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15年起,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取代司法途径供体来源,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但由于CDCD器官对热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更低,因此,CDCD器官早期维护、修复、器官评估技术对于移植受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CDCD器官的损伤机制、质量评估、维护和修复机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器官获取与修整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采用原位灌注及联合切取及体外修整的方法共进行64例CDCD供体腹部器官联合获取及修整。结果:64例CDCD器官热缺血时间范围为3-7min;冷缺血时间为6-16h。经获取和修整后的器官,成功进行64次肝移植、128次供肾移植,目前,大部分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所建立的CDCD供体腹部器官联合获取手术和修整技术,可同时为不同的移植受体提供供体肝、肾等器官,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熊信国  何建行 《广东医学》2003,24(4):444-445
肺移植过程启动了十分复杂的由各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 ,包括抗原依赖性炎症反应和抗原非依赖性炎症反应。抗原非依赖性炎症反应主要是由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 ,其中包括移植肺获取前就可能存在功能损害 (如脑缺血、心脏停跳等 ) ,在获取肺期间可能发生的机械性创伤 ,冷缺血和肺保存损伤 ,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及肺移植术后受体的血流动力学和其他功能状态[1] 。实验研究资料显示 ,移植术后数小时内会发生发展内皮活化 ,淋巴细胞逸出及巨噬细胞活化 ,这些事件都是抗原不依赖性 ,可出现在自体和同种异体移植物上 ,整个过程在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4.
移植心脏的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器官保存是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移植心脏的冷保存时限仅为 4~ 6h ,而且脏器长期缺血会严重影响移植术后受体生存效果[1 ] 。肝脏、肾脏和胰腺可以保存 2 4~36h ,尽管移植物的功能可能暂时不理想 ,但移植后的心脏必须马上承担受体全负荷的工作。最近的报道 ,在美国目前用于供心保存的液体至少有 16 7种 ,而且他们的临床应用并不依赖优越的实验结果。改善保存可以相对延长供心的保存时间 ,这样就为潜在的受体与供体的免疫配型赢得了机会。而且 ,由于良好的保存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也能保证远距离获取供心的成功 ,供心的来源也…  相似文献   

5.
目的缺血性预处理被证实能够提高器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在肾移植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因其实施过程中还具有一系列问题从而限制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因此笔者提出使用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对供体进行预处理,以期减少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采用近交系Lewis大鼠肾移植模型,设置环孢素A组(CsA,10mg/kg)、他克莫司组(Tac,1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比较肾移植后第3天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肾功能(血清肌酐)、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移植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评估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并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各实验组血清肌酐值均小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改变优于对照组,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供体预处理能降低移植肾组织TNF-α,增加HSP-70的表达,从而减少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器官早期无功能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造成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现将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适合临床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供体维护机制.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自2012年1月开通转运通道,至2016年6月,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共接到DCD相关信息152例,评估152例.临床判定为潜在捐献者合格84例,访谈84例,41例潜在供体家属同意捐献.建立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一般流程下直接转运潜在供体入供体重症监护室(DI-CU),并立即进行各重要器官的评估及维护.当潜在供体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恶化,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流程.评价潜在供者进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自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共接收潜在供体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17±19.51)岁.1例(2.4%)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3例(7.3%)因家属意愿改变而中止捐献,37例(90.2%)顺利完成器官捐献.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此37例中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28例(75.7%),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供体3例(8.1%),国际标准化心脑死亡供体6例(16.2%).其中31例供体捐献器官用于移植,6例供体的器官捐献后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潜在供体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化验指标变化,AST、T-BIL、D-BIL、BU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适合临床工作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以维护器官功能、提高捐献成功率非常重要,保证了供体器官的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8.
卓帅  刘斌 《海南医学》2015,(6):847-849
当前肺移植手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体肺的严重缺乏及供体肺的保存技术有限等。本文就供体肺在冷缺血保存期间所遭受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相应的供体肺保存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简易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供体小肠的灌注与保存,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模拟小肠移植中供体获取的条件,建立一种简易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除血管吻合外,该模型同原位小肠移植,小肠经历了热、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选用肠系膜上动脉直接插管灌注,肠系膜上静脉末梢为灌注流出道,且排除了排斥反应及血管吻合等造成的并发症带来的影响。结果:该模型模拟性好,且安全简便、损伤小、可比性高。结论:该模型是用于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灌注与保存及功能恢复等研究的方法,为供体小肠灌注及保存及细胞凋亡等的研究创造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移植物血管病(allograft vasculopathy,AV)是限制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其特征为移植血管弥散性、向心性狭窄,最终致使移植物缺血并功能衰竭.AV既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身免疫病,亦不属于纯粹的心血管疾病,免疫损伤是其主要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其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亦在AV中发挥作用.本文旨在综述移植物血管病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缺血时间对无心跳供体肺移植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经历不同热缺血时间(30min、60min、120min)间隔Wister大鼠的左肺移植到同系Wister大鼠受体。再灌注2h后,提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计数结果:对照组(心跳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093 1±0.007 7);热缺血-30min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166 5±0.014 8);热缺血-60min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227 5±0.020 1);热缺血-120min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436 5±0.033 7)。各组之间比较P均<0.05。且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成上升趋势。结论无心跳供体肺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失功能的发生率高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造成了移植后II型细胞凋亡比例增高使得移植肺处于失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现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而供体的稀缺导致边缘供心使用增加.在保证优质供心充分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从边缘供心中充分发掘潜在可用的供体,以最大限度利用死亡供体器官对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供心的合理选择及维护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本文就当前供心质量评估有关现状进...  相似文献   

13.
犬异体单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犬异体单肺移植,掌握供肺的灌注、切取、保存、修剪的方法以及受体单肺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杂种犬10只,分为供体和受体,进行5次动物实验,其中异体左肺移植4例,异体右肺移植1例。先吻合支气管,后吻合肺动脉,最后心房袖,移植后于不同时点暂阻断对侧肺动脉并检测植入肺的功能参数。结果:所有移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正常,移植后犬恢复自主呼吸,能站立行走。术后1例存活5d,供体肺冷缺血时间4h;另1例存活3d,供体肺冷缺血时间17h;余3例均在24h内死亡。结论:犬异体单肺移植早期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早在1972年就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肾脏移植手术,并于2011年4月COTRS正式启用后率先完成了第一例系统分配的肾脏移植手术,均具有标志性意义.为此,《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对该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长希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医院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承诺将在5年内取消死囚作为器官移植供体的主要来源,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公民器官捐献体系.作为肾移植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在您看来,这样的改变对移植医生来讲的挑战是什么? 王长希:作为移植医生,首先面对的是技术难题.公民逝世后进行器官捐献的供体,往往是因车祸、脑外伤、脑出血等脑死亡或心死亡后的供体.与之前死囚器官来源的供体相比,捐献器官的热缺血时间相对延长,用这些供体器官进行移植手术,就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为了避免或减少热缺血期给器官造成的影响,我们就必须配备专门的器官维护团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方法的改进.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共117例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脾静脉灌注附加颈静脉、下腔静脉引流.采用4℃UW液和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HCA液)灌注和保存.结果 供体热缺血时间平均为2.7 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7 h 30 min,切取时间平均为16.2 min.肝移植术后1周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良好,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联合获取方式改进后与原方法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方法简便、有效、可靠,所获取供肝的质量良好,适于供体肝肾联合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及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冷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引起单纯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还能通过影响免疫机制促进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发生.同时,IRI作为一个主要的非抗原依赖性因素,其对移植肾的影响甚至超过HLA配型不合,影响移植物长期有功能存活,在移植物慢性丧失功能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减轻IRI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是人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年来,人们寄希望于对受者在术前、术后应用药物或在灌洗液中加入药物来防治移植肾IRI,以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供体器官的质量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决定性因素。为了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扩大标准的供者(ECD)器官移植不断增多,而ECD的热缺血时间增加,导致供体器官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研究表明,亚低温(32-35℃)有降低组织缺血再灌注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能有效地维护器官质量和修复器官损伤,是器官移植领域新的热点。本文就亚低温在器官质量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助于保证供体器官质量的尸体肝肾联合获取技术。方法总结42例尸体肝肾联合获取的操作技术,评估其改进与供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本组热缺血时间0~5 min,平均(3±1)min,供体手术时间18~28 min,平均(23±3.2)min。42个供肝、84个供肾移植后功能良好。结论本组使用的尸体肝肾联合获取技术有助于缩短供体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提高器官灌注、保存效果,减少误损伤,保证移植器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蔡金贞  沈中阳 《广东医学》2007,28(8):1361-1362
肝脏保存是肝移植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冷保存是当前临床肝脏移植标准的器官保存方法.移植物功能不全发生于肝移植术后的早期并且影响了每个移植肝脏,通常称为"保存损伤",但影响因素远远超出了"保存损伤"的字面含义.本文旨在用述肝脏保存损伤的机制以及减轻保存损伤的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技术在移植器官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指在宣告供体心脏死亡(不可逆性心脏功能丧失)后切取器官进行移植。在这个过程中,热缺血(warm ischemia,WI)损伤使得器官存活能力降低。传统的冷藏(cold storage,CS)方法对于DCD供体器官保护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