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10例患者经抗甲亢治疗,积极治疗脑梗死,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好转出院。结论 甲亢合并脑梗死可能是青年型脑梗死的一种病因,治疗甲亢是防治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正患者男性,28岁。主因头痛1月余伴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8 h,于2014年10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左侧额顶部憋闷性头痛,呈无规律间歇性发作,最长持续约30 min。当地医院头部MRI显示,左侧额顶叶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成像高信号(图1),病灶明显强化(图2);MRA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局限性狭窄(图3)。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经阿司匹林200 mg/d抗血小板、改善循环并神经营养治疗(具体方案不详),症状好转。入院前18 h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男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DSA确诊烟雾病1例,CTA确诊4例,MRA确诊5例;双侧颈内动脉系统受累9例,单侧受累1例。结论对于烟雾病患者,尤其是女性,应常规行甲状腺功能筛查;而甲亢患者也应行脑血管病变筛查,以尽早发现脑血管病变,早期预防,避免卒中。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周瘫)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本症多见于男性.周期性瘫痪多为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多数患者因甲亢症状不典型导致误诊、漏诊,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现将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2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烟雾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俊  高山  段炼  冯捷 《中国卒中杂志》2008,3(7):477-480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烟雾综合征的临床和 血管病变特征。 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307医院2000~2007年经TCD筛查诊断烟雾综合征患者13例,8例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确 诊为甲亢,且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高,除外血管狭窄的其他常见 原因。 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例,女12例;11例表现为缺血性卒中(2例合并不自主运动),1例仅表现为不自 主运动,1例以头晕为临床主诉,后2例经TCD筛查发现血管狭窄。血管病变分布:11例为典型的颈内动脉 终末端(T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狭窄或闭塞,1例为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例 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严重狭窄或闭塞。2例患者同时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狭窄。随访发现,1例患者因 甲亢控制不佳复查TCD血管病变加重;而1例甲状腺功能稳定,缺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患者行颞浅 动脉-大脑中动脉(MCA)血管融通术,术后缺血发作减少。 结论 TCD的临床应用使越来越多的甲亢合并烟雾综合征得以诊断;烟雾综合征患者常规行甲状腺 功能筛查十分必要;血管成形术可能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舞蹈病与烟雾病并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19岁,学生。因四肢不自主运动2个月于2006年5月29日入院。患者于今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自主运动,以双上肢舞蹈样指划动作为主,伴双上肢细震颤、全身麻木、肢体乏力。到广东省某部队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右额叶、左颞枕叶深部及两侧放射冠区多发性脑梗死。并于5月4—15日在广州某三甲医院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舞蹈样运动治疗后肢体不自主运动减轻,出院后患者肢体乏力加重,伴心悸、盗汗收入住院。查体:心率132次/min。神经系统:四肢肌力Ⅴ级弱,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肢体见舞蹈样指划运动,双上肢细震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小细胞比值高,钩端螺旋体IgG抗体(ELISA)阳性。  相似文献   

8.
烟雾病综合征(MMS)可伴发动脉硬化、放射性脑病、夹层动脉瘤、神经纤维瘤病、镰状细胞贫血、Down氏综合征等,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者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女,38岁。患者于2010年5月7日因"左侧肢体无力1周"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Babinski征(+)。头颅MRI示右基底节区新发梗死;MR血管成像(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予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1周后好转。2011年2月9日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 d"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我院诊治的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予以分析总结。结果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以青年女性多见,常与甲亢的发生及其控制不佳有关;甲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甲状腺肿压迫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77.42%表现为重症静脉窦血栓,其治愈率为87.1%,死亡率为3.2%。结论甲亢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少见病因,其临床症状重,积极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照护模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9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5),在遵医嘱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工作模式,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照护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自评量表(DASS-2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干预前的DASS-21、PSQI评分比较[(31.05±7.52)比(30.35±6.85)分,(14.91±1.94)比(15.06±2.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4、-0.369;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DASS-21、PSQI评分分别为(18.62±4.25)、(7.26±0.90)分,对照组分别为(24.95±5.25)、(10.53±1.13)分。两组甲亢患者DASS-21、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药...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后出血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观察脑梗塞后出血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在44例脑梗塞尸检病例中,选出17例肉眼可见的梗塞后出血,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和病理观察。结果毛细血管型出血11例,发生在皮层附近,出血灶散在呈片状,为漏出性或破裂性出血,发病晚,支持血液再灌注论点。小动脉型出血6例,发生在基底节附近,出血量大,为破裂性出血。结论梗塞后出血多发生于靠近大脑皮层的大、中等面积脑梗塞之后。发病时间的早晚、临床症状的轻重和预后与再出血的血管有关,与再出血的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梗塞与记忆障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老年脑梗塞与记忆障碍的关系。  方法 选择 40例老年脑梗塞病人作试验组 ,以 3 0例正常老年人作对照组 ,用临床记忆量表检测。  结果  ( 1 )试验组各项记忆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左侧梗塞者联想学习成绩低于右侧者 ,而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右侧低于左侧 ;( 3 )皮层与皮层下梗塞均可致记忆障碍 ,但前者影响更为显著 ;( 4)单灶与多灶梗塞相比 ,除无意义图形再认与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外 ,其余成绩后者均低于前者 ;( 5)高血压病史 >5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或脑梗塞发病次数≥ 2次者 ,其记忆商数均明显降低 ,但合并心脏病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脑梗塞有明显记忆障碍 ,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脑缺血鼠脑组织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及脑血鼠脑组织茶酚胺(CA)浓度变化,和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脑梗塞患者的有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方法测定了39例脑梗塞患者血浆CA浓度和脑缺血/复灌沙土鼠脑组织CA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CA浓度显著升高,沙土鼠在脑缺血/复灌期间C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过程中脑内CA代谢紊乱,递质释放入血增加。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 (ELISA)法测定了 5 0例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 - 1的含量 ,并与30例不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 30例比较。结果 合并糠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 - 1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也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病人sICAM - 1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探索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的最大效能。以其找到脑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康复治疗组31例,对照组12例,分别于患病后3d、21d及6个月后。行经颅大脑皮质电刺激(MEP)检查,记录电极置于双侧拇短展肌,记录MEP的潜伏期、波幅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探索患者康复治疗后脑运动功能可塑性的量化指标。结果 通过设置的对照组以排除脑功能的自然可塑性,对研究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训练后,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MEP的量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患者的MEP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使脑梗死后脑运动功能可塑性达最佳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而MEP是评价脑梗死后脑运动功能可塑性及预后的一种有效量化方法,可在临床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后痴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脑梗死是产生痴呆的一重要原因,但其产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方法 257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临床和智能评估、血生化和头颅CT/MRI检查。于病程2个月后,再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应用Hachinski缺血指数区分Alzheimer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结果 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35.80%。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则痴呆的发生率愈高;既往有卒中史、房颤史和冠心病史的脑梗死患者,其痴呆的概率明显升高;它不仅与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也与脑梗死的部位、体积、病灶数目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密切联系(P<0.05)。结论 脑梗死后痴呆较为常见,它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与患者自身素质(高龄、低教育)、脑梗死的某些危险因素有关,而且大面积梗死、优势半球梗死、多发性梗死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对此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吞咽困难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99例,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划分为4型,于入院24h之内行标准床旁吞咽功能评估(SSA),判断有无吞咽困难,比较其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99例患者中吞咽困难者占45.73%(91/199),TACI(完全前循环梗死)中为76%(19/25);PACI(部分前循环梗死)中为42.25%(50/113);POCI(后循环梗死)中为35%(14/40);LACI(腔隙性梗死)中为38.10%(8/21)。各型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1.679,P〈0.05),两两比较只有TAcI和其他3型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困难是脑梗死后的常见症状,OCSP各型吞咽困难发生率的不同与缺血损伤不同区域的吞咽中枢以及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部位脑梗死病人脑脊液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SFvWF含量变化及在不同部位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CSF和血浆vWF含量。结果:ELISA法能敏感、快速、准确地检测CSFvWF的含量,病人组CSF的含量。病人组CSF和血浆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但在不同部位脑梗死中CSFvWF含量变化可各有特点,而血浆vWF水平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塞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检测12例单纯脑梗塞,11例高血压并脑梗塞病例及1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变化,发现单独脑梗塞组,高血压并脑梗塞组的血糖,血清胰岛素及I/G比值均高于正常。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塞通 (PN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PNS组用PNS注射液 4 0 0mg加入 0 9%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滴 ,每天 1次 ,15d为 1个疗程。对照组用丹参 4 0ml加入 0 9%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滴 ,每天 1次 ,15d为 1个疗程。结果 :PNS组总有效率 (90 % )较对照组 (6 3 3% )明显升高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积分值比较有较显著差异 (P <0 0 1) ,PNS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PNS具有扩张脑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