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之冰 《求医问药》2014,(21):63-64
目的:探讨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72例患者均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结果:对膈上肋骨骨折,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96.7%,使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76.7%。对膈下肋骨骨折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使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71.4%。对肋骨骨折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进行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用X线平片检查的检出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好,准确率更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X线、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分析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X线片诊断肋骨骨折165例、共216处肋骨骨折,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195例、共281处肋骨骨折,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准确率97.23%明显高于X线片诊断准确率74.74%,差异显著(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CT检查及其后处理功能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64排CT对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36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运用工作站后处理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判断64排CT诊断肋骨骨折的优势.检查前32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结果 36例中,X线检查发现48处,64排CT扫描共发现肋骨骨折75处.各种后处理图像中,容积再现技术(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曲面重建技术(CPR)在显示细微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结论 64排CT检查及其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军  郑再菊 《四川医学》2014,(11):1488-1490
目的探讨64排CT图像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CT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重组处理。56例胸部外伤患者均做X线平片检查。结果 56例患者,明确骨折53例,总计521处骨折;CT检出504处,骨折检出率达96.7%;X线平片检出406出,检出率78.0%。结论 64排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平面观察肋骨骨折情况,有效地避免常规CT及X线平片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用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本院CT室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检查胸部外伤患者群体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抽取290例,对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使用多层面重建技术(MPR)以及容积再现技术(VR)、薄层多平面重建技术(CPR)、表面遮盖技术重建(SSD),通过对患者影像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处理后,得到了良好的肋骨图像。提示有281例患者为单发,9例患者为多发肋骨骨折,有43例患者为完全性肋骨骨折,247例患者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结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相对于常规X线片检测无论在检出率或者符合率均有明显优越性,将其作为检查胸部外伤当中隐匿性肋骨骨折类型患者首要方法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的疑似肋骨骨折75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轴位、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情况。结果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复查确诊肋骨骨折165处,CT轴位、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例数检出率分别为96.00%、98.67%,较X线平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数量检出率为99.39%,较X线平片、CT轴位的71.52%、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情况:X线平片漏诊41处,其中以肋软骨附近漏诊最多,占58.54%;CT轴位漏诊24处,其中肋软骨附近、腋段肋骨漏诊各5处;CT后处理技术未漏诊,可疑骨折数1处。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率高,漏诊率低,能有效弥补X线平片、CT轴位不足。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胸外伤患者约 40%有肋骨骨折.临床上一般经 X 线检查(X 线、胸部透视)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在少 数情况下 X 线检查却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 折, 以致造成漏诊或伤情评定错误.螺旋 CT 的问世以及三 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为肋骨骨折的诊断和伤情评定提供 了一种新的客观检查手段.本文对 60 例肋骨骨折临床病例, 比较 X 线、CT 平扫及螺旋 CT 三维重建图像的优缺点及互补 关系, 探讨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胸部外伤临床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所的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RP)、多平面重建(MIP)综合分析,并同X线平片结果及2D-CT诊断结果比较。结果:36例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77处,占71.3%,可疑骨折有10处,CT扫描中,2D-CT诊断肋骨骨折98处,占90.7%,横断面图像结合后重建图像诊断108处,占100%(包括肋软骨骨折6处)。结论:16排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后肋骨骨折诊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D-CT诊断及X线平片诊断,是外伤后肋骨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先给予X线检查,再运用CT、三维重建(VRT)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及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检出率。结果 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_1~2=19.244,χ_2~2=106;P均0.01)。CPR对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比例均显著高于VR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1~2=4.624,χ_2~2=11.042;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立体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分、形态、骨折程度等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李云雁 《当代医学》2011,17(28):43-4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已行X线片检查的胸部外伤患者,再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运用三维重建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结果 62例患者中X线片显示123处骨折,22处可疑骨折,14例未见明确骨折;而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显示156处骨折;X线片显示22处可疑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18处明确骨折,排除4处骨折;X线片14例未见明确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19处骨折。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