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 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 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 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 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以预防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7月对某三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各类台面,门把手,电脑鼠标及键盘等)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2015年1月起依据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数据,在ICU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ICU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由20.8%提高至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样147份标本,ATP读数以<100RLU/100cm2为洁净度合格标准,按环境物体表面类型分类,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合格率33.3%,各类台面52.4%,门把手33.3%,电脑鼠标及键盘15.5%,电话机0,其他表面38.5%,四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数据范围为377~9740RLU/100cm2。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监测数据显示,集束化干预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理想,是医院感染管理和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重要隐患,应加强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整体洁净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43-345
目的了解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高频接触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MRSA)污染情况,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3~5月,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综合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并确定12类高频接触表面为MRSA监测的部位,采用无菌棉签涂抹采样,现场直接接种至MRSA显色培养基,采用葡萄球菌鉴定试剂盒及PCR扩增mecA基因鉴定MRSA。结果采集综合ICU高频接触表面样本100份,MRSA阳性率为14.00%,12类高频接触表面中有8类表面(66.67%)检出目标细菌;采集NICU样本100份,MRSA阳性率为16.00%,12类高频接触表面中有9类(75.00%)表面检出目标细菌。两类ICU的MR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ICU和NICU的电脑键盘均为MRSA检出率最高部位。结论应高度关注ICU病房高频接触表面的MRSA污染,尤其应关注电脑键盘等表面结构较为复杂的物品表面的清洁与消毒,为患者提供清洁而安全的诊疗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现状的调查,探讨最佳消毒频次。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内的床栏、微量泵、监护仪按钮、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的物体表面共6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消毒后2、4、6、8 h进行采样,培养48 h后读取菌落数。比较不同消毒后时间点的菌落数。结果床栏和监护仪按钮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菌落数均5 CFU/cm~2。微量泵、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四类物体表面消毒后8 h的菌落数均高于消毒后6 h(均P0.05)。结论 ICU内不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专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物体表面接触次数进行观察统计,明确不同专科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医院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医务人员的日常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各类常见物体表面的接触次数,采用Poisson分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日平均接触次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病历夹(28.00次)、椅子(18.38次)、抢救车(治疗车,17.29次)、床表面(13.90次)、静脉输液管路(13.76次)、医护用笔(13.38次)和静脉输液泵(11.81次)。这7类物体表面在观察期间的接触次数占所有物体表面接触次数的64.01%。不同专科ICU又略有差异:综合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上述的前6类;心胸外科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除了包含上述的7类外还包括键盘与鼠标,共9类;内科ICU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上述前6类及手机。结论同一所医院不同专科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不同,因此医院应根据各科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管理措施,继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目标菌监测的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6年8月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体270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镜手柄、治疗车、门把手、病床按键等,对消毒前后手高频接触物体的表面进行样品的采集,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标记检测,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在荧光标记检测前,共采集到标本270份,平均检测合格率为72.2%,给予干预监测后,监测后的合格率为81.5%(P0.05);从细菌培养监测结果来看,在监测干预前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270分标本,平均监测合格率为76.3%,而在监测干预后270份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1.5%(P0.05);门把手、治疗车、内镜手柄以及电脑键盘样本中,与医院某出院患者消化道分泌物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有着基本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切实做到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对于环境中的高危险目标高频接触物体部位,对主要目标进行主动监测,主动控制,特别是对于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表面的消毒,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二氧化氯溶液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环境多药耐药菌(MDROs)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2019年2-3月RICU环境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设为含氯消毒剂组;2019年4-12月RICU环境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制备的80~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清洁消毒,并对MDROs患者周围环境增加一次消毒,设为二氧化氯组;对两组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采样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研究二氧化氯溶液对RICU环境多药耐药菌的清洁消毒效果。结果 二氧化氯组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地面细菌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01);医护办公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检出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环境中检出的MDROs以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主,与患者检出的MDROs基本一致。结论 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操作简便,能提高保洁人员使用的依从性,制备的80~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环境表面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强化清洁消毒可降低MDROs患者周围环境细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对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是否合格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医院高度风险区域的高频接触表面污染现状与危害、清洁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院感染管理者及今后医院高频接触表面清洁消毒的科学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与含氯消毒剂对IC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并进行使用成本观察。方法在ICU分别使用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和含氯消毒剂对监护仪、呼吸机操作面板或按钮、床头桌或床边护栏、电脑键盘按键进行消毒,消毒前及消毒后1、5min分别进行表面细菌菌落数采样,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的消毒效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消毒前监护仪、呼吸机操作面板或按钮、床头桌或床边护栏、电脑键盘按键的细菌菌落数的合格率分别为66.7%、73.3%、63.3%、66.7%;采用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消毒5min后的合格率分别为96.7%、96.7%、96.7%、96.7%;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5min后的合格率分别为90.0%、90.0%、86.7%、86.7%,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含氯消毒剂相比,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使用方便、消毒依从性高,对物体表面无腐蚀和损害、效果确切,是解决诊疗过程中污点清洁消毒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污染现状,以及CRKP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使用mSuper CARBA显色培养基对某院5个外科ICU中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公共区域物体表面、水槽池壁和排水孔等采样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采用MALDI-TOF质谱仪对目标菌进行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对CRKP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KPC和NDM耐药基因。结果 CRKP在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1/73)、公共区域物体表面(1/89)、护工的衣物(1/24)分离比例很低,但水槽排水孔(25/29)污染比例较高。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显示,5株产A类酶,11株产B类金属酶;PCR结果显示,2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株携带NDM耐药基因。结论 CRKP在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植率较低,而水槽排水孔污染率较高。耐药表型酶鉴定和PCR结果提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后,ICU内CRKP交叉传播的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荧光标记法在民族地区医疗机构高频接触环境清洁依从性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民族地区县医院外科、妇产科病区高频接触区域进行荧光标记,待保洁人员实施清洁处理后,同时采用视频监控、荧光标记法调查清洁依从性;在待投入使用的病区门把手捏手中间及手不易接触的门锁前面板分别做荧光标记,观察志愿者频繁开关门、频繁接触对荧光标记的影响。结果对病区高频接触区域202个点位荧光标记法调查清洁依从率为66.83%。荧光标记法调查环境清洁依从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96%、73.49%;荧光标记区手直接接触8次后荧光标记清除率达93.94%,门把手区域不同接触频次的荧光标记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2,P0.05),经两两比较,荧光标记清除率随着手直接接触频次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荧光标记法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对高频接触区域环境清洁依从性的调查,但标记时应避开门把手、电梯按键等人员直接频繁接触的区域。对门把手、电梯按键等人员直接接触高频区域标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荧光标记法在民族地区医疗机构高频接触环境清洁依从性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民族地区县医院外科、妇产科病区高频接触区域进行荧光标记,待保洁人员实施清洁处理后,同时采用视频监控、荧光标记法调查清洁依从性:在待投入使用的病区门把手捏手中间及手不易接触的门锁前面板分别做荧光标记,观察志愿者频繁开关门、频繁接触对荧光标记的影响。结果 对病区高频接触区域202个点位荧光标记法调查清洁依从率为66.83%。荧光标记法调查环境清洁依从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96%、73.49%:荧光标记区手直接接触8次后荧光标记清除率达93.94%,门把手区域不同接触频次的荧光标记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2,P<0.05),经两两比较,荧光标记清除率随着手直接接触频次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荧光标记法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对高频接触区域环境清洁依从性的调查,但标记时应避开门把手、电梯按键等人员直接频繁接触的区域。对门把手、电梯按键等人员直接接触高频区域标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本国医疗机构环境消毒的实施情况,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贯彻落实与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6个省份共168所医疗机构,由其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调查填写,并网络上报其普通病区和重点部门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方式、频次及消毒效果监测情况。结果 共163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2所医疗机构未开设普通病区。75所(46.58%)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空气消毒,其中42所(56.00%)医疗机构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消毒,31所(41.33%)医疗机构只在终末或必要时消毒;98所(60.87%)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物体表面定期进行消毒,其中 94所(95.92%)医疗机构每天消毒1~2次;73所(45.34%)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47所(64.38%)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141所(86.50%)医疗机构对重点部门空气进行消毒,其中122所(86.52%)每天消毒2次;163所(100%)医疗机构均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其中134所(82.21%)每天消毒≥2次;161所(98.77%)医疗机构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111所(68.94%)医疗机构为每季度监测1次。结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颁布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但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存在消毒与监测过度与不足并存的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 将2022年1—12月设为干预前, 2023年1—12月设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患者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 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58%、78.45%提升至干预后的88.45%、96.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0.63%、87.90%提升至干预后的88.36%、94.1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干预前分别为0.49%、1.46%, 干预后分别为0、0.27%,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4.97%)、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0.77%)较干预前(分别为7.46%、1.62%)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 可有效提升ICU环境清洁消毒效果, 增强保洁人员消毒防控意识, 降低MRSA、CRAB检出率, 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国内外都出现了大量的确诊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感染病例数的增加,尤其是最新报道指出存在气溶胶传播途径感染的可能,引起了口腔行业的重视,并由此引发了口腔工作者们对口腔诊疗日常感染控制工作的思考:如何在日常口腔诊疗工作中控制感染,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本文根据各级疫情防控经验,结合多年传染病专科医院口腔科门诊工作经验,着重从器械使用、洗消及管理方面对口腔科门诊的防控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期望对口腔科的日常诊疗工作,尤其是针对烈性呼吸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口腔科所有常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随机选择500件常用医疗器材,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清洗质量改进研究为实施后,且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实施前。此次研究中包含科室清洗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清洗人员标准操作清洗器械,最后是科室器械清洗人员平时工作压力,从这三方面进行评分评定。实验结束之后从实施前和实施后进行评分。结果:经过统计评分后可以发现医院口腔科科室实施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54%,医院口腔科科室实施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为98.87%(P<0.05);此外,科室实施前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为(81.64±5.35)分,而科室实施后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为(95.32±7.69)分。在科室实施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为(9.43±3.43)分,而科室实施后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5.58±2.47)分(P<0.05)。结论:优秀的医院口腔科科室消毒清洗可以大大增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通过此次研究后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口腔科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