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张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279-2280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轻度患者21例,作为病情轻度组;病情中度患者36例,作为病情中度组;病情重度患者共23例,作为病情重度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对象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1天和发病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病情中度组和病情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周晶 《中原医刊》2011,(2):45-46,4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RP、IL-6和IL-8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同型半胱氨酸(He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因、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AC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ey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结果@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CI患者Hcy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与小动脉闭塞型(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和其他病因型组(P〈0.01);而IL-18及hsCRP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及其他病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③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IL-18与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32,P=0.000;r=0.424,P=0.000);而Hcy水平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升高;血清IL-18、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及预后;血清Hcy水平能反映ACI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C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建业 《基层医学论坛》2024,(7):132-134+15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 0月—2022年6月南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 20例ACI患者纳入ACI组,并将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 2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AC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Hcy、hs-CRP、IL-6水平和脂代谢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CI患者血清Hcy、hs-CRP、IL-6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血清Hcy、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Hcy、hs-CRP、IL-6水平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血清Hcy、hs-CRP、IL-6水平低于重度组,3组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sCRP、IL-6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sCRP(16.20±4.86)mg/L、IL-6(98.23±35.61)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1.67±0.72)mg/L、IL-6(29.54±15.8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梗死组的血浆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与中、小梗死组。结论:炎性血清标志物hsCRP、IL-6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应用抗炎制剂治疗脑梗死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hs-CRP与IL-6的动态变化与意义。方法:2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病情分为三组,分别测定0、l d、2 d、3 d、7 d、11 d、15 d血清hs-CRP与IL-6浓度。结果:血清hs-CRP与IL-6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均有明显的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结论:hs-CRP及IL-6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反映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DF)和梗死灶体积评分,检测其血清IL-8、TNF-α、hs-CRP水平,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时间、不同CNDF评分和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血清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8、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L-8、TNF-α、hs-CRP水平均在发病后开始升高,72 h达峰值,与梗死灶体积、CNDF明显相关,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TNF-α、hs-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CNDF相关,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68例,随机分为ACI对照组(37例)和ACI治疗组(31例).ACI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ACI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高教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 ①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的hs-CRP和IL-1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是ACI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显著(P<0.05);②ACI对照组和ACI治疗组治疗后的NDS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CI治疗组NDS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③两组病人治疗前的NDS与血清IL-18、hs-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1和r=0.48.P均<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减轻ACI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介素-18水平,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贾广亮  张海柱 《中原医刊》2007,34(12):37-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IL-6及CRP在对脑梗死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ACI患者(ACI组)、3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37名健康体检自愿者(对照组)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IL-6水平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15 d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计算出评分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及LCI组,IL-6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ACI组IL-6及CRP故LCI高(P〈0.01);此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值小者,其血清IL-6及CRP水平较高。结论IL-6与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确诊非冠心病患者(正常组)的外周血清IL-18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1);双支、三支病变组的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L-18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确诊。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水平越高,则病情越重。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也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6例ACI患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比较不同病情和不同梗死面积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 ①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CI患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孙增强  王雁 《医学综述》2014,(7):1197-1199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两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细菌感染、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并应用于临床。近年来,一些热点研究表明,SAA、CRP作为新型急性炎性反应标志物,参与了粥样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急性脑梗死出现明显增高,能预期病情严重程度和判定预后,可作为鉴别脑梗死亚型和前后循环梗死的一个敏感指标,该文就SAA、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不同类型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我院69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CRP水平的测定,其中大梗死灶组28例、小梗死灶组3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11例,健康成人40例进行对照分析。测定发病24h内及第1、4周不同时期的血清CRP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各段病程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大者其CRP值在各段病程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梗死面积分层后,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好转,各组血浆CRP水平在病后4周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梗死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15.
戴征  李晓娟 《医学综述》2014,20(17):3247-324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H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HI患者组和同期随机抽取的40例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组进行血清CRP测定;健康对照组系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三组受试者血清CRP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非出血性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33±1.87)mg/L vs(1.68±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组CRP显著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组[(29.65±1.23)mg/L vs(21.02±1.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据此血清CRP可作为预测HI的发生指标,及时降低血清CRP可能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浓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69例)比较;然后按病程观察CRP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再后进行急性脑梗死轻、重型及大梗死灶型、腔隙性梗死的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于发病第3天CRP浓度升高达最高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发病第28天,CRP降至基本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轻型患者的CRP浓度升高幅度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于第28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及轻型组(P<0.05);急性脑梗死大梗死灶型较腔隙性梗死患者CRP浓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28天前者即使处于恢复期,其CRP水平仍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CRP是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血清CRP水平的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判断,是值得临床推荐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钟桂香  张英芬  杨洪亮 《医学综述》2009,15(16):2538-253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轻型35例、中型36例、重型25例,均采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hs-CRP进行检测;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方法同上。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hs-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在脑梗死的形成和进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叶斌  郑岚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19-7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Uric acid,UA)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hs-CRP、UA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轻、中、重型患者的UA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患者的hs-CRP浓度分别与轻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U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沈晓明  马丹  王兴山 《华夏医学》2002,15(2):141-14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d,3d,7d的血清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在1,3d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1天达高峰,而第7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6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结果:IL-6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在影响像学这前用来预报脑部损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进行动态观察,分别在发病后第1、7、14 d测定.并与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发病后第1 d开始升高,1周达高峰,随后下降,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动态测定血清CRP可作为估计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