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分析X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进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观察。结果8例患者中,食管-食管型3例,食管-胃型3例,胃-胃型2例,X线主要表现为食管和胃的不规则龛影,黏膜中断、破坏、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结论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及漏、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及漏、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12例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结果 所有癌瘤均位于食管中段至胃小弯间,12例中术前X线明确诊断1例(8.3%),11例(91.7%)术前X线漏、误诊。结论 上消化道多原发癌X线检查易发生漏、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漏误诊原因,探讨提高术前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病人中食管上段贲门双原发癌2例,食管中段贲门双原发癌7例,食管下段贲门双原发癌2例。食管病变均为鳞癌,贲门病变腺癌10例,鳞癌1例。术前诊断主要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和胃超声检查完成,术前确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5例,诊断率45%。结论:提高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的术前诊断率关键是要把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胃超声检查能有效发现贲门病变。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多原发癌(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多原发癌病因及发病情况 ,分析误 /漏诊原因及X线检查注意事项。材料与方法 :收集经X线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8例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胃癌 8例 ,食管双原发性癌 5例 ,食管—贲门癌 5例 ,结肠双原发癌10例。X线表现为管腔狭窄、粘膜中断、充盈缺损、龛影。结论 :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同时性多原发癌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1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食管贲门多原发癌进行分析。结果 X线钡餐术前确诊3例,内镜及内镜下碘染色病理活检相结合术前确诊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7例。5a生存率25%。结论 内镜及内镜下碘染色病理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率。术前明确诊断,充分准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食管多原发癌的5a生存率明显高于食管贲门多原发癌的5a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杨钟波  郭启祥 《中国康复》1999,14(3):156-157
为探讨如何提高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胃双原发癌的诊断率及生存率,对785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时笥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胃双原发癌23例,其术前诊断率39.1%,其中食管钡透诊断率为13%,胃镜诊断率为50%,且异时性多原发性食管癌2例诊断亦由肋镜作出。  相似文献   

7.
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2003年经细胞学或纤维食管镜及X线照片综合诊断为早期食管癌27例,其中手术证实9例,纤维胃食管镜及活检病理证实11例,细胞学证实7例;误诊为早期食管癌9例,经2~6a的随诊,X线食管吞钡检查和X线照片、纤维食管镜复查,最后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食管多原发癌26例内镜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总结内镜诊断26例食管多原发癌分析其发病及误诊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对应措施。方法 对该院1995年~2003年间内镜检查中疑诊为食管癌的病人采取食管全段卢戈氏液染色及多处多点分别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确诊病例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结果 共检出食管多原发癌26例,其中同时性癌2.4例,异时性癌2例;双发癌25例,三发癌1例,共检出癌灶53处,其中高分化鳞癌9处,中分化鳞癌32处,低分化鳞癌10处,原位癌2处。结论 归类食管多原发癌的可能病因;误诊原因;内镜检查中防止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胃标本涂钡片,探讨早期前壁胃癌X 线双对比造影的显示能力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8 例早期前壁胃癌的X 线胃气钡双对比造影资料,其中6 例有术后胃标本涂钡片.结果 X 线诊断早期前壁胃癌或可疑早期前壁胃癌6 例,其主要表现为:颗粒状影4 例,龛影2 例,胃壁轮廓改变4 例,黏膜改变2 例,充盈缺损1 例,漏诊1 例,误诊1 例.结论 早期前壁胃癌X 线诊断的关键是提高胃前壁病变的显示能力和识别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原发癌病因及发病情况,分析误/漏诊原因及X线检查注意事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X线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进行分析。结果:贲门-胃癌8例,食管双原发性癌5例,食管-贲门5例,结肠双原发癌10例。X线表现为管腔狭窄、粘膜中断、充盈缺损、龛影。结论: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董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236-2236
目的:提高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水平。方法:报告8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均采取卧位转换体位法,头低足高连续服钡法观察。结果: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均具有疝囊、“A环”、“B环”及胃一食管前庭段异常等多种征象。结论:正确认识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并采取适当的检查手段,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食管与胃相对同时性双原发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与胃相对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82年10月。2001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32例食管与胃相对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例。结果 食管与胃相对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0.08%(32/39186),男女之比为9.7:1,平均年龄63.7岁,61岁以上21例,占65.5%,吞咽困难(71.9%)与消瘦(68.8%)为其主要临床症状,胃原发癌源自贲门部多见,占62.5%,食管原发癌源自中段多见,占65.6%,早期食管癌比早期胃癌多见(8:1),食管双癌灶占15.6%(5/32)。结论 61岁以上高龄男性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及消瘦等症状时,在发现胃或食管第一癌灶后,应警惕可能发生于该区域的第二癌灶。  相似文献   

13.
急性食管黏膜损伤误诊为食管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食管黏膜损伤临床并非少见,常被误诊为食管异物。我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误诊为食管异物的急性食管黏膜损伤11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6~49岁,平均32.5岁。食管损伤原因:8例为进食干饭,2例进食炒面条,1例进食粉干,其中9例伴进食鱼、虾或贝类等海产品。1.2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所有患者均于进食时突觉异物感及胸骨后疼痛,并随之呕吐鲜血及部分胃内容物,伴吞咽困难。均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发现食管上段有“挂钡征”7例,食管中段有“挂钡征”4例。1.3诊治结果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食管异物收…  相似文献   

14.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内镜下可疑病灶采用染色、放大观察,多点取材病理检查,对于管腔狭窄者,应用超细胃镜检查.结果:3 112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检出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26例,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85%,并发现早期胃癌病灶3处.结论:色素放大内镜、超细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7例食管多原发癌,全部采用低张气钡造影得以确诊,并由病理活检证实,最后与内镜检查对比研究。结果:7例食管多原发癌共发殃14个病灶,每例均为2个,每个病灶均有进展期食管癌的一般X线特征。其中增生型5个,髓质型4个,浸润型3个,溃疡型2个。每例两处病灶间距均大于5cm,最长为12.5cm,平均7.4cm。增生型病变范围局限,平均长度2.6cm,髓质型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贲门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分析近三年来35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29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类圆形充盈缺损,表面租糙,凹凸不平;贲门区龛影(6例):表现为贲门区龛影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多数为浅溃疡。食管下段浸润(32例):表现为食管下端出现钡剂分流、喷射现象,或呈虫蚀样环状、鸟嘴样狭窄,或食管下端可见细颗粒样,息肉样增生。胃体小弯侧僵硬(12例):贲门癌侵犯胃体小弯使胃体上1/3小弯侧轮廓高低不平,胃壁僵硬,浸润区黏膜破坏变平、消失,与周围正常胃黏膜分界清楚。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可以多体位、不同角度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周围黏膜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胃镜和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及胃镜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好发部位依次是食管、贲门、胃角。胃镜下可见癌灶以隆起型居多,其次是凹陷型,色泽变化是早期多灶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结论早期癌的发现对施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有重大意义,可疑人群的色素放大胃镜、超细胃镜的检查对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胃镜下齿状线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齿状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04年3~6月来我院检查胃镜的255例病人的齿状线的变化情况,分成齿线上移组、齿线正常组、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组,计算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的合并率与检出率。结果:内镜下发现齿状线上移的病人145例,占56.9%,诊断食管裂孔疝21例,检出率为8.2%,与食管钡透的符合率为85.7%。Barrett食管24例,检出率为9.4%。结论:内镜检查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齿状线的变化,重视食管裂孔疝与Barrett食管的诊断,减少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