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MRI(包括动态增强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入组,比较TNBC组与Luminal组的MR形态学、动态参数及DWI的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TNBC及183例Luminal型患者,TNBC组和Luminal B型组的形态学特征及DCE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BC组的ADC值较高(P=0.001)。结论 TNBC存在一定的DWI特征性。相对于Luminal型来说,TNBC倾向出现较高的ADC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病理参数联合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影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行超声ABVS检查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及超声资料,以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Ki-67<14%及孕激素受体(PR)>20%作为Luminal A型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64例)与Luminal B型(148例),按7∶3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48)与验证组(n=64)。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模型的列线图与校准曲线。结果 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脉管侵犯、长径及冠状面汇聚征为预测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为0.725(95%CI:0.639~0.812),验证组为0.777(95%CI:0.640~0.915)。结论 病理参数联合超声ABVS影像特征区分乳腺癌Luminal分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T2WI、DCE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对Luminal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40例Luminal型乳腺癌,其中Luminal A型85例、Luminal B (HER-2阴性)型55例,病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在T2WI、DCE图像逐层勾画全病灶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和最小绝对缩减和变量选择算子(leastabsolute shrinkage andselectionoperator,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并建立组学标签,通过逻辑回归分别对两个序列影像组学特征建模、训练并验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表示。结果:T2WI模型训练集AUC为0.94,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0.83、0.87、0.85,测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参数MRI模型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11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学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A组,n=36)、导管内癌组(B组,n=44)、良性病变组(C组,n=33).所有受试者均通过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药代动力学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全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治疗前行DCE-MRI扫描的乳腺癌患者,Luminal型39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乳腺X线摄影(MG)、MRI及病理联合诊断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60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包括Luminal A型147例,Luminal B型27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65例及三阴型111例;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MG、MRI及病理特征,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分子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病理模型(模型1)、MG+病理模型(模型2)、MRI+病理模型(模型3)及MG+MRI+病理模型(模型4),评估其诊断价值,并以SHAP分析评估最佳诊断模型中各参数的贡献价值。结果 组织学低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MG假阴性、无恶性钙化及“流入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Luminal A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腋窝淋巴结转移、恶性钙化及毛刺征为Luminal B型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组织学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恶性钙化、毛刺征、非肿块样强化(NME)及较高表观弥散系数为HER-2过表达型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组织学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无恶性钙化及无毛刺征为三阴型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亚型的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诊断乳腺癌患者的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桂林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行病理诊断确诊,开展MRI扫查与增强扫描,分析DWI、DCE-MRI图像特征,总结其对该病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DCE-MRI和DWI参数各不相同,Basal like型Ve指标低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Kep、Ktrans指标均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而HER-2型、Basal like型ADC值均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未能将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进行鉴别,DCE-MRI与DWI鉴别分子亚型的临床价值显著,对Basallike型的患者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Luminal A型(n=53)、Luminal B型(n=10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n=45)和三阴性型(n=48)。比较不同分子亚型患者超声特征、3年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分析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在肿瘤生长方向、后方回声及微钙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高回声晕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DFS和O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亚型、肿瘤分期及高回声晕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特征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肿瘤分期及高回声晕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法、R-Tree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探讨各模型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132例,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包括T2WI及DWI序列.两位影像科医生应用ITK-SNAP软件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至2017年7月中国3个乳腺中心205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同期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410例非IMPC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进行比较,总结IMPC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分布、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率、组织学分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Ki-67值、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IDC患者中,IMPC发病率较低,患者较年轻,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孕激素受体、HER2阴性率高。IMPC中,Luminal B型乳腺癌比例较高,三阴型乳腺癌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龙岩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116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7)、测试集(n=29)。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第2周末、治疗后第4周末行盆腔的平扫MRI、动态增强MRI、DWI,根据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3种分类器方法,分别建立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T1-micro确定不同分类器模型性能,分析3种分类器在DWI、T2WI、增强T1WI序列对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月经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疗效、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选择LR作为最佳的分类器。对宫颈鳞癌角化型与非角化型、临床分期诊断中,不管在训练集还是测试集中,3个序列影像组学模型中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基于乳腺二维超声及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构建的影像组学及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患者资料,以8∶2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60)及验证集(n=66),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划分Luminal与非Luminal亚组;基于乳腺二维超声及ABVS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相应模型及联合模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 肿瘤最大径(OR=1.029)及有无汇聚征(OR=0.408)均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二维超声、ABVS、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集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75、0.84及0.83,其中,联合影像组学模型与列线图模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高于二维超声及ABVS模型(P均<0.05)。结论 基于二维超声及ABVS构建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uminal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根据乳腺癌标本中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核增值抗原(Ki-67)表达情况分为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分析其超声表现与表达的关系。结果 2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Luminal型158例(78.6%),非Luminal型43例(21.4%);有边缘毛刺征149例(74.1%),肿块后方回声有衰减85例(42.3%),肿块内有微钙化灶93例(46.3%)。Luminal型边缘毛刺征阳性率77.8%(123/158),明显高于非Luminal型边缘毛刺征阳性率60.1%(123/158),差异有显著性(P<0.05);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在后方回声有衰减(43.0%vs39.5%),与微钙化灶(46.2%vs46.5%)两项超声特征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影像与分子亚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将超声影像与分子亚型结果相结合对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内分泌治疗的选择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病理证实宫颈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LVSI+(n=61)及LVSI-(n=6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7:3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n=87)和验证集(n=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各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型)及其生物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及Ki-67]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是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RI检查的15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资料,术前获得扩散加权成像并测定平均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查获得ER、PR、HER-2及Ki-67等生物学因子和4种分子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乳腺癌生物学因子间的ADC值是否具有各自特征。结果 ER、PR、Ki-67阴性者的ADC值(1.013±0.099,1.002±0.094,1.003±0.087)高于阳性者(0.932±0.066,0.940±0.079,0.952±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ER-2阳性者ADC值(1.004±0.088)显著高于阴性者(0.948±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值(1.048±0.073)较管腔B型及基底细胞样型(0.923±0.074,0.960±0.09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各分子分型及生物学因子的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肿块样强化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预后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磁共振资料,将146例磁共振增强扫描呈肿块样强化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纳入研究,测得ADC值,并分析其与Nottingham分级系统、不同免疫组化因子表达、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学分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ADC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ADC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275,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不同状态时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473,P=0.143),ER、PR及Ki-67不同表达状态组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5、0.019、0.02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0、-0.253、-0.249)。结论ADC值与肿块样强化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部分预后因子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T2WI联合DWI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5例,包括40例前列腺癌患者,35例非癌患者,均行常规T2WI、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对T2WI、T2WI+DWI、T2WI+DCE及T2WI+DWI+DCE共四种方法所得的图像进行诊断并评分,同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四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四种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5.391、15.61,P0.01)。四种方法敏感度及准确度两两比较,T2WI与T2WI+DWI+DCE,T2WI+DWI与T2WI+DWI+DC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3.0 T磁共振T2WI+DWI+DCE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T2WI+DWI的诊断效能略逊于T2WI+DWI+DCE,对难以耐受长时间检查的高龄患者可以作为常规MRI诊断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个病灶)的超声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69岁,中位年龄55岁;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三阴性、HER-2过表达和Luminal三个亚型,分析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如回声/信号、形态、边界、钙化、强化方式、周围组织是否受侵等,重点分析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超声的Adler血供分型。结果根据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标准,三阴性型占3.3%(1/30);Her-2过表达型占20.0%(6/30),Luminal型占76.7%(23/30)。术前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7%(23/30),MRI单独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6.7%(26/30),联合超声、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6.7%(29/30)。MRI的TIC以Ⅱ型、Ⅲ型居多,分别为18/30(60%)、12/30(40%),超声Adler血供以Ⅱ型居多(18/30,60%);MRI的TIC对Her-2过表达及Luminal乳腺癌两种分子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的影像学征象各具特点;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单独任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多时相增强MRI(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8例共104处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cm),其中乳腺癌79处,良性病灶25处。所有患者均行DCE MRI和DWI,DCE MRI采用乳腺多时相增强(VIBRANT)序列,成像后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800s/mm2, SE-EPI序列,在扩散图像处理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ADC值,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9%(75/79),特异性为76%(19/25)。DWI中,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良恶性的诊断阈值为1.11×10-3mm2/s,以此值作为判断界值,ADC值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9.9%(71/79),特异性为88%(22/25)。DWI与DCE MRI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间无统计学差异。根据ADC值结合形态学特征及TIC对T1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1%(72/79),特异性为88%(22/25)。结论:DWI对T1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ADC值对诊断T1期乳腺癌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30岁女性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年轻乳腺癌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HER2及Ki-67,HER2(++)者再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分为Luminal A型(n=55)、Luminal B型(n=79)、HER2过表达型(n=41)和三阴性乳腺癌(n=20)。比较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X线以及超声特点。  结果  195例年轻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比例依次为Luminal B型>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更多为临床T1期和组织学Ⅰ级(P < 0.05),Luminal B型更多为临床T2期和组织学Ⅱ级(P < 0.05),三阴性乳腺癌更多为临床T3期和组织学Ⅲ级(P < 0.05)。X线结果显示:Luminal A型以肿块伴钙化,细小多形性,边缘毛刺为多(P < 0.05)。Luminal B型以肿块,细小多形性和线样,边缘模糊为多(P < 0.05),HER2过表达型以钙化,线样或线样分枝状,边缘模糊为多(P < 0.05),三阴性乳腺癌以肿块,细小多形性,边缘模糊为多(P < 0.05)。超声结果显示:三阴性乳腺癌内部回声以均匀为多,其它三种类型以不均匀为多(P < 0.05)。  结论  18~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子亚型与部分影像学特征密切相关。术前可根据X线及超声综合表现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