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已有报道恶性淋巴瘤心脏转移,占整个恶性肿瘤的9%以上,而死于淋巴瘤的病人有20%发现心脏侵犯。由于心肌被肿瘤浸润的程度,心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不典型,而且心脏受侵犯在死前不易被发现。因此,对恶性淋巴瘤心脏侵犯的知识,大部分从尸体解剖中得来。本文报道1960~1980年150例经尸解的何杰金氏病(53例)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97例),其中13例(8.7%)有淋巴瘤心脏或心包壁侵犯的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肿瘤合并大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四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清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36-1036
恶性心包积液(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MPCE)常提示癌肿已进入晚期,平均中位生存期低于6个月。病因主要由恶性细胞直接侵犯或通过血道转移浸润心包膜并阻塞淋巴管回流所致。当积液的量大或产生速度很快时,心包积液可压迫心脏,导致心脏压塞。及时明确的诊断心脏压塞,给予心包穿刺抽液放置引流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生前诊断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一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是指仅累及心脏及心包的淋巴瘤,极其罕见,而根据大量尸检报告显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中有20%~25%的患者均有心脏累及,但大多数均不表现心脏相关症状.原发性心脏淋巴瘤的临床症状虽大多与心脏相关,却缺乏特异性,生前诊断者很少,本文所报道的这例则系曾误诊为心肌病,后诊为原发性心脏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患男性,58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发憋伴气短2个月,加重2d入院。临床诊断:肺癌(中心型),左侧胸膜及心包转移癌,伴左侧胸腔、心包积液。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淋巴瘤对主要器官的浸润情况。方法对沈阳军区总医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死亡的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尸体解剖,观察主要器官的大体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42例尸检病例中有39例观察到肺部病理变化,占92.8%,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炎症、肺播散、肺萎缩、肺出血、肺内感染、肺充血及水肿等。24例观察到心脏病理变化,占57.1%,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及心壁播散。还有14例发生胃肠道播散,占33.2%,主要表现为肠穿孔,包括阑尾炎穿孔、回肠坏死穿孔及回肠癌性溃疡穿孔。另外,有少数病例同时出现多种病理变化。结论淋巴瘤可发生肺部、心脏及胃肠道等多器官浸润,本研究有助于对淋巴瘤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肠梗阻及其他胃肠道症状的解释,对淋巴瘤的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异常表现是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某些体征易造成误诊,导致不恰当的处理。如心尖第一音亢进伴收缩期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可误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前区闻及类似心包摩擦音的Lerman杂音,可能是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淋巴瘤是指累及到心肌或心包的淋巴瘤,包括原发心脏淋巴瘤(primary cardiac lymphoma,PCL)和继发心脏淋巴瘤(secondary cardiac lymphoma,SCL)。PCL较少见,约占所有原发心脏肿瘤的2%,结外淋巴瘤的0.5%[1]。SCL相对常见,晚期播散型淋巴瘤心脏累及率高达9%~20%。我院2000-01-2016-06期间收治淋巴瘤患者3 918  相似文献   

8.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急性或者慢性心包炎迁延不愈导致,结核是其主要致病菌。影像学多表现为心包膜增厚粘连、纤维化,伴或不伴钙化,临床上,通过病史及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要点主要为结核病史、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结核实验室检查、心包缩窄的临床表现及心包增厚粘连缩窄纤维带等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提示明确的心包增厚或钙化即需考虑缩窄性心包炎。本例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均不明显,心包膜始终没有出现典型粘连及钙化征象,早期诊断缩窄性心包炎极具挑战性。因此,联合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检查,在明确心肌改变的同时,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运动异常作综合定量评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证据进而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恶性心包积液初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149例恶性肿瘤患者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并分析其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以肺癌、乳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占多数。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窦性心动过速、胸/全导联低电压及 ST-T 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心包积液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当原发肿瘤患者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时,应高度怀疑合并恶性心包积液,可结合心脏彩超或 CT 等其他影像学资料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19例转移性肿瘤性心包积液体表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例转移性肿瘤心包积液体表心电图分析,说明无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当肿瘤组织侵犯心包均可出现心包积液,转移性肿瘤心包积液因其发病过程特殊,心电图改变与其它心包积液有着不同改变,其体表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导联ST段下移同时伴T波倒置或QRS波低电压,大量心包积液可出现电交替现象,证明体表心电图对转移性肿瘤心包积液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包缩窄     
定义当炎症、广泛性纤维化、钙化或肿瘤侵及心包时,心包可变得僵硬,阻碍心腔充盈。通常用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名词不够准确,因为有时并无炎症。心包缩窄这一名词较妥,因为它意味着心包本身的收缩及其对心脏和大血管的压缩。两层心包常融合在一起,但有时主要为脏层心包缩窄,常并有张紧的积液,此时常被称为心包缩窄伴积液。病因一、遗传性:在芬兰,有一种侏儒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再加上下列4项征象中之2项: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临床较罕见,通常定义为仅累及心脏或(和)心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而且预后相对较差。本文所介绍的患者在切除心脏内肿瘤并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最终经过6个周期的R-CHOP方案的化疗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3.
以心律紊乱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并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1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卫生处果园门诊部(201900)沃千红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临床表现多变,误诊率可高达80%。以心脏症状为首发表现的NHL误诊为心脏病的病例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及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6例有大量心包积液伴心脏压塞症状者在B超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深静脉引流管引流、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心脏压塞症状迅速缓解,总有效率92.3%。结论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脏压塞症状时心包腔内置深静脉引流管引流、注药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心脏压塞症状,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内置管间断引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肿瘤转移所致,进展较迅速,病情凶险,重者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我们对本科收治的15例转移性心包积液采用心包内置管间断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60~80岁。15例均有原发肿瘤的细胞学或组织学依据。其中肺癌10例,乳腺癌2例,恶性胸腺瘤2例,淋巴瘤1例。 2.临床表现:15例均有较明显的心悸、气急、胸闷等症状,其中5例呈端坐位。体检心浊音界均扩大,10例可见颈静脉怒张,3例可触及奇脉。胸部X片均提…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18年Zondek首先描述了甲状腺机能减退病人的心脏损害,报道了4例粘液性水肿伴心脏扩大病人的心电图示有低QRS波及平坦或倒置的T波。随后Go-rdon等在1929报道了粘液性水肿病人可发生心包积液,从而引起了临床医生及病理学家的重视,开始对粘液性水肿性心脏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心脏损害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观察。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性心脏病)是指在甲减病人中发生的一种心肌病或心包积液,或两者均存,临床上常有心脏扩大,心搏量减少及心电图上QRS波低电压等异常证据。非侵入性诊  相似文献   

17.
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心包液中心钠素和内皮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心脏病患心人内皮素(ET-1)、心钠素(ANF)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45例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民得、均按NYHA标准评价心功能并在心包切开前同时取心包液及静脉血,按放免分析法测定ANF、ET-1浓度。结果 (1)心包液中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ANF和ET-1,二在心包液中的浓度均显高于其血浆中的浓度(P〈0.01);(2)心包液ET-1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49,P=0.001  相似文献   

18.
心脏术后心包粘连在患者再次手术时有引起心脏、大血管及心脏外移植物损伤的危险,甚至可致死亡。目前,预防心包粘连的方法很多,如应用心包替代物、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等,但效果尚不满意。实验证明,心包间皮损伤与心包腔内积血是形成心包粘连的主要原因,而纤维蛋白则是形成心包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处理策略。方法 12例心脏压塞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8~52岁。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例,右心室起搏1例。根据心脏穿孔的不同原因、可能的部位及心脏压塞情况,分别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穿刺引流与开胸修补或开胸置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3例单纯心包穿刺引流均痊愈;8例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开胸修补有7例痊愈,1例主动脉根部破裂者因心源性休克时间过长,死于呼吸衰竭;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者左回旋支穿孔,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心包切开、胸腔置管引流痊愈。结论 根据心脏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不同原因、可能部位及心脏压塞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治疗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作者10年间遇到心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 例1,65岁,男性,因劳累性呼吸困难,意识消失入院,存在心影扩大,心包积液,室间隔肿瘤,房室传导阻滞。心包积液细胞学检查为T细胞性异常淋巴细胞浸润。~(67)Ga扫描仅在心脏异常处集聚,诊断为无淋巴结肿大的心脏原发性淋巴瘤。给予化疗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