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接受单支架介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扩张,观察组给予药物洗脱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冠脉造影结果,不良事件,术前、术后1周时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病变血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分支血管管腔最小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精神情感、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接受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可让病变分支血管得到更好的扩张,加大管腔最小直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进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30例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术中用普通球囊为对照组患者扩张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用药物球囊为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支架组和球囊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治疗.术中,为支架患者采用DES进行治疗,为球...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5%~20%,仍是PCI领域极富挑战的难题之一.较之非分叉病变,CBL的PCI不仅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且术后再狭窄和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DK-Crush技术(即前送球囊DK-Crush技术)处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直径≥2.0 mm)的患者共1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8例,其中一组接受经典DK-Crush技术治疗,另外一组接受前送球囊DK-Crus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变分布、曝光时间、手术时间、使用球囊数量、造影剂用量、手术相关费用、手术成功率,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分叉病变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用前送球囊DK-Crush组与经典DK-Crush组患者的主干与分支血管之间的夹角[(54±18)°︰(49±15)°,P=0.10]、主支血管病变长度[(22.5±7.1)mm︰(24.6±7.3)mm,P=0.10]、手术成功率(98%±1%︰99%±1%,P=0.33)、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最小血管直径[(2.72±0.29)mm∶(2.76±0.23)mm,P=0.10]、残余狭窄率(6.8%±2.2%︰6.5%±2.6%,P=0.10)差异均无显著性。前送球囊DK-Crush组与经典DK-Crush组比较,患者曝光时间短[(38±11)min∶(50±13)min,P=0.03]、手术时间短[(65±17) min︰(78±18)min,P=0.03]、使用球囊数量少[(1.7±0.4)个︰(2.6±0.7)个,P=0.02]、造影剂使用量小[(68±25)ml︰(83±24)ml,P=0.03]、手术相关费低[(45120±234)元︰(50284±245)元,P=0.03]。6个月随访时前送球囊DK-Crush组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5.7%±2.2%︰5.3%±1.6%,P=0.08)、造影再狭窄率(7.8%±2.6%︰7.5%±2.2%,P=0.1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改良的DK-Crush技术能显著缩短曝光时间、减少球囊数量,减少患者的手术费用,其6个月随访结果证实了其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与经典DK-Crush技术相当。 相似文献
6.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操作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术后再狭窄率及并发症较高.选择何种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存在一定争议.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边支狭窄程度低,供血范围小的冠状动脉分支患者采用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月-2020年9月104例初发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给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进行血管成形术,对照组给予血管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对手术前后不同阶段两组Rutherford分级、患肢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一期通畅率、再狭窄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Rutherford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歇性跛行距离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6个月A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ABI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2):68-70
<正>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8岁,主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月,间断胸疼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糖尿病病史5年。3月前因"不稳定心绞痛"曾行PCI,于左主干-前降支植入3.5mm×24.0mm药物洗脱支架,对吻扩张回旋支开口。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配合不同用药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格瑞洛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格瑞洛+通心络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心肌损伤改善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梁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2):74-7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7岁。主诉:胸闷、乏力半年,加重2天。患者于2011年6月28日起凌晨小便后胸闷,伴全身大汗乏力,血压155/73mmHg,休息约30分钟后缓解。此后每于劳累后感胸闷不适,持续约10分钟,休息或服用"保心丸"后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期与一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分期PCI治疗, 研究组采用一次PCI治疗。比较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浆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 研究组LVED、LVDD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变血管、人均支架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 研究组血浆BN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 6/50)与对照组(8.00%, 4/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LEAOD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PTA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0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08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本院单中心63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有66处钙化病变,63例患者中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9%);5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2.1%)。17例(27%)合并糖尿病,52例(82.5%)合并高血压。66处病变中60处(90.9%)旋磨联合球囊扩张及DES支架植入,4处(6.1%)旋磨加球囊扩张未植入支架,2处(3.0%)仅旋磨,未植入DES支架是由于血管直径<2.25 mm。手术成功率为96.8%。1例残余狭窄大于50%,另1例左主干患者术后12小时心源性死亡,考虑为可能性支架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实用医刊》2022,(3)
目的比较股动脉入路和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CTO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 B组采用股动脉入路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心功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00%, 38/40)与B组(87.50%, 35/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 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1/40)低于B组(20.00%, 8/40), P<0.05。结论与股动脉入路比较, 桡动脉入路PCI术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CTO患者, 临床效果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FPAOD)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FPAO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CB组(40例)和普通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 其中DCB组术中采用DCB治疗, 普通组术中采用普通球囊治疗。术后6个月, 行踝臂指数(ABI)检查评估临床疗效;采用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计算支架内再狭窄(ISR)率;采用动脉超声和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血管畅通情况, 记录患者靶血管最小直径(MLD)、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于术前1 d及术后6个月, 采用下肢缺血卢瑟福(Rutherford)分级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CB组临床有效率(95.00%, 38/40)高于普通组(80.00%, 32/40), P<0.05;DCB组ISR率(2.50%, 1/40)低于普通组(15.00%, 12/40), P<0.05。DCB组患者MLD和ABI大于普通组, LLL小于普通组(P<0.05)。术前,...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之一,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恢复冠脉血流,心脏康复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恢复期重要部分,但目前心脏康复治疗仍未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就心脏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作用及机制、阶段划分、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