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早期指标检测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和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所收治的中重度热烧伤患者75例,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累计达20%~70%TBSA。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3d、7d、14d和21d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24h尿量、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75例烧伤患者中有14例(18.7%)并发ARF。烧伤合并ARF组平均Scr、Ccr和尿蛋白水平在住院7d后明显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均〈0.05),平均BUN水平在住院14d后明显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0.05),平均尿量在住院21d后明显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0.05)。烧伤合并ARF组在入院时mALB水平已达正常值3-4倍,在观察期均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均〈0.05)。烧伤面积与脓毒症是烧伤并发ARF的主要危险因素(负相关系数r分别为0.52和0.23,P均〈0.05)。14例ARF患者中有10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他4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12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14.3%)分别死于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本组资料显示.mALB是早期监测ARF的敏感指标,烧伤合并ARF与烧伤面积与脓毒症相关,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烧伤合并ARF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6例总烧伤体表面积(TBSA)≥30﹪的烧伤患者分为无Ⅲ度烧伤未手术患者15例(A组);有Ⅲ度烧伤需手术患者21例(B组)。患者伤后1、3、7、14d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检查CRP和FIB,B组患者手术时增加术晨和术后第2天早晨6点两时相点。此外,采集12名健康成人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血清CRP在两组伤后1d时显著升高,而FIB在B组明显下降;3d时CRP、FIB均升高显著,7d达峰值,14d时CRP已明显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FIB在14d时两组皆回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RP在B组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FIB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P、FIB在重度烧伤早期的变化规律可预测重度烧伤的早期病情变化,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方法:本组共计67例烧伤患者,其中无感染组(对照组)40例,SIRS组27例,伴有脓毒症组6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无感染患者血中PCT正常或轻度升高,SIRS患者血中PCT中重度升高,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中PCT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同时SIRS组和脓毒症组患者之间的体温、心率、呼吸和白细胞计数等传统炎症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PCT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操作痛前、后外周血C-反成蛋白(CRP)的变化,探讨CRP可否作为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疼痛的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方法测定在创而换药中有明显操作疼痛的烧伤患者(n=30,A组)和在创面换药中无操作疼痛的烧伤患者(n=30,B组)在创面换药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n=10,C组)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A、B2组换药前、后CRP均显著升高(P〈0.01);A绍换药的CRP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P〈0.01);A组换药后CRP水平较换药前升高(P〈0.05),B组换药前、后CRP无明娃变化(P〉0.05)。结论烧伤创面换药过程中严重的操作疼痛可引起患者外周血CRP升高,CRP可作为烧伤创同换药操作疼痛以及烧伤患者伤后产生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对小儿严重烧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早期积极抗休克综合治疗的小儿严重烧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儿早期抗休克治疗(A组),32例因人院较晚,平均在伤后12小时才获得抗休克综合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烧伤面积与深度、治愈率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比较患儿的年龄、烧伤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愈率明显提高(P〈0.01),主要并发症明显下降(P〈0.05或P〈O.01)。结论小儿严重烧伤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氢氟酸烧伤对大鼠肝脏功能与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氢氟酸烧伤组(A)、等面积烫伤组(B)、大面积烫伤组(C)和对照组(D)。氢氟酸致A组大鼠背部6%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热水致B组和C组大鼠背部Ⅲ度烧伤面积分别为6%TBSA和30%TBSA。分别于伤后5h、10h、24h取血、活杀。测定血标本内ALT、AST、LDH浓度,并通过投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血清ALT、AST水平变化:A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血清ALT和AST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大鼠伤后5h和10h血清ALT和AST显著高于D组与B组动物(P〈0.05);血清LDH水平变化:A组大鼠伤后血清LDH水平持续上升,其中5h血清LDH水平显著高于B组及D组动物(P〈0.01),伤后10h、24h则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大鼠伤后血清LDH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D组(P〈0.01)。烧伤后肝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A组与C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均显示,细胞质中线粒体较多,肿胀呈球形,脊消失。结论:氢氟酸烧伤后,肝脏损伤不仅较同面积烧伤严重,也较大面积烧伤严重,而肝线粒体形态改变远较同面积烧伤严重,与大面积烧伤接近,提示烧伤复合氟中毒能加重肝细胞结构与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杨帆  周伟  刘薇  赵坤  郑梁  张翔 《西部医学》2018,30(4):543-54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我院经烧伤科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烧伤患者28例。根据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烧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24、48h血液中WBC、Lac、Na+、PCT、PaO2/FiO2、BUN、Scr 及炎症因子TNF α、IL-6、IL-8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1d相比,治疗后24、48h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同一治疗时间点中氧合指数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24、48h La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h的La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Lac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Scr浓度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或P<0.001);观察组治疗后24、48h的BUN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同一治疗时间点Scr、BUN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WBC计数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治疗时间点WBC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较治疗前Na+浓度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血清Na+浓度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CT表达水平呈下降的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PC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后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的TNF-a、IL-6与IL-8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佳(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因子,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是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胱抑素C(Cys-C)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既往无肾病史烧伤患者87例,根据烧伤面积(BSA)分轻中度烧伤组、重度烧伤及时复苏组(4h内复苏)、重度烧伤延迟复苏组(>4h复苏)及4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入选对象血清中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微量白蛋白(MAL)的浓度,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中度烧伤组患者Cys-C、BUN、CR、MAL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烧伤及时复苏组血清Cys-C、MAL浓度高于对照组;重度烧伤延迟复苏组血清Cys-C的浓度较对照组与重度烧伤及时复苏组均有显著性增高;重度烧伤延迟复苏组血清Cys-C的浓度随着延迟复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重度烧伤患者血清Cys-C浓度与烧伤程度、复苏时间以及对肾脏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检测对诊断新生儿迟发性脓毒症(NIS)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NLS患者36例(脓毒症组)和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6例(对照组),测定脓毒症组患者入院后第0、4、8天的血清SAA、PCT、CRP、TNF—α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入院后第0、4、8天血清PCT、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SA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早期血清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6.8%和97.2%:TNF-α是83.3%和80.6%;SAA是61.1%和44.4%。结论CRP、PCT和TNF-α浓度检测对新生儿迟发性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严重烧伤病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35例严重烧伤病人,分为脓毒症组(20例)和非脓毒症组(15例)。分别于两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T淋巴细胞。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4、6、8(IL-2、IL-4、IL-6、IL-8)、TNF-α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其凋亡率。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伤后1d、5d、10d、15d、20d、25dT淋巴细胞的TNF和IL-2、IL-4、IL-6、IL-8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伤后1d、5d、10d、15d、20d、25d,脓毒症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而其凋亡率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处于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脓毒症细胞免疫素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石伟 《四川医学》2014,(6):679-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患儿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并以同期非脓毒症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PCT;根据白蛋白水平将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分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组PCT的变化,并对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PCT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T呈负相关(r=-0.292, 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指标PC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12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CT、CRP和WBC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炎性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并探讨其与cTnI关系。方法入选79例脓毒症患者经肘静脉途径采血,测定血浆Apelin、cTnI、NT-proBNP等指标;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C组)。结果①血浆Apelin水平,与NC组比较,A组有升高趋势(P〉0.05)、B及C组有明显升高(P〈0.01);与A组比较,B组有升高(P〈0.05),c组升高(P〈0.01);②血浆cTnI水平,与A组比较,B组有升高(P〈0.05),C组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升高(P〈0.05);③血浆NT—proBNP水平,与NC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升高(P〈0.05);④人院时APACHE1I评分,与NC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与cTnl水平有相关性(r=0.482,P〈0.05),与NT—ProBNP有正相关(r=0.517,P〈0.05),与入院时APACHEII得分有正相关(r=0.429,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升高,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与cTnI、NT.ProBNP水平及APACHE1I相关,提示血浆Apelin参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肠道营养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建立Wistar大鼠重度烧伤模型。随机将烧伤大鼠分为禁食组(n=10)和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营养组n=10),另设未烧伤的对照组(n=10)。禁食组和早期营养组于烧伤后48h内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平衡液和胃灌注营养制剂,均为30ml/(kg·次),每6h一次;其后自由进食至实验后第7天。统计各组死亡率;检测各组大鼠6、12、24、48h及第7天时TNF-α及氧自由基;电镜下观察创面成纤维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细胞变性情况。结果禁食组、早期营养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0%、30%、0。与对照组相比,禁食组大鼠血清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禁食组比较,早期营养组TNF-α和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早期营养组创面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受损程度低于禁食组,并发现凋亡的成纤维细胞。早期营养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禁食组大鼠为轻。结论早期肠道营养能够在整体水平降低TNF-α及氧自由基的表达,有利于局部创面愈合和减轻内脏损伤。  相似文献   

15.
左昔清  张娟  孙彩娟  章建良  吕丛 《浙江医学》2016,38(23):1887-1889,1905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激活素A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入院时、入院第3、5、7天CRP、乳酸、PCT和激活素A水平,分析两者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血清PCT水平和入院时激活素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5、7天PCT和激活素A水平较同组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分别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CT和激活素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和0.826。结论血清PCT和激活素A水平可评估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两者持续保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TnI)水平 ,以明确TnI测定对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92例烧伤患者的血清TnI水平并与患者伤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同期与2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TnI在特重度烧伤组为 (8.12±1.44)ng/ml,阳性率为50.0 % (10/20) ;重度烧伤组为 (3.62±0.99)ng/ml,阳性率为20.0 % (5/25) ;电击伤组为 (8.90±1.70)ng/ml,阳性率为48.0 % (12/25) ;心梗组为 (74.45±22.5 )ng/ml,阳性率为100.0% (22/22)。表明烧伤后血清TnI升高水平及阳性率与烧伤面积有关 ,且多数病人血清TnI水平在伤后48h内升高。结论 :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心肌损伤 ,测定血清TnI对于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心肌酶。  相似文献   

17.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Ⅰ(TnI)水平,以明确TnI测定对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92例烧伤患者的血清TnI水平并与患者伤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同期与2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结果TnI在特重度烧伤组为(8.12±1.44)ng/m1,阳性率为50.0%(10/20);重度烧伤组为(3.62±0.99)ng/ml,阳性率为20.0%(5/25);电击伤组为(8.90±1.70)ng/ml,阳性率为48.0%(12/25);心梗组为(74.45±22.5)ng/ml,阳性率为100.0%(22/22).表明烧伤后血清TnI升高水平及阳性率与烧伤面积有关,且多数病人血清TnI水平在伤后48 h内升高.结论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心肌损伤,测定血清TnI对于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心肌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重度烧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将36名重度烧伤伴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每5一,7d更换一次;对照组清创后应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外涂于创面,每日更换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内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每1%全身体表面积(TBSA)烧伤创面的住院费用以及渗出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悬浮红细胞用量;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24、72、120h,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质量浓度。结果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治疗组的1%TBSA住院费用、悬浮红细胞用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术后7d内渗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4h起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RP和PCT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重度烧伤伴SIRS的有效创面处理方法,能降低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彭辉煌  吴建伟  杨国敬 《当代医师》2013,(12):1609-1612
目的观察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血清IL-1、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为早期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于入院后3、6、12、24、36、48、72h、5、7、9d抽血检测血清IL-1、IL-6和CRP水平,观察软组织损伤预后变化(坏死,存活等),按照有无骨折将病例分为单纯软组织损伤组28例(A组)和合并骨折组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和不良预后(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住院时间)。结果70例患者伤后血清IL-1、IL-6和CRP明显升高,其中IL-1在创伤后1~3d升高最为明显,3d后开始下降,IL-6在伤后3—5d升高明显,5d后开始下降,CRP在伤后2—5d升高明显,部分在7d后下降,部分仍呈升高趋势,A组患者各时段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IL-6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损伤程度,CRP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的预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为正确治疗软组织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郑州仁济医院就诊的60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脓毒症患者为A组,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B组,另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30名为C组,所有受试者入院后采集其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比较3组外周血IL-6、PCT水平。A组、B组患者进行常规救治后,均采用急性生理、年龄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死亡风险,根据评分结果将A组、B组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对比2组外周血IL-6、PCT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外周血IL-6、PCT水平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且B组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高于A组(P<0.05);60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良好组41例,不良组19例,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明显偏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IL-6、PCT水平变化均与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