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有“大补元气、扶正固本”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虚脱之证。现代医学也证明人参确有明显的“强心升压作用,曾有人报导过人参根总甙、人参皂甙Re、Rb1、Rg1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而有关人参皂甙Rg2在这方面的研究则未见报导。本文着重研究了Rg2对离体心...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苷Rb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参(Radix ging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中国古老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言其具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人参素有“百草药王”之美称,应用于中医临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疗用途。  相似文献   

3.
~~汗,黄芪与芍药、桂枝配伍,用水酒共煮,宜通郁闭,调和营卫,即《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4体会汗证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开合失司所致,津液大量外泄。用黄芪意在益气补虚,实腠理,固汗液,但鉴于上述方剂可见,其具有实表疏表之功,故临床若汗证兼有表邪者不可用之,以防补虚羁邪之患。:从汗证浅析黄芪之“补虚”功用@刘珺$山西中医学院!1999级中西医1班,山西太原030024黄芪;;补虚;;汗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益之品出现“闭门留寇”与“扶正祛邪”两种矛盾作用的原因。[方法]以人体“损补自调”为着眼点,分析补益之品在正虚邪盛时有“闭门留寇”与“扶正祛邪”两种作用效果的原因。[结果]正虚邪盛时,补益之品“扶正”“留邪”之争,是“司外揣内”的结果,乃源于医家们以药后效果立论,而忽略了人体“损补自调”之力。机体“损补自调”机制是“泻实补虚”治则得以确立的内在原因,补益之品“留邪”或是“扶正”乃取决于医者是否能谨察人体“损补自调”之机。若能审时度势,契合人体欲“补”之时,且用药得宜,使补药之偏在自“损”自“补”调节范围之内,即表现“扶正”;若未能察得机体欲“补”之机,或用药之偏,超出机体“损补”之力,则显现“留邪”。[结论]人体“损补自调”是补益药在正虚邪盛时表现出“闭门留寇”与“扶正祛邪”两种作用结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疫病”范畴,其性质为“寒湿疫”.针灸在“寒湿疫”的防治中发挥了“调气以通泻、温补以化湿”的作用,并将“治神”思想贯穿其中.预防方面,“调脏气以治神,补阳气以避邪”,以五脏俞穴结合“四神方”,调整五脏之气并调畅神机.临床治疗方面,“泻肺和大肠之有余,补脾和肾之阳虚”,以井荥泻其有余,灸背俞穴及关元、...  相似文献   

6.
五加科植物人参(Parax ginseny C、A、Meyer)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其功效为:“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唐代甄林曾谓:“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痰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秽,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李时珍并说:“人参治男妇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在现代的中药书籍中,记载人参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功能。可见人参从古至今作为滋补  相似文献   

7.
肾性蛋白尿之病机本质为风湿瘀之实邪作祟,袭肺碍脾扰肾,而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常,清浊失序,水谷精微不循常道。虽呈谷精外漏之虚象,然其虚非为正虚,乃由邪气困正而成,邪气郁结于内,脏腑功能难复。治疗当注重审证求因以祛邪,邪困得解则脏腑功能复常,清升浊降,精微不泄,以“通”法治“通”疾,看似为“通”,实则为“止”。故秉通因通用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病邪,分别施用宣散外风、搜剔伏风、淡渗利湿、导利湿热、水血并调、化瘀通络之法。祛邪为要,以通为固,对于病久伤正者,并行通补之法,不使正伤邪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安名医汪机代表作《石山医案》《医学原理》中所载的咳嗽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具体临证案例,总结汪机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其认为咳嗽多因“肺为火击”而致,外感、内伤之邪均可化火犯肺导致咳嗽;其临证注重辨别肺虚与肺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同时重视脾与咳嗽的关系,认为脾虚失运亦可导致咳嗽,治宜补中健脾、标本同治;此外,其临证还善用人参、黄芪甘温补土、以益肺金、扶正固本、培补元气以治咳。  相似文献   

9.
人参还应归肾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是一味古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补虚药 ,古代本草记载其归经以归肺、脾二经为主 ,现代中药学教材和《药典》也多记载其归脾、肺经或脾、肺、心经 ,均未言及归肾经。但在全国统编的五、六版教材中 ,都提到人参有益气壮阳之效 ,可用于治疗阳萎。全国统编的专科教材中 ,阐述较为详细 :“人参味甘微温 ,大补元气而益肾壮阳。用于肾虚阳萎 ,常与鹿茸、补骨脂等补肾壮阳药同用。”笔者认为 :人参除了归脾、肺、心经之外 ,还应归肾经。其理由如下。1 人参的功效说明人参应归肾经  《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 )记载人参的功效是 :“大补元气 ,…  相似文献   

10.
曾斌芳教授认为"湿热入血"是黄疸病机的主旨,以"辨阴阳、辨表里、辨湿热、辨卫气营血"为辨证要点,临证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辨治黄疸。汗法:适于邪郁肌表之证,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吐法:适于邪蕴上焦之证,方选瓜蒂散;下法:适于湿热蕴腑之证,方选硝石矾石散;和法:适于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法:适于寒湿困脾之证,方选茵陈术附汤;清法: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当归拈痛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证(栀子柏皮汤),少阳阳明合并证(大柴胡汤),疫毒蕴阻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合犀角地黄汤);消法:适于瘀血阻络之证,方选血府逐瘀汤;补法:适于脾虚湿盛之证,方选黄芪建中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五心针”对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心针”,对照组仅用常规取穴治疗。治疗30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与结论 两组病人的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五心针”对于风火上扰清窍,痰湿蒙塞心神和痰热内闭心窍等证型的疗效显著,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也高过缺血性脑卒中,对于左侧脑部损伤的疗效高于右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热陷心包或痰浊阻蔽清窍所致的神昏证及惊痫、中风等病出现卒然昏厥之证。”然查历代医方及近代临床,其应用范围远不止此。本文试就开窍药的应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谬误之处,请予指正。一、应用范围 1.开通脏腑孔窍开心窍:《和剂局方》至宝丹、紫雪丹,《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为治热闭心包之第一良方,方中麝香、冰片,既开窍通闭,又助犀角、牛黄等清热凉血之力,以速奏殊功。又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皂甙片与绞股蓝总皂甙片治疗虚证各30例临床及血象的对比观察第一医院张淑慎,康纪年中图分类号R242人参为中医临床补气要药,“有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和安神生津”之功效[1]。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对机体物质代谢和机能有广泛的影响[2],被誉为“适应原”...  相似文献   

14.
<正> 自宋金李东垣“十九畏歌”提出“人参最怕五灵脂”说后,虽持异议者代不乏人,然究因李氏为名家,故历代医家多尊信之,不敢轻易尝试,犹恐误事。人参味甘微苦而性平,有大补元气之功。《本经》谓:“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开心益智”,自古即视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五灵脂味微甘咸而性温,能活血止血,但以散瘀止痛为其作用专长,《本草纲目》谓治“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为治一切血瘀气滞痛证之要药。两药能否为伍?笔者近年来,试将两药同用,治疗气虚血瘀、虚实互见的冠心  相似文献   

15.
徐灵胎说:‘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能破其家,……先破人之家而害其身者,人参也。人参乃医家邀功避罪之圣药,病家好补,医家如此而害人。今医家用参救人者少,害人者多。’(《医书汇集》人参注)徐氏针对医者,不问人体虚实,病情深浅,滥用人参之弊。我们认为人参大补亢气,气虚欲脱之证,有起死回生之功,对正虚邪实,脾虚食少,心悸  相似文献   

16.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因于正气不固,外源于外邪侵袭,二者交互影响,导致患儿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复作,形成往复不已之势。本病辨证论治重在联系五脏,不可仅治一脏。辨病需从"五脏一体观"出发,综合考察五脏功能,遣方用药之时需兼顾五脏,最终治疗目标是使五脏调和、相互为用,共同构成严密的机体防御屏障,一则御邪于外,二则感邪易清。治疗时,运用"五脏同调"法。发病初期,外邪犯肺,尚未累及其他脏腑,治以发散表邪、宣肺理气为主;疾病缓解期以固本为主,首先确定患儿以何种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然后依据脉证分析与之相关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可采用养心阴、温肾阳、疏肝气、补脾肺等综合治疗方法,从整体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最终达到五脏调和、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6):1162-1165
《伤寒论》"缓治法"主要体现在立法以图缓、剂型以谋缓两个方面。治虚者,若证属阴液亏虚,以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柔肝缓急止痛;若属阳虚阴盛,以甘草附子汤缓温经脉散邪。治实者,若见阳明腑实之证,可依据腑实津伤之程度选用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缓泻热结;若见瘀血化热之证,桃核承气汤和抵挡丸均可缓以逐瘀;若见饮停胸胁、腰下有水气之证,十枣汤和牡蛎泽泻散分别有益气补中和急药缓用之意。治虚实错杂者,气虚甚则以甘草泻心汤缓补脾胃消痞;热邪甚则以大黄黄连泻心汤缓泻心下热结。《伤寒论》"缓治法"的使用不拘于病证之虚实寒热,选方用药多以炙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或补虚和中,或制约峻药。此外,根据病因病势等不同,应用丸、散剂,更突显缓势。  相似文献   

18.
孙伟 《求医问药》2010,(2):57-58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可入脾经、肺经、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说,人参可“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神农本草经》还将人参列为上品药的代表,所谓上品药,就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能轻身益气、延年者”。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医药理论认为“气”与“血”是影响人体机能健壮的两大要素.在土家族药物中,有许多维持“气血平衡”的“治血”与“治气”之药.根据土家族药物分类法,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称为“七”类药,其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均与“气”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加之土家族语言长期汉化,“七”与“气”互为谐音字,故名“七”之药谓为“气”药则更准确.本文即从病因、病机、功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阐释土家族“七”药实为“气”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等。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常配伍龙骨、牡蛎、茯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除邪气常配伍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柴胡类方、竹叶汤、厚姜半甘参汤、鳖甲煎丸、木防己汤、桂枝新加汤等。目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上荣,故明目亦是人参补五脏的体现。主开心常配伍炙甘草、大枣等,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人参还有新的发展,人参救阴津,气化为津以止渴,如玉壶丸中人参、天花粉治疗渴饮无度,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口渴;人参味甘,补益中土脾脏,微苦可补中祛邪以止呕,如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之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