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药物炮制"洗法"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对《伤寒论》原文和中药学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伤寒论》中药物的洗法有"酒洗法""水洗法"两种,二者都有其独特的用意和机理。结论:《伤寒论》中药物炮制"洗法"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地榆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等功效。《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地榆炮制品为:地榆、地榆炭两种。据资料表明,地榆尚有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本文对地榆历代炮制方法及中医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处方用药疗效卓著,沿用千余年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究其原因除了辨证精确,论治恰当,处方配伍巧妙合理之外,与其讲究药材的修合炮制分不开。《伤寒论》介绍炮制药材50余种,占全书所用药材的三分之一。炮制方法18种、包括切、擘、碎,去皮尖、去皮、去心、去穰、去节、炒、炙、酒炒、酒焙、炮、烧灰、洗、漂、熬、酒渍等,内容十分丰富,对汉代以前的炮制经验做了总结,学术价值较高。《伤寒论》对药材的炮制,目的性很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用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材经炮制后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医所用炮制方法很多,在各种炮制方法中酒制法是常用方法。各地沿用的中医常用中药中有约85种为酒炮制品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有24种。药酒分黄酒和白酒,但以黄酒炮制居多,原因不详。概因延续古时炮制法之故。虽然,酒制法应用广泛,但目前关于酒的兴起、演进、工艺及酒在历代中药炮制中的应用以及药用炮制敷料———酒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黄酒)未见系统的报道。1酒的起....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书中的理法方药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因其丰富的方剂内容被尊称为“方书之祖”。《伤寒论》中有丰富的治疗方法, 从治疗大法到具体治法直至方药应用,层次井然。多种多样的治法既有原则性, 又有灵活性,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仲景著书运用了依证立法、依法立方、依方立药的法则,因而对症候的诊察、判断和立方用药都十分谨慎,非常运合临床应用。《伤寒论》共收载方剂113方,应用药物82种。笔者在其汤药的众多服法规定中发现,“粥”的应用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7.
用醋作为辅料炮制中药,是历史悠久的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相传在夏商时代已将酒、醋等用于中药炮制了.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有苦酒与中药同煎治病的方剂,以及醋渍泡乌梅等记述.唐宋以后用醋作辅料来炮制中药逐渐多见,在《千金翼方》、  相似文献   

8.
黄连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连是一味传统常用的清热燥湿药。本品生用苦寒较甚,不宜久服,否则易伤脾胃。故中医临床常选用黄连的不同炮制品来治疗疾病。黄连的炮制品种类繁多,见诸历代文献的炮制品达24种之多。其炮制工艺讲究,如酒制就有酒蕉、酒煮、酒炒、酒浸、酒浸煎、酒洗等许多方法,还有姜制、吴茱萸制、、蜜制等炮制工艺。其中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八五年版药典都收载了这三种炮制品。黄连的炮制方法除古人少数炮制专著中有较详论述外,多散见干历代医书本草中。为  相似文献   

9.
范海洲  范丝雨 《河南中医》2022,(8):1139-1142
《伤寒论》中,炮制方法有净制法、切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治法及其他治法,净制法包含“去皮”“去心”“去翅足”“去节”“去皮尖”“去核”;切制法包含“擘”“■咀”“捣”“破”“切”“碎”;水制法包含“水洗”“酒洗”“渍”;火制法包含“炮”“炙”“熬”。炮制法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和部位,便于调剂和制剂,确保药物洁净,利于储藏保管,有利于服用。《伤寒论》虽未形成系统的炮制理论,但针对药物不同的特性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炮制方法并沿用至今,对有毒中药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且临床有效的减轻或消除毒性的炮制方法,为其他医者炮制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物应用当否,是临床医疗质量高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笔者结合临床,仅就《伤寒论》的药物用法,谈谈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一、注重炮制药物的加工炮制,是为了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增强疗效.仲景用药十分注重加工炮制,论中85种药物交叉应用于各方中,先后出现536品次.“脚注”注明炮制方法的药物315品次,占58.8%.仲景根据药材的生性及治疗的需要,采用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如桂枝、猪苓去皮;麻黄去节;麦冬去心;生姜切片;半夏、吴茱萸洗;葶苈子、水蛭、芫花、牡蛎熬;虻虫去翅足,熬;枳实水浸,炙令黄;蜀椒出汗(焙)等.  相似文献   

11.
从经方看中药炮制液体辅料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有五十多方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酒、蜜、醋、浆水、胆汁、童便、姜汁等液体药物。这些液体药物,大多在后世被作为辅料广泛用于炮制药材,构成了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经方中液体药物的应用原意、方法特点作了初步归纳分析,以期对用液体辅料炮制药材的整理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有五十多方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酒、蜜、醋、浆水、胆汁、童便、姜汁等液药物。这些液体药物,大多在后世被作为辅料广泛用于炮制药材,构成了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经方中液体药物的应用原意、方法特点作了初步归纳分析,以期对用液体辅料炮制药材的整理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酒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出土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之酒的字形含义、以酒入药历史、以酒为辅料用于药物炮制的历史延革进行了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入药用酒在明代以前基本为乙醇浓度较低的粮食酿造酒;元代开始引入蒸馏酒;明代酒被分为米酒、烧酒、葡萄酒3类,米酒、烧酒均有入药用;自唐宋起各医家均强调入药佐使以糯米为原料,用白曲所酿的糯米酒为正。因此,建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中所收载汉代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清代名方“五味消毒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的黄酒,其原料为糯米,曲用白曲,具体工艺和质量标准可参考《黄酒》GB/T 13662—2018“传统型黄酒”中的“干黄酒”。《目录》中所收载的“酒洗”“酒浸”“酒制”“酒炒”等法本意皆为用酒将药材进行润透处理后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均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炙法”的前身,具体炮制方法的选用需遵循历史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梁丽芳 《中药材》1996,19(10):540-540
阿胶是中医历代常用的补血药,适用于血虚诸证,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本文就阿胶的炮制沿革、现代炮制方法及不同辅料炮制品的临床应用作一总结,为炮制工艺的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辅料种类很多,各地采用的辅料和使用方法都不完全统一,现就中药炮制辅料的基理和临床作用谈一些看法,供同道参考。一、中药辅料的基理关于中药炮制辅料的资料散见于历代医药书籍之中,零星散乱,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里用姜、蜜酒等制药。梁.陶宏景著《本草经集注》中载:“姜计制半夏,取其所畏,以其制耳”,又提到干地黄渍酒良,菟丝子得酒良等,堪称后世药物酒制的起源。唐、孙思邈著《千金方》、《千金异方》提到蜜制、酒制、醋制等。孟诜撰《食疗本草》中,地黄以密煎或混含之或酒饮……生则寒;蜀椒以面裹作馄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4部、相关古籍34部,对所收载的仙茅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为科学合理选用仙茅炮制品提供参考。仙茅炮制历史悠久,历代有药汁制、米泔水制、酒浸、酒浸焙干、酒蒸等多种炮制方法,而现代应用较多的是酒炙法。仙茅米泔水制为清代及以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文献明确指出该法可去仙茅毒,而现代鲜有研究及应用,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7.
小承气汤源自《伤寒论》,由大黄(酒洗) 4两、厚朴(炙,去皮) 2两、枳实(大者,炙) 3枚组成,常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轻证,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对小承气汤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处方历史沿革不清、剂量换算不明,这些都对经典名方小承气汤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拟对小承气汤处方历史沿革、药味基原、饮片炮制方法、剂量换算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明确该复方的历史脉络,为经典名方小承气汤的中医临床运用及其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千金方》酒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酒剂是用各种不同的药物在酒中浸制,或在酿酒时加入相应的药物所获得的含有一定药物成份的药酒。孙思邈在《千金》两方中收载的医方多达7000余首,其中酒剂占有相当数量。《千金》方中不少酒剂至今仍在应用,也有不少尚待进一步整理研究。本文拟就《千金》酒剂的种类及制备、《千金》酒剂的应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千金》酒剂的种类及制备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千金》方中的酒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渍酒:此类酒剂数量最多。其制备方法是将所用药物按不同要求洗净、炮制,再用丝织品做成袋子盛好,浸入酒中,密封,至一定时间后开封,滤出酒液服用。《千金要方》中的虎骨酒、黄芪酒,《翼方》中的独活酒、牛膝酒等,均属渍酒。  相似文献   

19.
赵娟  周春祥 《河南中医》2011,31(3):209-210
<伤寒论>中共有药物91味,经过加工的有50多味,占总药物的半数以上;炮制方法多达20余种,有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炮制方法.净制包括去皮、去心、去翅足、去皮尖、去皮心等;切制有切、擘、破、碎、捣、杵等;水制有水渍、酒洗、汤洗等;火制有熬等;其他炮制方法有食蜜、猪肤、发酵、制霜等.炮制的目的为:利于有效...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和总纲领.因此,无论是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学院教育,都把《伤寒论》作为中医教育的必修课程.在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伤寒论》属于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伤寒论》的教学应该是通过对六经辨证体系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