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60万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我国至少10万例发生。在确诊结直肠癌时已有20%~25%有肝转移;在原发灶治疗后,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多达50%;尸检中,结直肠癌肝转移高达60%~71%。发生肝转移后自然生存时间(即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不长。Foster报告结直肠癌孤立性肝转移平均生存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在确诊时,即有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在原发灶切除后,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高达50%;尸检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高达60%~71%[1-2].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很差,患者的自然生存期不长.  相似文献   

3.
肝脏对血流的廓清率达 180 0ml/min ,是恶性肿瘤最常转移的器官。据尸解材料分析 ,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人约 40 %有肝转移 ,而结直肠癌死亡的病人肝转移高达 6 0 %~ 71%[1] 。因此 ,结直肠癌肝转移一直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作如下简要综述。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和生存期 :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 ,确诊结直肠癌时已有 2 0 %~ 40 %病人发生肝转移[2 ] ;治疗原发灶后 ,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达 5 0 %[3 ] ,好发时间为术后 2年内 ;DukesD期病人中 5 0 %~ 70 %有肝转移。结直肠癌病人死后尸检中…  相似文献   

4.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部、体及胰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两组肝转移率分别为8.65%和5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肝转移的血管受侵率分别为44.10%和3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23.50%,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1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胰腺癌局限在胰内者,肝转移率10.59%,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者,肝转移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癌肝转移与胰周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的9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7-2000年收治的原发癌根治术后的95例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癌加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39.1%、19.4%,而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其分别为26.7%、0、0,1、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的合并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29.4%、12.0%,其与肝转移灶切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肝转移灶未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癌和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p53基因突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 PCR- SSCP及 DNA测序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及肝转移灶组织 p53基因突变。用 RT- PCR方法检测 VEGF表达。结果  64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肝转移灶中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65.6%、9.1 %、87.1 %。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原发灶的 p53突变率分别为87.1 %、45.5% ,肝转移组原发灶中 p53突变率较高 (P<0 .0 5)。在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肝转移灶中 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6.9%、7.8%、1 0 0 %。肝转移灶中 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组织 (P<0 .0 5)。在肝转移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 p53突变和 VEGF表达均为阳性的检出率也较高。结论  p53基因突变和 VEGF增强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以及肝转移发生时间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史特征,随访其生存结果。结果363例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160例,延时性肝转移203例,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5.0±14.7)个月。同时性肝转移组和延时性肝转移组在性别、年龄和肠道原发病灶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转移灶特征(累及肝叶类型、病灶个数和病灶直径)和术前CEA、CA19-9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手术切除肝转移灶91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组22例,延时性肝转移组69例,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5%(1/22)和2.9%(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5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同时性肝转移组和延时性肝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0±1)个月和(1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16.4%(P<0.01);手术与各种非手术治疗(介入、化疗、射频、无水酒精注射和中医中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个月和10~17个月(P<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30.2%和0%~16.7%(P<0.05)。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二期手术切除率。延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同时性肝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病人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研究结果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病人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因此,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进行全面地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刚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10):655-656,F00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方法 对 3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行回顾性病理组织学研究 ,将有肝转移者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无肝转移者对比。结果 本组 4 1例 (12 % )有肝转移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诸因素的百分率比较为 :肿瘤大小超过 6cm(5 1%υs 2 8% ;P <0 .0 1) ,肠系膜浸润 (98%υs 6 6 % ;P <0 .0 1) ,淋巴结浸润 (34%υs 15 % ;P <0 .0 1) ,静脉浸润 (2 4 %υs 3% ;P <0 .0 1) ,和淋巴结转移 (85 %υs 39%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与肝转移有关的独立因素是肠系膜浸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的精确度最高的是静脉浸润 (88% ) ,最低的是肠系膜浸润(41% )。在 98例有肠系膜和淋巴结转移者中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静脉浸润差异非常显著 (2 6 %υs 6 % ;P <0 .0 1) ,其肠外淋巴结转移差异显著 (6 8%υs 4 7% ;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是肠系膜浸润 ,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其决定因素是静脉...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介入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方法]51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病例,其中胃癌肝转移24例,结肠癌肝转移20例,直肠癌肝转移7例,采用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51例患者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3.7%、78.6%、41.7%,中位生存期为16.3个月,生存时间最长者已超过7年.[结论]以介入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胃肠道肝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凶素的关系.结果 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转移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利用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胃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的比较。结果:共有48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有无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肝转移队列(n=20)和无肝转移队列(n=28)。有肝转移较无肝转移胃癌患者体力状况更差。肝转移队列与无肝转移队列的ORR分别为15.0%和35.7%(P>0.05),DCR分别为65.0%和82.1%(P>0.05);中位PFS在两组分别为5.0个月和11.2个月(HR=0.40,P<0.05),中位OS分别为12.0个月和19.0个月(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差于无肝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肺癌及其它实体瘤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肺癌尸检肝转移率为40~61%肺切除术时经横膈探查证实肝转移者达14.9%,其中25%为小细胞肺癌(下简称SCCL);100例术前剖腹检查发现腹腔脏器转移者19.3%,其中13.6%有肝转移。SCCL 肝转移尤为显著,202例术后一月内死亡之肺癌病人,尸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发生率约为15%,而原发灶切除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总体风险约为13%,如有淋巴结转移(临床Ⅲ期),肝转移率可高达30%以上。完整切除肝转移灶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长期生存,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36%~58%和23%~36%。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术前使用化疗已在许多中心开展,即使是单一转移病灶。实施化疗前,尚需要明确两个概念间的区别,对于可切除病灶术前使用化疗(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两者的一致性.方法:从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病理标本中提取肿瘤组织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ras基因,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有3例因DNA提取质量较差出组.72例中,有24例(33.3%)结直肠癌原发组织中K-ras基因为突变型;23例(31.9%)肝转移灶癌组织中K-ras基因为突变型.24例原发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者中,有21倒(87.5%)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46例两者均为野生型.原发灶及对应肝转移灶两者的一致率为93.1%.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有5例(6.9%).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较为一致,可作为选用分子靶向药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766例,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和非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2%和11.8%,非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2.7%和26.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同时或异时肝转移发生率均比非乙肝病毒感染相低,前者很少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上升。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约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首次就诊已出现肝转移,术后5年内50%会出现肝转移,其中80%~90%发生在术后3年内。有研究发现与其他肿瘤不同,20%~35%的结肠癌患者肝脏是其唯一转移脏器。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文献报道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清CEA、肝转移出现时间、肝转灶情况、有无肝外转移、肝转移灶治疗方法以及患者一般状况与肝转移预后相关。作者就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魏靖  尚海涛  程文 《现代肿瘤医学》2020,(16):2821-2826
目的:探讨原发部位分别位于左、右半结肠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100例,其中左半结肠癌62例,右半结肠癌38例,分析原发部位不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左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88.71% vs 73.68%、62.90% vs 30.02%、49.72% vs 26.33%、55个月 vs 23个月),且二者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左、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的生存情况存在差异。此外,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术前CA199水平及原发灶分化程度是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左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生存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力达霉素对小鼠结肠癌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XJ  Dai Y  Shang Y  Li Y  Zhen YS 《癌症》2005,24(6):641-645
背景与目的:力达霉素(lidamycin,LDM,又称C鄄1027)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烯二炔结构的抗肿瘤抗生素,在体内外对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力达霉素对小鼠结肠癌26皮下、盲肠、肝内、脾内移植瘤以及肝转移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结肠癌26移植于小鼠皮下、盲肠浆膜下(原位移植)、肝内等模型及脾内移植肝转移模型,力达霉素静脉给药一次,实验结束时计算力达霉素对移植瘤及肝转移瘤的抑制率,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转移病理切片。结果:0.025、0.05、0.1mg/kg力达霉素对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4.8%、78.2%和94.2%,对盲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7.5%、71.5%和93.0%,对肝内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4.5%、82.3%和92.8%,对脾内移植瘤抑瘤率分别为9.2%、25.8%和70.2%;对肝转移灶的总抑制率分别为34.6%、50.7%和76.3%,对>2mm转移灶的抑制率分别为56.6%、56.7%和90.8%。用LEICAQWINV3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转移病理切片,以肝脏病理切片中肿瘤转移面积占所检查肝脏病理切片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0.1mg/kg力达霉素对肝转移灶的抑制率为71.2%。结论:力达霉素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26在皮下、盲肠、肝内和脾内移植瘤的生长,对肝转移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ou ZW  Ren JQ  Wan DS  Chen G  Lu ZH  Pan ZZ  Li LR  Wu XJ  Ding PR 《癌症》2006,25(9):1149-1152
背景与目的: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仍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根据Cox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ticindex,PI),并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比较各组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4%、17.73%、11.48%。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肝外病变、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瘤切除、肿瘤大体类型、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切除、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与预后有关。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3组的生存率两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转移瘤切除、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的重要因素,对于可行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PI值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