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刚   《中国医学工程》2013,(8):21-21,24
目的讨论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胸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切口疼痛评分情况,以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1.1±172.3)mL,手术时间为(163.2±24.7)min,切口长度为(6.7±1.6)cm,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27)d、(3.79±1.28)分和(6.45±2.74)d;观察组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胸膜腔粘连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胸腔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8.56±7.9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08.24±6.19)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时间为(2.64±0.8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15±1.42)d;术后无切口感染、呼吸衰竭及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2例出现肺不张,1例胸腔内持续漏气且伴皮下气肿,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切口愈合良好。无瘢痕组织,表面美观。术后随访1-2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对外周型早期肺癌、肺转移瘤患者采取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的32例纵隔肿瘤患者, 同时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传统开胸手术5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胸腔镜组VS开胸组:胸腔镜组32例均无中转开胸, 全组术中术后无死亡, 无二次开胸止血.全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6例, 肺不张8例;肺部感染8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开胸组低 (P<0.05) ;术中出血 (188.7±28.77 vs 266.4±54.55) m L、术后引流 (212.3±28.48 vs 352.44±9.67) m L、引流时间 (2.65±0.71 vs 3.64±0.92) d、镇痛时间 (1.35±0.49 vs 2.38±0.49) d、住院时间 (8.74±0.89 vs 12.16±1.11) d,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较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巍炜  毕书峰  雷青  张勇 《重庆医学》2018,(22):2931-2932,2936
目的 评估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32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3,行开胸肿瘤切除术)与研究组(n=19,行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51±10.11)mL、住院时间(5.16±2.31)d、术后疼痛评分(2.33±1.2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23.45±18.65)mL、(11.23±1.95)d、(5.09±1.9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研究组(93.21±23.45)min,对照组(101.56±27.7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 (P<0.05).结论 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在前上纵隔肿瘤切除安全、有效,其切口美观,术后疼痛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全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5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3例行全胸腔镜(C-VATS)、31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C-VATS组和VAMT组之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C-VATS组(7.92±0.86d)较VAMT组(10.54±1.21 d)短(P=0.013);术后疼痛程度评分C-VATS组(2.37±0.25)较VAMT组(4.26±1.28)低(P=0.004).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符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原则,且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6.
罗猛  陈臣  刘迪  刘波  龙谦  胡剑  张庆斌  梅宏 《重庆医学》2017,(35):5000-5002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以明确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16例行胸腔镜肋骨切除术,开胸组26例行开胸肋骨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程度、术后活动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6.2±1.6) vs.(12±2.2)cm,P<0.05]、术后住院时间[(5.4±1.6)vs.(9.3±2.7)d,P<0.05]均明显小于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小值、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VAS最大值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自主下床活动患者百分比及术后切口满意度均高于开胸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全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的治疗效果。结果:19例肺隔离症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23.9±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5.3±6.9)mL,术后胸管引流量为(565.8±15.8)mL,拔管时间为(3.9±0.7)d,住院时间为(8.8±2.6)d,19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胸,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可靠,并且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切口愈合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应用止痛药时间及出血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探讨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3.53±16.34) min]、住院时间[(10.34士3.25)d]、胸腔引流时间[(3.15±0.89)d]、应用止痛药时间[(5.24士1.45)d]及出血量[(535.45±150.1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12.66±27.28) min、住院时间(15.26±4.28)d、胸腔引流时间(5.89±1.78)d、应用止痛药时间(9.66±2.28)d及出血量(876.39±234.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胸内血块机化、腹膜腔感染和复张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82%),与对照组(2.22%)无明显差异,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微创胸腔镜下纵隔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从疗效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指标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且疗效同样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以及1年后的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为(5.4±1.3)d/术后住院时间时间为(13.5±5.6)d/术后胸腔引流量为(403.4±87.4)mL/术中出血量为(160.3±39.2)mL/切口长度为(21.6±5.5)cm;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为(3.5±1.2)d/术后住院时间时间为(7.0±2.1)d/术后胸腔引流量为(231.2±44.3)mL/术中出血量为(96.3±31.3)mL/切口长度为(4.7±2.4)cm.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数目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达到了6.9%的1年复发率/100.0%的1年生存率,观察组达到了8.6%的1年复发率/100.0%的1年生存率,观察组患者1年后的生存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疗效好,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伤,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