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53-555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例,根据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17例,预后不良组23例。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监测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且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并发动脉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用药依从性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急性肺栓塞病史、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访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分析对患者远期预后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电话随访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相关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失访2例,余93例患者预后良好64例(68.8%),预后不良29例(31.2%)。预后良好组患者平均年龄(58.3±5.2)岁,平均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为(215.7±152.4)pg/ml,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71.7±5.8)岁、(524.4±186.2)pg/ml(t=-11.1030,-8.4320,P<0.01);且两组患者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4,P=0.0111<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凝血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可能为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可控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可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9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将进行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与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近期与远期预后情况比较(P> 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治疗不会对其近期及远期造成影响,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饲对急性脑血管病血清电解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分为鼻饲组和非鼻饲组,鼻饲组于发病后第4天插胃管鼻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电解质及近期、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鼻饲组和非鼻饲组之间的血液电解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近期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远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的近期预后,而远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发病前24 h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28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24 h有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观察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对照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观察2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后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远期疗效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前24 h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对远期预后及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在人工心脏起搏未应用于临床之前,多需要治疗性流产以防意外。目前认为如无严重心脏病可无需此种处理。本文报告2例妊娠合并CAVB患者,并结合文献讨论。例1 31岁。患者于17岁健康查体时发现心律紊乱,但无症状。ECG示Ⅱ度—型房室传导阻滞。19岁时偶有心慌、气短。ECG示CAVB;胸片心  相似文献   

7.
对128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者按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的不同时期分为近期组(Ⅰ组,40例)、远期组(Ⅱ组,14例)、远及近期组(Ⅲ组,38例)和无心绞痛发作组(Ⅳ组,36例)。分别观察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表明,梗死前不同时期心绞痛发作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近期较明显,远期心绞痛发作只有同时合并近期发作时才对AMI产生明显有效的影响,其机理可能和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孙秀芳  谢峻  徐标 《江苏医药》2013,39(7):844-845
目的 探讨短期静脉应用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306例,按照使用奥美拉唑情况分为两组:非质子泵抑制剂(PPIs)组154例、PPIs组15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发生率较低;随访22 98个月,两组患者心因性再入院、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等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奥美拉唑和氯吡格雷联用不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近期预后的改善,其远期预后的研究已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根据我院244例 AMI 患者的随访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 AMI 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高应激状态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448例,根据血糖检测浓度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91例与正常血糖组357例。2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信息,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联合介入手术治疗。统计2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出院随访1年内远期预后情况等。结果: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STEMI患者手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肌钙蛋白、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等,与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住院时与出院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应激性高血糖、LVEF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远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检测对预测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远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38、0.823,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影响STEM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结局,患者就诊后及时监测血糖指标并加强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同期接受心瓣膜置换术联合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心瓣膜置换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心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以是否同期联合手术分为两组:联合组,20例;非联合组,23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指标及远期随访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联合组相比,联合组在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减低(P<0.05);而远期随访中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瓣周漏、复发性AF心律及病死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瓣膜置换术联合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于心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有良好的术后及远期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12例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血清尿酸水平分为低尿酸组(n=200)和高尿酸组(n=312),分析各组病变血管、临床生化指标、合并症以及治疗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48个月随访,观察各组远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低尿酸组中共有2名患者死亡,高尿酸组中17名患者死亡(风险比:5.379;95%置信区间,1.204-24.035;P=0.028)。高尿酸组卒中、心衰和血运重建发生率均高于低尿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会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和血运重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5例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SU)患者近期预后表现。方法连续选择近年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住院的脑外伤患者139例,并按急性期有无发生SU分组,比较两组对象各项近期预后指标。结果 139例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合并有SU35例(25.18%),未合并SU脑外伤患者104例(对照组)。脑外伤合并SU患者的急性期合并症数目、急性期死亡和平均病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平均MODS、GCS、MMSE和DRS评分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结论合并SU脑外伤患者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4例接受完全血运重建,B组63例接受部分血运重建,比较两组近远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近期非致死性AMI、急诊CABG、死亡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非致死性AMI、再狭窄率、再次血运重建、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远期心绞痛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并不会明显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近远期预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脑栓塞合并房颤60例疗效及预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步长稳心颗粒、倍他乐克治疗脑栓塞合并心室率增快的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脑栓塞合并心室率增快的房颤患者分为步长稳心组30例与倍他乐克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室率及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等症状控制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近期及预后。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症状明显改善。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93.3%,倍他乐克组总有效率73.3%,且稳心颗粒组较倍他乐克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好,近期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倍他乐克对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均能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患者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等症状,且步长稳心颗粒较倍他乐克疗效更佳,同时步长稳心颗粒还可明显减轻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近期预后,是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0月该所收治的COPD合并PTB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PTB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所内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除临床症状外,2组临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PTB以COPD症状为主,典型结核症状少,且ADA阳性率不高,胸片缺乏典型PTB表现,临床治疗与远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17.
邱海龙  徐飞  刘杨  谢倩倩  周勇 《河北医药》2016,(18):2823-2825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 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水平分为升高组( n =68)、边缘升高组( n =29)和正常组( n =15),比较3组患者介入治疗后1、3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11例(9.82%)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升高组、边缘升高组、正常组发生率分别为11.76%、6.90%和6.67%,3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年37(33.04%)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其中升高组、边缘升高组、正常组发生率分别为42.65%、20.69%和13.33%,升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边缘升高组和正常组(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DL-C、Lp(a)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血脂代谢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密切相关,HDL-C 是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吻合口位置高低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痔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组.A组吻合口在齿状线上1.5~2.0 cm处,B组吻合口在2.0~2.5 cm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近期内A组疼痛程度高于B组(P<0.05),但在肛门坠胀感方面优于B组(P<0.05),而两组脱垂率以及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A组患者在痔核脱出方面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 吻合口的位置高低与手术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吻合口在齿状线上1.5~2.0 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