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宏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可以为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肺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方法 对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集团附属台州医院及恩泽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4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禽类是否有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指标、不同时期影像学的特征、宏基因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临床的治疗经过及治疗结果等,从而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疗提供临床经验。结果 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轻微升高或正常;降钙素原(PCT)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比例)均增高; 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心肌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影像学结果显示:胸部CT表现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斑片实变影,部分患者有少许胸腔积液,多数患者为单侧病变,也可为双侧病变。经过对症治疗数日后,对4例患者复查胸部CT,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明显缩小,治疗有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宏基因高通量病原微生物DNA的基因检测,结果均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患者经3 d~4 d的抗感染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9例聚集性鹦鹉热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由密云区医院(8例)及密云中医院(1例)收治的9例聚集性发病的鹦鹉热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诊疗特点。结果 9例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均有鸽子养殖区活动或居住史行为。均有不同程度发热,77.80%为高热,伴咳嗽、咳痰;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8例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例D-二聚体升高。胸部CT表现为单肺叶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象,下肺为著,少数为双肺改变;1例死亡病例为双肺多肺叶磨玻璃影改变;8例治疗后复查,炎性改变基本完全吸收。2例行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7例行鹦鹉热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6例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例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或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2例联合使用四环素类。8例治愈出院,1例临床死亡。结论面对不明原因的聚集病例,应详细询问接触史。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有利于及早确诊病原体,最终降低疾病负担。除外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在鹦鹉热肺炎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散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0例散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4例,均为汉族。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冬春季。5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例)、咳嗽(8例)乏力(7例),呼吸困难(5例),头痛(5例)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但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胸部CT显示大多数(9例)患者肺部病变以段、叶实变为表现,部分(6例)伴少量胸腔积液。所有患者BALF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10例患者都单独或者联合应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其中8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治疗有效,2例无效换为多西环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有禽类接触史,常见表现为高热、快速进展为呼吸困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大片实变影。对不明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应尽早应用BALF进行宏基因二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80岁,男性23例,女性2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的18例,发病多见于冬春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可伴有咳嗽、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28例(65.12%)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正常,21例中性粒细胞计数(N)升高,32例淋巴细胞计数(L)降低;43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26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2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33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5例患者存在呼吸衰竭,9例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HRCT)主要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实变影,右肺多见,13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肺泡炎,分泌物少。43例患者mNGS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数范围为1~21 269。40例患者接受了含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病原体明确后调整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43例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00 d,均好转出院, 无死亡病例。 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以高热起病,累及肺部,有禽类接触史,mNGS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亦有效,部分患者进展为重症病例,但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经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 1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数有鸟类、鸽或家禽接触史(8例),以高热(12例)、全身乏力(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9例)、头痛(7例)为起病主要表现,病情可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测12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升高,9例降钙素原升高,血常规淋巴细胞均下降,10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例白细胞正常。胸部CT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叶炎症渗出和实变。呼吸道标本或血标本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喹诺酮类对其中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有效,1例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无效患者,改用四环素类治疗,病情短期内仍可好转。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肺部症状明显,肺外症状常见,病情进展快,mNGS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测技术,可减少诊断延迟。及时启动靶向抗菌药物治疗,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起病的患者, 相继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 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结合鸟禽类接触史, 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经多西环素、莫西沙星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诊治方案,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以头痛起病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认知, 尽早诊断及治疗, 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患者视为本研究观察者,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分析,回顾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而增加对此疾病的临床认知。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潞河医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治疗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5例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式。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以及干咳,同时大部分都有鸟类接触经历,通过对患者采取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出患者存在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情况,在此基础上联合各方面表现进而确诊。结论 临床对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迅速且灵敏的诊断出是否存在鹦鹉热衣原体序列,并且对于其他隐藏病原体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0例聚集性肺炎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10日-2021年3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诊治的某学院10例聚集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快速精准选择诊治方案。结果 10例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均无活禽及死亡鸟类接触史;80%有咳嗽症状,50%有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80%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60%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0%的患者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肌酐和降钙素原均正常、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肺部CT表现为单侧肺部絮状、结节状或点团状密度增高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甚至实变。呼吸道五联,10例患者肺炎衣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均为阳性。其中2例行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检测出肺炎衣原体的核酸序列。10例患者序贯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盐酸莫西沙星片,均治愈,1个月后门诊复查肺部CT,炎症基本吸收。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而引起暴发,易发生在春季。利用呼吸道病原抗体检测与mNGS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包含1例妊娠36+2周孕妇;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9例)、咳嗽(9例)、咳痰(7例)。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例,CRP升高9例,ESR升高9例,PCT正常4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例。9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或斑片实变影。经血及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后使用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单药治疗方案,疗程14~21 d,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mNGS检测可以快速明确病原学诊断,有助于及时启动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5~83岁。所有患者均以高热起病,可伴有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其中6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8例患者均出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5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6例患者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钠下降。胸部影像表现为单侧肺病变多见,主要发生在右肺(5例),双肺发生者较少(1例),5例患者表现为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出现肺实变、磨玻璃影、空洞形成各1例。7例患者支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8例患者经mNGS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给予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伴肺部斑片实变影,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对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某院诊治的108例AIS患者,根据干预时间、管理模式不同,将2020年3—12月接受院内常规护理操作的55例AIS患者列为对照组,2021年1—10月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的53例AIS患者列为干预组,比较两组AIS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AIS患者的医生和护士感染防控及气道管理知识考核得分、手卫生依从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AIS患者误吸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9.43%、3.7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45%、14.5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79±5.35)d VS(13.69±6.84)d],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23%VS 81.82%),均P<0.05。干预组AIS患者的医生和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及气道管理知识考核得分、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运用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AI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有效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分子特征和毒力,以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菌的认识。方法 对1株分离自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的CR-HvKP进行药敏试验,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通过拉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毒力相关荚膜抗原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大蜡螟感染模型试验和患者临床表现分析该菌的分子及毒力特征。结果 CR-HvKP引起了患者严重的肺部感染,予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病原菌,根据其药敏结果及时更改抗菌药物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该菌为多重耐药株,表达IMP-4型碳青霉烯酶,拉丝试验阴性,为ST2928型,prmpA2毒力基因阳性,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在大蜡螟模型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毒力。结论 此次分离的ST2928型、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并且产IMP-4型碳青霉烯酶的CR-HvKP系首次报告,CR-HvKP因其高耐药性和高毒力的结合可引起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感染,其分子特征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诊断中的意义,为合理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某单位成功救治的3例重症C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NGS在其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结合文献和自身经验,总结合理应用该技术的经验和步骤。结果 3例初始治疗失败的急危重症CAP患者留取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mNGS,结果提示3例患者分别为链球菌、腺病毒7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依据mNGS结果相应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治疗效果确切,预后好。结论 mNGS技术在重症 CAP的病原学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局限性,做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出芽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暗色酵母样真菌, 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免疫力患者中感染极其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感染出芽短梗霉病例, 该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不典型, 行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查见出芽短梗霉生长, 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通过文献回顾, 发现全球报道亦少见, 共31例患者,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1例, 年龄4月龄~79岁, 2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无感染高危因素, 余有基础疾病、继发性免疫抑制、外伤、移植等病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与受累系统相关, 经抗真菌治疗好转及痊愈24例, 7例死亡。近来年真菌感染越来越常见, 出芽短梗霉所致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无免疫缺陷机体亦可能感染。通过mNGS检查可有效检测病原菌, 从而及时诊断, 缩短病程, 有效治疗。方法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武汉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主要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2日—2月28日在某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资料,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比较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共纳入3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包括14例(43.75%)输入病例和18例(56.25%)本地病例。27例(84.38%)患者具有明确的接触史,5例(15.62%)患者接触史不明。家庭聚集(66.67%)为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2(32.5,50.5)岁,女性19例(59.37%)。首发症状主要为干咳(23例,71.88%)、发热(16例,50.00%)和咳痰(13例,40.63%)。潜伏期中位数为6.5(0,9)d,首发症状到确诊中位数为7(4.5,9)d,确诊到出院中位数为12(9,16)d。实验室异常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清蛋白、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增高。81.25%(26例)患者肺部双侧受累。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差异(均P>0.05)。32例患者均已治愈出院。结论 该市新冠肺炎疫情处于低流行,主要表现为家庭聚集性传播,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人腺病毒55型(HAdV55型)肺炎成年患者的临床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5月某院收治的132例成人HAdV55型感染患者,包括38例肺炎患者(肺炎组)和9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上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肺炎(31例)、上感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