结构,可维持肠道隔绝外界病原体的功能,若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机械屏障功能受损,肠道不能有效地隔绝肠腔细菌,会诱发免疫应答,进而加重IBS-D病情,故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是治疗IBS-D的重要策略。传统医学“脾为之卫”是指消化系统固护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这与现代医学中正常的肠道机械屏障结构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观点相符。背俞指针疗法是谢胜教授研创的特色中医外治疗法,其通过手法刺激机体膀胱经背俞穴,调节膀胱经经气运行,从而恢复脾胃枢机之升降,即“以俞调枢”。研究证实,背俞指针疗法可明显遏制IBS-D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因此,本文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探讨IBS-D的中医病机、紧密连接蛋白在IBS-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背俞指针疗法防治IBS-D的作用机制与可行性,以期为IBS-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脾虚与免疫的研究概况福建中医学院95级中基研究生(福州350003)黄春丽指导老师郑家铿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中州而灌溉四旁,脾的功能健旺,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中医“脾为之卫”(《灵枢·五癃津液别》)、“四季脾旺不受邪”(《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伴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上以血尿反复发作为特点,但可呈现以无症状血尿到急进型肾炎间各种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通过对IgA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来指导临床诊治。本文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系膜细胞等方面分析IgA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对IgA肾病的西医研究状况进行总结。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发生与遗传及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IgA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不断沉积损伤肾小球,并通过旁路途径使补体活化,白细胞聚集,炎症细胞激活或肾小球固有细胞活化。释放炎症因予、细胞因子加重肾小球损伤。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IgAN)为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是一种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且预后不良,最终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犤1犦。1发病机制与预后1.1西医对该病的认识IgAN的发病有多种因素,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该病是循环免疫复合物、多聚IgA分子等大分子聚合物介导的肾小球疾病;也有原位自体抗原致病的可能。黏膜免疫屏障的减弱、机体对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的减低及IgA产生的调节紊乱导致的机体免疫紊乱,是IgAN的重要发病因素。大分子…  相似文献   

12.
“脾者主为卫”,语出《灵枢·师传》。它是指脾胃具有祛病邪、防病传,护卫脏腑机体的功能。历代医家对此,学验颇多,惜其散而不彰。而近代学者,又涉猎甚少。本文拟对“脾者主为卫”之机理作一初步的讨论。一、祛病邪脾胃为正气之本正气,为人体生命机能之总称,亦指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基于肠道菌群,从脾的生理功能及健脾类方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等方面,探讨以脾为中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行性。肠道菌群之增强机体免疫及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与中医脾脏的抵御外邪、运化水谷精微等生理功能相似,脾失健运形成痰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基础。中医经典健脾除湿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应以健脾除湿化痰药物为主,兼予补肾填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在肺、肠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已揭示肺与大肠在组织来源、黏膜免疫上的联系,初步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调节机制,并将此理论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肺肠难治病的治疗,获得可靠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肺与大肠解剖上的同质性促使了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黏膜免疫及固有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是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调节机制之一。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和补益类中药通过调节肺-肠黏膜免疫功能治疗肺、肠疾病,成为“肺肠同治”创新药物研发的候选药物。然而,上述两类中药现有免疫调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分泌型IgA、细胞因子等表达水平及固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上,对与之相关的气道、肠道黏液高分泌、肺及肠道黏膜屏障免疫细胞功能改变、肺-肠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动态过程及肺-肠局部微生态的干预作用,以及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与其调节肺-肠黏膜免疫作用间的相关性和生物学基础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肺、肠共同拥有的黏膜免疫系统切入,从黏膜固有淋巴细胞归巢角度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并综述对肺、肠黏膜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的深入阐释及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琳娜  吴婷 《医学综述》2009,15(1):104-10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病情加剧、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肠道免疫屏障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黏膜免疫构成机体防止肠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SAP早期常发生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使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减弱。因此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与SAP的肠源性感染密切相关。本文就SAP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林剑 《中外医疗》2011,30(4):21-22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资料也表明,本病与患者的免疫功能为乱关系密切,但其发病机理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IL-2,IL-6及TNF-α的作用及其重要。本次实验主要是观察雷公藤多甙片对IgA肾病患者血清中IL-2,IL-6及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肠道菌群失调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互为因果,肠道菌群结构的紊乱、肠道物质环境的改变以及肠道代谢物的变化皆可导致HUA的发生。中医“脾”之功能健运是肠道稳态的重要条件,而脾失运化则是HUA病机的核心。通过论述肠道菌群、脾与HUA三者之间的关联,探讨HUA的病机特点及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赖恒  沈清 《黑龙江医学》2019,43(1):92-95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与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的异常激活及慢性炎症状态相关,其中以扁桃体、肠黏膜免疫系统最为重要。黏膜免疫系统通过黏膜表面微生物群、食物成分、异常免疫应答等介导IgAN发病。目前与之相应的治疗研究热点:扁桃体切除术尚存争议、肠黏膜靶向激素治疗需进一步确证,而调节肠道菌群、控制食物种类、综合治疗等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肥胖病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造成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晰。目前,对单纯性肥胖病病因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相关分子机制、遗传因素及基因分析方面。而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其代谢途径的紊乱会影响宿主的肥胖和代谢,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病相关性的发现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靶点提供思路,如脾失运化是导致肥胖的关键病因之一。未来,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脾失运化的机制,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促进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肥胖。  相似文献   

20.
正脾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型,《灵枢·五瘾津液别》云:"脾为之卫",指出脾具有护卫机体的功能。其后张仲景首次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充养全身,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李东垣《脾胃论》中也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有关脾胃生理及病理的论述,均反映"脾(胃)"与机体防御机能(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